乌雅氏在弘昭后院也慢慢沉寂了下来,但有一双儿女,又是唯二的侧福晋,日子算不上难过。
家中虽然不如以往富贵,但怎么也是皇帝的母家,并不用她帮衬,甚至因为家族出事,乌雅氏这个侧福晋得到旁支更多的重视,每年给的补贴银还比往年多。
而武明希,也并不因此而轻看她们母子,如此,瓜尔佳氏容得下她,新来的侧福晋越不过她,后院平静,也不至于失了平衡。
而皇帝后宫亦未见有出挑的新人,皇帝见武明希安分,少不得时不时地驾临启祥宫以及给予头一份的赏赐以示对弘昭及贵妃的重视。
雍正后期的后宫,老人安分,新人无法上位,皇帝也失了打压武明希的动机,如是,几年的时间便这么风平浪静地过去了。
只武明希每次见皇帝,都要将自己画的憔悴苍老一些,非是她多心,身处后宫,皇帝才是她最大的绊脚石,对待敌人,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
及至雍正十三年冬,皇帝病重,已然起不来床,无论为江山还是一点慈父之心,为了避免弘昭重蹈自己的覆辙,皇帝终究于生前立了弘昭为储君,绝了其余人等在其中做手脚的机会,皇帝驾崩之后,新帝和他的兄弟们也不至于走到反目成仇的那一步。
至于后宫众人,武明希在后宫虽然不是明面上的一家独大,但能留存下来的,就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傻子,贵妃虽然不管事,却是实际上的后宫第一人,自雍正十二年,主理后宫的名头更是一直由贵妃担着,你真当她好欺负才是傻子呢。
于是,很是顺利地,弘昭于先帝灵前继位,是为昭宁帝,册封其兄弘时为靖郡王,弘昼为贝勒,往下的兄弟还未成年,不予册封。
不是弘昭小气,这已经是在先帝册封儿子的基础上各升了一级,明面上弘昭也不好踩着老父亲给自己刷名声,但俸禄都是按着再升一等的规格给的。
但作为亲自母子,弘昭没有瞒着武明希的想法,毕竟作为独子,弘昭并不担心武明希会胳膊肘往外拐:一方面,弘昭还记恨着当年李静言对他的恶意;另一方面,他想通过爵位让兄弟们更顺理成章地在前朝助他一臂之力。
毕竟有亲王,郡王爵位这个胡萝卜吊着,他们才会想方设法完成新帝的任务,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弘昭可没有白养着闲人的想法,又不是自己儿子,想要爵位,可以,干活吧。
落到旁人眼中,便是新帝的大度容人了,于旧日的皇子们而言,不怕皇帝叫做事,就怕皇帝铁了心要闲置他们这些兄弟。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于是先帝孝期刚过,这朝堂上事儿便被新帝顺利拢在手中,不必掣肘于老臣世族。
登基后的第一次选秀,也不必迫于形势卖身于臣女,多是册封他自己合心意的秀女。
至于皇后等人,潜邸倒是有过一段琴瑟和谐的时光,可惜随着弘昭登位,成了天底下最大的孤家寡人,对于有子的后宫嫔妃,他不敢信和不能信。
只有武明希这个太后,地位依傍于帝王而来,倒是比登基前母子感情更深厚,有了皇帝的信赖和看重,无论后妃,对武明希也只有用心讨好的份儿。
索性武明希和先帝斗智半生,也没了争斗夺权的欲望,有儿子将一切好东西捧到跟前,她还有什么需要争抢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