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海再见海的时候,是我前年的一次在粤东出差,到汕头特区去。在飞驰的高速公路上,遥望着,仍是我当年看过的南中国海。国内称盛世,海波仍未平。毕业几年,我仍爱关心国事。我耻笑那一些政绩工程,那一些麻木的国人。记得读书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海是在一个岛里野营看日出。在那里我真正见到大海。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南中国海。偶有零丁的渔船从天边来,不知要向哪里归航。无奈想到海的另一角,耻辱还未了结,国仇还没有报复。不由得叹气无语。但仅仅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又何能收复失地呢?面对大海,人永远是渺少的。就如那一些渔民,在南中国海里中了他国军人的子弹,无可反抗。从车窗边看粤东的海,不单单是国恨家仇,那更像是回忆的画框。或许是世俗使我自私了,或许是更贴近生活。使我会让我更多的时候去思考自己的人生。那一刻还是比以前多了一份感伤,我想起我的初恋,在湛江的观海长廊里吹风,在南山岛的沙滩上踏浪,在海岛、港湾里相拥日出,甚至为爱而泪。这一切就像一段永不完结的故事,缠绵在我的记忆里。只可惜她已经离我而去,故事还是那一个结局:音信全无。就像这大海一样,给人迷迷茫茫。系上的心永远没有踏实。2。楼名字即使我经常外出,自认为去过不少地方。但还是没有了解到粤东风俗与广东其他地方的与众不同。这里的语言,人情风俗也完全不一样。我怀疑他们的祖是否来自同一族人。要是在欧州,一个广东,很可能是两个国家了。除此之外,其区别之一就是给楼起一个名字。当然,我所说的不是城里的某某大厦之类。某某广场之类的标号,而是一种更有文化味道的名字,并不是为了标识地方的。我无法区别它们名字之间的区别,但看过之后,便觉得与众不同。每一个名字都隐隐约约的透露出封建传统文化的底蕴。……我本想举更多,可是不记得了,曾经叫朋友给我说几个,他们都因为太熟悉而没有留意。这都是在建筑之时,一起把名字刻在其墙上的一块石条或专门的砖上。这一种习惯,在其他的地区从未见过,即使有,也是在桥梁上出现,但没曾听说在私家的楼房里也弄上一个名字,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啊。其本义是避邪乎?吉利乎?现皆习俗也!3。人、屋、庙粤东人比较迷信,可以说是公认的。他们对神灵的香火不断,响头不断。几乎每天都给佛祖上香,这一种虔诚是很可贵的。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东江纵队”便是在这种环境里成长与发展的。可能那是这一种虔诚于国家民族的伟大表现吧。我很佩服粤东人,他们团结,有商业头脑,他们不甘于一个打工者,即使收入不变,或者较差,他们也愿自己开拓一番。广东地区,到处都有粤东的老板们经营生意。这是其他地区的人所不能相比的。听闻在海外华侨当中也不在小数。从深汕高速一路向东,一般要六七个钟头,一路都是平原,有一段还可以看到大海。在平地中间,偶然见得着一群群的房子,便是那里的村庄。令人奇怪的是,那里的村庄不是现代式楼房,从外观上看,简直就像小神庙。大多是一层的。那屋顶,也并不是现在常用水泥楼房式的,也不是一般的琉璃瓦。从外形设计,外部的装修,还有屋檐下,涂着各式的壁画,简直就是一座小庙。要是让我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真不知晚上会不会做恶梦啊。这里的庙都很大,我曾进去过。规模都比较大。要是在我的家乡,一般只有家族的宗祠才有这般规模。庙里头的香火,比我平常所见的都要大得多。那一些香火,比拇指还要粗,像弹簧一样圈起来,而且是上边小下边大的锥形。还挂满了坛桌上下,真是烟雾袅绕,肯定是多日不绝了。那里的红蜡烛,似乎是长年累月在燃烧的,至于粗细,更不用说了。4。富与贫一般看来,粤东地区都是富地,特别是潮汕地区。他们没有穷人,几乎都是老板。这是我以前对粤东地区的看法了。我的女朋友也要提出分手的条件了,大约说嫁给我,只多是平平之家。而嫁回潮汕那边,做一个职业妈妈都比我好得多。自觉我家条件也不差,除了小车没有,其他也不缺了。谁知她此言一出。能不认为粤东之人富足吗?〖作者:网中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