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正愣着神,就听到木母在唤她了——
“皖皖!皖皖!”
“呃?”她回过神来,“嗯嗯,伯母您说。”
“皖皖,那次在茶山——”木母询问道,“你们后来——有没有发生特别的事呢?”
“后来——”苏皖回想了一下,说,“那天有些乏累,我本来是守着木老师的,结果却——睡着了,直到傍晚才醒过来。”
“哦——”
“我醒来以后,发现木老师留给我的字条,就猜测他应该是去祭拜他的那位朋友了。”苏皖接着回忆说,“我便到遇难者公墓去找他。傍晚的公墓——有点儿怕人,我就先去找了那个守墓的师傅——”
“守墓的师傅?”木母疑问道。
“嗯,守墓的师傅。”苏皖说,“我忘了他姓什么了,听说,那师傅以前是那个学校的门卫。”
“哦哦。”木母听懂了,“皖皖,你接着说。”
“守墓师傅人很好,陪我一起去公墓里寻找,果然在那里找到了木老师。”苏皖说。
“哦哦,后来呢?”
“后来,守墓师傅和我一起,把木老师送回了旅馆。”皖皖说,“之后,我寸步不敢再离。第二天,我们就回庐城了。”
“你是说,守墓师傅和你一起送易易的?”木母询问。
“嗯嗯。”苏皖迟疑了一下,说,“木老师他——他当时昏倒了——”
“昏倒了?!”木母惊骇地问,“是怎么回事呀?”
“我和守墓师傅赶到的时候,正赶上木老师昏倒在地上——”
“皖皖,你知道当时发生什么了吗?”木母有些激动地握住了苏皖的手。
“对不起,伯母。”苏皖满怀歉意地说,“我去晚了,没——没有看到呢——”
——苏皖的确不知道那个傍晚的公墓里,木易昏迷之前发生过什么。后来,在回庐州的火车上,她问起过木易,可是木易居然不知道他去过公墓,不知道他去祭拜过谁,甚至记不起他那次茶山之行的目的了……这些,曾一度引起过苏皖的怀疑——怀疑自己有没有陪木易去过遇难者公墓,怀疑公墓里有没有一位木易的遇难的朋友。不然为何,她一直想不起那位遇难的朋友姓甚名谁了呢?
木母的神情上有些颓丧,仿佛自言自语地说:“一定发生了什么,不然——易易为什么会昏倒呢?”
“会不会是在墓地受到了惊吓?”苏皖说,“或者是,朋友离世,他太过于悲伤了呢?”
——皖皖的话,很有道理。
“谢谢你,皖皖。”木母充满感激地说,“为了易易——难为你了——”。
苏皖倒不觉得“难为”,只是心里隐隐地觉得不大对劲儿,似乎哪里遗忘了什么,像是微风拂过发鬓时,不小心抖落的一根发丝——那是什么呢??
其实,自从得知儿子去过茶山镇遇难者公墓后,木母的心里也产生了同样的感觉——哪里不大对劲儿呢?遗忘了什么呢……忽然,仿佛大脑里被植入了一个“链接”一般,她记起了什么——
“皖皖,你刚才说,易易的那位朋友是在地震中丧生的?”木母询问道。
“嗯,听守墓的师傅这样说的。”皖皖应着,“她是为了救护班里的学生,才死掉的。”
“不对,不对,一定是哪里出了错误——”木母摇着头说,“皖皖,你忘记了吗?”
“什么?伯母?”
“新闻报道中说,茶山镇的那个学校,没有人员伤亡的?”木母提醒道。
“唔——”
“你不记得了吗?皖皖,那个学校零伤亡。”木母又一次提醒道,“这可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消息啊!”
“哦——”苏皖怔住了。
是的哦,她隐隐记起来了,电视上的确有过关于茶山镇中心学校“零伤亡”的新闻报道——仿佛摄像机调整了焦距一般,慢慢地,那个“零伤亡”的字幕在她的脑海里越走越近,越放越大,竟越来越清晰了。而那些关于她陪木易去茶山镇遇难者公墓的印象,却仿佛被浸泡在温水里了,渐渐地,弥散开去;慢慢地,模糊成一片,再也不辨痕迹……
木母也似乎受到了感染,记忆里疑惑的情绪,像是刚刚被波浪冲刷过的海滩,倏忽之间,只剩下一圈白色的泡沫,和一片斑斑的水迹。无意识地,木母便把面前的苏皖错当成了韩暖,支支吾吾地说:
“暖暖,你——和易易——”
“伯母?我是苏皖——”
“哦,哦,皖皖?”木母轻拍着额头,有些歉意地说,“——我刚才——说——说什么来着——”
“说我和木易——”苏皖也愣怔了一下,然后恍悟了一般地说,“我和木易去——去茶山。”
“去茶山?什么时候的事了?”木母惊讶地询问。
“有一年了吧!”苏皖说。
“哦哦,那么久了吗!”木母又问,“你们——去茶山做什么呐?”
“旅行啊!您忘记了?”
“你们一起去的吗?”
“是呀,木易说,欠我一次远行,还跟您和伯父告了假的。”苏皖说。
“哦?对对对!”木母似乎恍然记起来了,欢喜地问:“茶山——好玩吗?”
“——记不大清了呢!应该挺好的吧——”苏皖微微地摇着头说,“不过好像——好像木易——还摔了一跤——”
“摔得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