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地位崇高的神兽,祥瑞之象征,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白泽最早记载于葛洪的《抱朴子》中,书中描述白泽号称无所不知,能透过去,晓未来,同时亦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又说作 《白泽精怪图》)。所以从很早开始,白泽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兽和祥瑞来供奉。
白泽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法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兽和祥瑞来供奉,最早记载于葛洪的《抱朴子》中,而非网络传言的《山海经》。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当时《白泽图》一书非常流行,到了几乎人手一册的程度。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消除。”、“不悬肘后符,何贴白泽图”、“家无白泽图,有如此妖怪”一类的语录。人们将画有白泽的图画挂在墙上,或是贴在大门上用来辟邪驱鬼。当时还有做“白泽枕”的习俗,即做成白泽形象的枕头用于寝卧,其用意也是为了辟邪驱鬼。在军队的舆服装备中,“白泽旗”也是常见的旗号。人们甚至以“白泽”来为自己命名,出现了许多叫“白泽”的人。
黄帝巡狩
东晋葛洪《抱朴子.极言》:“黄帝......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
白泽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透过去,晓未来。亦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又说作 《白泽精怪图》),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鬼神。[1]
据《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记载,“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后有以白泽为章服图案者,唐开元有白泽旗,是天子出行仪所用;明有白泽补,为贵戚之服饰。
史料记载
后世因为白泽能够趋吉避凶,常将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记帝王之旗就绘有白泽的形貌,被称 为白泽旗。
《唐书·五行志》记载中宗韦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
《开元占经》卷一一六引《瑞应图》云:“黄帝巡于东海,白泽出,达知万物之精,以戒子民,为队灾害。”
白泽资料不多
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