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车子已经 在体息点停了下来 ,几个小时后。服务团到达目的地, 邱瑶下车时,两条腿又酸又疼,但她的精神却很好,从 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她打开笔记本,写下这次旅行的头一行字。
这是她天生对新闻的热狂在心中复苏,这是她多日来头回摆脱了个人的痛苦又能投向工作的热情。不久之后,他们行人进入村子中。
阳光下的村民和小学生们站在路边夹道欢迎他们,都亲切地握手、拥抱,邱瑶知道这些都是一些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中国人,并不是教徒,但他们能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互相尊重就是很不容易的了。
邱瑶起初很不习惯他们说的当地话,可是不久之后她发现自己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她以几乎用很纯正的汉话跟他们沟通时也受到了欢迎,她和这些服务团的人一起把他们捐助的生活物资发放到这些村民手中,给这些个无家、无国、苦守在这里的难民,他们失去了一切,却仍然坚持要活下去的勇气,更使得她感动。她曾经也失去过求生的欲望,而此刻,她领悟了生的尊严与人的尊严。那是不容任何事物所取代的,生而为人是艰苦的,也是神圣的。
她发誓在她的有生之年,她一定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爱自己的国家,珍爱所拥有的一切,不轻易发怒,不随便割舍。她与其说沐浴在阳光里,不如说更接近她的理想。
接着又到了几个村子,这些个北部村民的生活匮乏出乎邱瑶的想像,因为几十年前的战乱使这儿里的人们住的全是茅草搭成的房子,吃的是山坡地种的玉米杂粮,而且每天也只能吃两顿:二十个村落将近十五多万人口,几乎等于没有医疗设备,每年得疫疠伤寒和疟疾去世的人数非常的多。闲下来休息时,邱瑶听一个村民告诉她,他们渴望能读书,识字,特别是能看到中文书报,或者是有国人来看他们,邱瑶的眼睛又湿了难民村最槽糕的不仅是食物、医疗和公共卫生,还有饮水间题。这几年来,服务团的工程人员在其中的两个村落利用附近的地势、河川做了水利工程,这回更是测量、评估忙个不停,邱瑶看着他们山上山下地跑,真想上去帮忙,只是她什么也不会。
邱瑶见到李阿姨停了下来。“我真希望我能多一双手,多会一点东西,能够为自己的同胞做事,哪怕是最小的事。”邱瑶吸了口气,“看你们每个人都这么忙,我一一好惭愧!”如今的她不再是女强人,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她平凡如一粒芥籽。
“不要看轻自己,说不定你是我们这里最有用的。”李阿姨说,“我们这个团经费有限,人手也有限,如果能够借由你的笔传播到自由世界去,让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么多落难的国人,不就会有更多热心的人来关心这里,帮助这里吗?李阿姨已经知道邱瑶是一名记者在邱瑶看来李阿姨是一个好人,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职业
“我一定尽力。”邱瑶打定了主意,她不见得非要回报社,她也可以当自由投稿的作家,把这里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把这篇稿子投给任何一个肯登录的新闻媒介,她还可以去拜访她从前因工作认识的有力人物,请他们对难民营的工作共襄盛举,李阿姨说得对,办法多的是,只要你敢去想,去做,就一定能成,又何必在这里为了没有一技之长而自叹呢?
李阿姨说“大家也都会谢谢你!”
“应该的!”邱瑶回答,两个人休息好了又投入到了其他帮忙之中,在后来,李阿姨和邱瑶又做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住的地方,李阿姨看邱瑶很累了,让她好好休息,邱瑶说虽然累,但是值得,她要连夜把这里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李阿姨看出邱瑶是个很认真,很执着的姑娘,也不在勉强,嘱咐了几句话就回自己住的屋子休息了。
邱瑶坐在桌子旁边,几乎是手不停笔地拼命写、这一天虽然辛苦,但是带给了她太多太多的收获!她要写这个不为人知的村落,写这无家、无国、苦守在这里的村民,他们的故事使她的鼻子一次一次地酸楚,眼睛一次又一次地润湿。
她要用手中的一支笔记录下她这种不远万里而来,为同胞手足奉献的珍贵情感。
同时她更高兴的另一件事就是,她至少不会在痛苦了,她更能谦和了更能接受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