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今天太阳很好
是水稻会喜欢的天气
如果长得高
禾下乘凉会很舒服
至亲安在
第一次觉得千古这两个字实在沉重
像堆了满满一谷仓的悲恸
数稻谷似的一粒一粒映着哀悼的脸庞
眼泪流的眼睛痛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兴亡百姓苦
圣人之心怜悯
每一口饭都是甜的苦的
一世和千秋
在于不填饥饿不弃耕
在人之作为
苦难而不服上天
可这次不求索科学了
但求一条念想以寄哀思
人民的哀伤拥挤在您往生的路上
送千里
长亭之外再长亭
——微博网友子子zi_bai
我看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我看战士向死而生,我看运动员抱着国旗嘶吼,我看消防员纵身火海,我看博士的灯开了整夜,我看医生睡倒在手术台前。无数个昼夜,我听到国歌穿过我的胸膛、响彻云际。
但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时候,更多的是感动、惋惜和单纯的难过,关于生死、现实,有时候也会想到命运。现在想来,一般这种时候,我都是站在后人的角度。
刚刚看到一句“不想接受,但是我们已经到了要跟很多人说再见的年纪”,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哭,会那么难过。一是近几年常听到伟人回到星星上的消息,或许真的到了新旧交接的时期;二是我的确到了能感受到离别的年纪,想通了在往后我还未曾经历的年岁里,再无有关这个人的新的痕迹。或许是这样的认知,才会让这个消息无时不刻折磨着我。
所以这次不仅仅是生死,或许更多的是我自己正亲历着的别离。哪怕我们素未谋面。
忽然明白了十里送总理的悲壮。当自己亲身经历,文字哪里承载得了万分之一。
——微博网友九街竿竿
我生活在21世纪,是一个食物吃不完,花样繁多的21世纪。
小时候第一次认识袁爷爷是在课本上
觉得这样一个书写进课本里的伟大人物居然跟我生活在一个世界觉得不可思议
我不明白缺粮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不明白饿殍满地是什么样子的
长大后我奶奶跟我提起来他那时候的日子
我奶奶已经七十几岁了
相比与袁隆平爷爷还是年轻
但她跟我说 那个时候根本吃不饱饭
她小时候都是要吃树皮才能活的
她跟我说成家有了孩子之后
干活才有饭吃不然会饿死
现在的我们不缺粮食 不会饿死
真的是老一辈奋斗出来的
为了国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
我会永远铭记你们
虽然现在生活好了
但是我们家里的老人还是舍不得浪费
或许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他们 袁爷爷才懂得
粮食的珍贵性
希望后辈都能够以成为科学家为荣
富国兴国!
我们后辈定当铭记!袁爷爷走好
——微博网友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