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随风拾遗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另一个角度看《长安三万里》

随风拾遗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近日,《长安三万里》电影上映

理致清新的诗句贯穿其间

尽呈盛唐气象

声律辞章伴随情节变换

带观众穿越回底蕴厚重的大唐时代

今天,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看电影

尽情体味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01

古典文学涵育出的电影

《长安三万里》

从老年高适的回忆切入

讲述他与李白之间数十载的动人情谊

和璀璨盛世中唐代士人追逐志业理想的故事

《长安三万里》涉及48首诗词

往复回荡,贯穿今古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图片

李白把他的心,正是这样,通过了形象的语言,完全亮给我们。读到了这样的诗句,没有人会不感受到那明朗的风格,这就是李白诗歌“雅俗共赏”“百读不厌”的缘故,这也是盛唐诗歌的特色,通过李白而得到了尽情的表现。像“李白乘舟将欲行”这种“我乃燕人张翼德”的写法,也只有李白能够掌握而成为人人传诵的好诗。正是这深入内心而又自然流露的歌唱,他倾吐了解放了人们藏在心底的语言。

《陇头吟》

【唐】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图片

用一个少年游侠来衬托关西老将,把他们一同安置在关山夜笛的背景之中,让人既在少年身上看到老将的往日,也在老将身上预见少年的未来。表面看来并不相关的两个人就这样结合在一起了。

王维这类边塞诗渊源久远,《史记·李将军列传》《汉书·苏武传》就曾为李广、苏武鸣不平。鲍照《代东武吟》写一个将士“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陈子昂《感遇》三十四“朔风吹海树”一首,更深刻地表示了“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的不平。王维《陇头吟》正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些诗虽然写的是军中之事,却也概括了封建社会寒门知识分子的一般命运,寄托着一种普遍的怨愤和不平。

因此,王维并不仅仅是一个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边塞诗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是相当突出的。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图片

一山横亘,北为齐,南为鲁,千里青苍一色,冥搜所见,却很形象。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气魄差近。向阳一面天亮得早,背阴一面天黑得早,阴阳昏晓全凭高峭的岱宗分割,那么岱宗不止得到了造化所钟的神秀,也得了干预天时的造化之力。层云回荡,胸襟豁然开朗;山鸟归飞,张目极视始见。此时身在岳麓,而神游绝顶,想象众山卑小,尽收眼底,似乎就更懂得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之意了。由此可见杜甫当日情绪很高,信心很大,确实不为头年的考试失败而懊丧。它不但反映了泰山雄奇之美,也表现了主人公磅礴的气势和宽广的胸襟,是盛唐人写雄伟景物的正体。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图片

自从曹丕的《燕歌行》最早以七言诗的形式表现游子思妇之情以来,在漫长的汉魏六朝时期,《燕歌行》一直延续着同类的主题,直到梁陈时期才和边塞题材相结合,以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为主。而到高适这首诗里,则吸收了南朝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和北朝卢思道《从军行》等其他乐府题的内容,完全转变成有感于“征戍之事”的边塞诗。

此诗虽是有感于蓟北边事而发,却并非专指当时的某次战役,而是融合高适本人游历蓟北的见闻,高度概括了唐代征战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首诗可说是涵盖了唐代所有边塞诗的基本内容,热情赞美了战士们不求功名、舍身报国的高尚品格和牺牲精神。全诗以情带景,又借景叙事,写得慷慨激昂、悲壮沉郁,音韵随内容的变化四句一转,对偶整齐却能显出跳跃奔放的气势,各种复杂的情感错综交织在一起,产生了雄厚深广的艺术力量。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图片

太白此种笔墨,皆是天才奔逸绝尘之笔,断人跻攀之道,无法效仿,亦无须效仿。前四句直是演绎《逍遥游》中大鹏神话,然加以点染之笔,如“同风起”三字,尤其是加上“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两句,自在而生动,却为庄生大鹏神话增添一倍神采。或者说,太白已经塑造出属于他自己的大鹏形象。后四句愤激之语。人见太白殊调而冷笑,以其位卑年少也。太白不掩饰自己的宏大志向,是因为自信其才识远高常人。太白不加掩饰而取恶于世人,是其真也!知因不加掩饰而取恶世人而不顾,则是其纯也。

《宋中十首 其一》

【唐】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图片

高适家境贫寒,但身逢圣代,亦与其他盛唐志士一样渴望风云际会、建功立业,可是当他“西游长安城”“屈指取公卿”时,却失意而归,于是他又悲愤地喊道“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别韦参军》)。此后,他无可奈何地长期混迹渔樵、托身畎亩,不断慨叹“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科场失意使他看到世态的炎凉,竟至悲哀地唱道:“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宋中十首》其一)。所以,在颇能代表盛唐诗风的《河岳英灵集》中,我们不但可以听到王维“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旷达之音,亦能感受到圣代不遇的悲愤之辞。

02

北大中文,追溯风雅之源

作为唐诗研究的重镇,北京大学中文系

自1910年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建立之初

便有“文学研究法”等课程

1924年,则有由沈尹默讲授

以“唐诗”为名的选修课

西南联大时期

游国恩等讲授“中国文学史概要”

刘文典讲授“温李诗”等课程

许多教授学者在战火中勤勉治学

续写着北大中文系古典诗歌研究的辉煌传统

曾担任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的林庚

以“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

对盛唐诗歌的文学品质进行观照

形成生动精彩的理论抽绎与概括

图片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

1953年任教于北大中文系的陈贻焮教授

于唐代诸诗人之中,尤其钟情杜甫

每每与其导师林庚先生“纵谈唐音,追忆李杜”

积平生之力创作108万字巨著《杜甫评传》

被称为“集杜诗学之大成的一部著作”

“二十世纪杜甫研究的里程碑”

北大中文系袁行霈教授

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他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

主张“博采众长,独辟蹊径”

注重考辨古典诗歌多义性问题

和诗学理论的重要范畴

图片

至今,北大的许多学者

继续在中国古代诗歌和传统文化领域深耕

一脉风雅,学人相承

图片

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诗集

《长安诗选》的编写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2021届博士校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系的韩潇老师

认为这部电影中那些绝美的诗句

“还原了一个梦幻大唐”

而对韩潇来说,无论是创作的积淀与灵感

还是对唐诗经久如一的热爱

并将其作为终身研求的事业

都离不开北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的

包容、托举与思想涵育

图片

情深意长,唐风浩荡

不管细节是否完全与史事丝丝入扣

但至少,跟随电影重回盛世长安

浸润于古典美学和诗意

体味审美方式和精神旨趣

已是一份珍贵而独特的“中国式浪漫”

而用盛唐记忆召唤回

饱满的生活热情

与万物共生的感动

则是唐诗对当下

最生动的启迪和珍贵的意义

上一章 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实现既定目标 随风拾遗最新章节 下一章 数字技术创新典籍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