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先帝驾崩前,还特意召她进宫。
这要是说先帝口谕,传位于他们之中的谁谁,那不就是名正言顺了吗?
这念头一动,就停不下来了。
接下的日子,陆续有各地藩王的人进京,打着参见幼帝的名头,实为拉拢昭阳长公主。
在接见了第五个求见的人后,暮千璃揉了揉刺痛的太阳穴,眼里尽是疲惫。
她倒是不想见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人,可是想到诸藩王手里掌控的军队,她不得不敷衍这些人。
“殿下,广安王手下的人求见。”
又来一个。
其实不只是这些藩王,幼帝的母妃,如今的太后也是看她不顺眼。
她本是先帝后宫的普通嫔妃,因诞下幼帝,如今才能以幼帝年幼的名义为母家撑腰。
这位太后娘娘姓方,是户部尚书的嫡女,今年二十。
自幼帝登基后,朝中诸臣商议,将年号改为万安,如今便是万安元年。
太后自幼帝登基后,行事便不复从前的谨慎,好像觉得没有人再能制衡她,做事十分猖狂。
一点没有一国太后该有的气度,纵容娘家人在外头欺压百姓,强占土地,抢夺民女。
可是朝中又不是方家的一言堂,何况还有昭阳长公主这个先帝选的辅佐幼帝的人,哪里用得着太后?
于是朝中御史屡次上奏,参户部尚书的不是。
而户部尚书这人,他这官职还是太后力排众议,说什么也要给他,朝中一时无人,他又本来就在户部工作,才轮得到他上任。
可是凭借方家这些天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把他放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对国家有多不利。
别的不说,贪污腐败是定然的。
可是现在朝中不稳定因素太多,贸然除去方家,难保他们不会鱼死网破。
而且邵国素来注重孝道,太后可是幼帝的亲生母亲。
要是太后因此有个三长两短,不说别人,就是幼帝长大后,也会怨恨她的吧。
所以昭阳选择先把这件事放在这里,等国朝稳定后,再另作打算。
她想先放一放,有人却没有自知之明。
方家仗着是太后母家,皇帝外家,做事越来越无法无天。
尤其是见没人管他们,御史参奏也被压下,就更加张狂了。
都说天若欲其灭亡,必先使其张狂。
方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们家就像是暴发户心理,以前谨言慎行习惯了,这会儿能够放肆点,就有些收不住了。
太后算是皇宫的半个主人,自然是与母家经常联系的。
而且方家人在外头惹了事,最先也是找到太后求情。
所以方家人做了什么事,太后不说全部知道,其中大半也是一清二楚的。
昭阳看着眼前参方家的折子,闭了闭眼,心中尽是无奈。
这才一年不到啊,方家人就做出这么多恶事来,要是继续纵容他们,他们是不是还要吸邵国更多的血!
盯着方家的,当然不止这些御史。
自从太后提出参政,被百官否决后,朝堂领头的官员就都分出一些精力,来看看她到底要做什么。
外戚干政,那是先帝千叮万嘱不可为之事。
百官怎么会容忍方家打着陛下的名义,祸害邵国百姓呢。
尤其他们的基业都在京都,方家人作乱,他们的利益也会受损。
这一来二去,方家竟然把京官都得罪的差不多了。
他们倒是不以为意,太后想着自己的地位,也没把这件事当回事。
要不是前朝阻拦,她就该掌握大权了!
哪里像现在这样,做什么事还要看别人的脸色。
她是对于暮千璃掌权这件事,意见大的很。
平日里见着了,也没个好脸色。
因着她长辈的身份,她竟然仗着身份给昭阳甩脸色,将自己的不满表达的明明白白。
暮千璃当然不把她当回事,遇到了,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敷衍的行个礼,就算过去了。
倒是把太后气得不行。
原本她是觉得,凭借太后的脑子 也做不出来什么危害社稷的事。
就是再蠢,也该知道,她的地位,全靠幼帝继位吧?
鬼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居然让娘家人和藩王搅和在一起了。
妄图借助藩王的势力,真正掌控邵国朝堂。
昭阳看完密折,心里是压制不住的愤怒。
她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知不知道藩王要是借着她的名义造反成功了,幼帝会被废了,而她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她努力平衡的局面,竟然就这样被太后打破了。
暮千璃此刻也顾不上什么制衡,什么孝道了。
她直接下令,让禁卫抄家方家,该砍头的砍头,该流放的流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