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随风拾遗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大漠戍边的情怀

随风拾遗

越野车在一片古老的土地上辗过。此行目的地是位于我国边境一线一个叫查干扎德盖嘎查(村)的地方,我们要去见战友徐乃超和他的妻子李文娜。他们俩,组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戍边夫妻警务室。

  车从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驶出,一路向北颠簸了300多公里。要是在内地,这距离恐怕早已穿县过市甚至跨省,然而在这里还只是在一个旗(县)里转悠。目之所及处,只有黑色戈壁和漫漫黄沙,除了偶尔遇见的骆驼,我们很少能看见走动的生物。

  车猛然停下,终于到达目的地。眼前出现一片整齐的院落,门口是两座砖混结构的蒙古包,院内,庄严的国旗迎风飘扬,这便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戍边夫妻警务室了。站立着的两个人,我认出了徐乃超,而旁边的女警,想必就是他的妻子、戍边夫妻警务室辅警李文娜。

  许久不见徐乃超,他依旧如故,制服笔挺,言语不多,但双目炯炯有神。与李文娜则是第一次见面,令我意外的是,她非常爽朗健谈,而且特别爱笑。

  突然,昏黄的戈壁滩上,大风卷着沙尘扑面而来。还没等寒暄上几句,徐乃超夫妇连忙把我们拉进了他们的家。

  在这里,跟随他们的讲述,我走进了这对夫妻的戍边生活,走进了他们的情感世界……

  时间回到2022年初,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正经历着“选择”带来的现实考验——

  “上级决定成立抵边警务室,我想去!去了那里,我可就是警长啦,管着3000多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呢。”

  “那是不是离我更远了?”

  “那里的风光特别美,大漠落日,巍巍界碑,去了那里,我可以帮助群众办好多事情。”

  “那儿的条件是不是特别艰苦?”

  “我不怕吃苦!只不过你要做好准备,我可能不能随时接上你的电话……”

  刚结婚没多久,徐乃超给李文娜打来这样一个电话。当时,徐乃超是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乌力吉边境派出所民警,李文娜是阿拉善左旗公安局情指中心辅警。二人虽说在一个旗,但相距也有270公里。

  戍边人的生活似乎总跳不出一个定律,选择了边防就意味着两地分居,这是无法回避的家庭困难。当初,徐乃超也曾谈过几个对象,但到最后无一例外的是,对方接受不了两地生活。直到遇见李文娜,徐乃超的大龄未婚问题才得以解决。结婚时也曾谈及两地分居的问题,包容大度的李文娜对此态度是:可以两地分居,但必须保持电话畅通,既然没办法天天在一起,至少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保持联系。

  可现在,结婚不到100天,这一条底线也要被徐乃超“无情”地冲破。

  李文娜内心的担忧不难理解:从270公里到360公里,变换的不是简单的数字,它意味着地理位置更加偏远、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最重要的,边境线上信息不畅、交通不便,无论是徐乃超还是李文娜,但凡遇到突发情况,极有可能联系不到对方。

  作为在阿拉善戍边十几年的老兵,徐乃超自然懂得李文娜的担忧,但是,出于对这份职业的荣誉感,他一直对边境一线的工作生活怀有一种向往,他渴望着能在边境一线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两人的交流不欢而散,直到睡梦中的徐乃超被一个电话惊醒。电话那头,李文娜嗓音嘶哑,似乎一夜未眠:

  “乃超,我想和你一起去戍边。你打你的申请,我交我的报告,与其两地分居,不如我们一起去边境一线共同战斗!”

  “可是,那里的条件很艰苦。”

  “你不是说有大漠落日、巍巍界碑吗?有你在,我不怕。就这样吧。”

  “嘟、嘟、嘟……”电话那头已经挂断。

  经过徐乃超所在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和李文娜所在阿拉善左旗公安局协商,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戍边夫妻警务室”正式成立。徐乃超和李文娜打起背包,奔赴边境一线,在距离边境线几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来到边境的第一天,老天爷似乎就想给这对年轻的夫妻一个下马威,刮起了长达3天的沙尘暴。狂躁的大风怒吼着,似乎要把房屋的顶棚掀翻才作罢,尘土拼命地朝着每一处缝隙里钻,小小的警务室到处弥漫着呛人的味道。小两口只能戴上口罩睡觉。沙尘暴过后,房门被沙土掩埋,徐乃超不得不从窗子里跳出,将半米深的沙子铲走,李文娜才能走出房门。

  “边疆确实是遥远的存在,这里没有风花只有风沙,没有雪月只有清苦,不过,还好有我在他身边!”李文娜有写日记的习惯,在收到这场强沙尘暴的“见面礼”之后,她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艰苦的挑战远不止这些。吃水要到20公里外的边防连队去拉,菜由85公里外的银根边境派出所供给,仅有的风力发电只能维持4个小时的夜晚照明,通信则只能靠信号扩大器勉强维持手机基本通话,走出警务室几公里,信号就一点没有了。洗澡、看电视、网购更是只能存在于脑海中的奢侈。面对困难,小两口自己想办法,炉子坏了自己动手修理,没有柴火就到野外去拾枯树枝,没有网络信号就听收音机娱乐。不过,最难熬的是午夜。一阵阵呼啸的风夹杂着野狼的嗥叫,听得直叫人脊背发凉。

  当新鲜和激情退却,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城市女孩李文娜能否在边境待得住?这成了压在徐乃超心上的一块石头,但很快,这个顾虑就打消了。

  警务室有5间房,分别是厨房、办公室、宿舍、库房和供往来群众歇脚的休息室。在两人宿舍的墙上有一张大大的结婚照,格外引人注目。原来,为了营造家的温馨,李文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这张结婚照带到了警务室。徐乃超问及原因,李文娜说:“家要有家的样子。从今以后,进了家门,我说了算!”

  “对,你说了算。”徐乃超掩饰着内心的喜悦,帮助李文娜一天天把这个“家”布置了起来。

  彼此之间有了爱人的陪伴,徐乃超和李文娜战胜了一次次挑战,成功在边境一线安下了家、扎稳了根。

  每当夜深人静时,李文娜总是嚷着让徐乃超讲述他的经历。二人相恋1年,结婚3个月,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60天。现在好了,他们可以有大把时间回忆过去,畅想未来。

  1991年,徐乃超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家中不少长辈都在部队当兵,这让小乃超对军旅生活充满了向往。

  2008年12月,徐乃超终于穿上这身橄榄绿。新兵下连后,他被分配到内蒙古最西部的武警阿拉善盟边防支队(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前身)服役。火热的部队生活让他每天都在成长。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继续服役申请书:“这个兵我还没有当够!”

  2011年,黄河阿拉善段发生险情,部队立即进行抢险救灾。徐乃超毅然报名,奔赴抗洪一线。在堵住一个缺口时,战士们将沙袋填进去,却眼见着一个个沙袋被冲走。怎么办?现场指挥当即决定派人深入水中去钉木桩,以阻挡沙袋被冲走。“我来!”关键时候,徐乃超又是第一时间报名。任务圆满完成,他获得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次嘉奖。

  “要组建维和警察防暴队了,听说是去非洲利比里亚。”2014年初,正在老家休假的徐乃超接到战友的电话。

  “这是很多军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机会,我应该报名!”虽然对“维和警察防暴队”知之甚少,也不清楚那个遥远的国度究竟如何,但身为军人的徐乃超本能地觉得,出国维和也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是值得一辈子骄傲自豪的事。

  第二天当确定消息属实后,徐乃超立即取消休假返回部队,递交了报名表,参与选拔训练。“训练3个月,需要熟悉掌握30多个训练课目,一天只能睡6个小时,光作战靴就磨坏了6双。”那是徐乃超所经历的人生中最严酷的军事磨炼。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最终他从几千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和其他139名战友一道如愿戴上了蓝色贝雷帽。

  胸前佩戴国旗的徐乃超终于到达了遥远的西非大陆。“蚂蚁有蜜蜂那么大;一不留神毒蛇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那种半米多长绿色的蜥蜴,就像我们这里的‘沙爬爬’(阿拉善沙漠地区的沙蜥)一样随处可见……”

  那里的天气会“变脸”,一会儿晴空万里,炎热无比,一会儿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长期的暴晒和风沙,使得几乎没有人能逃脱皮肤皲裂、脱皮的折磨。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面对随时到来的危险,徐乃超所在的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没有一人退却。

  “还有一件事情令我非常难忘,每次我们出去执行任务,利比里亚的小娃娃都会跟着我们的汽车跑。非洲的孩子认识中国国旗,他们知道我们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所以特别喜欢和我们打交道。”

  “维和的经历使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并非生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和平的国度,身为中华儿女,是何等幸福!”

  …………

  “这就是那枚‘联合国和平勋章’的故事。”

  李文娜被徐乃超的讲述吸引着。“人非生而无畏,只是心有担当。我们一定能守好祖国的边境。”望着大漠戈壁中的繁星点点,李文娜发出感慨。

  当晚,她在日记本中写下一句话:“有一种经历,叫忠诚!”

  在警务室3000多平方公里的边境辖区里,仅居住着8户群众。徐乃超夫妇的到来绝对算得上轰动辖区的事情。牧民们热闹地议论着这对夫妻民警的到来。当然,淳朴的他们知道小两口初来乍到,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自发地伸出了援手。怕夫妻俩冻着,恩图格日勒送来柴火;怕警务室没有水吃,胡日岱送来一车饮用水……

  “人心换人心,不干出个样子来,就对不住辖区的老百姓。”夫妻俩下定决心。

  警务室组建后不久,徐乃超夫妇就开始了警务工作,下乡走访、边境踏查、抢险救援……他们要尽快熟悉辖区的情况。

  “咱们能不能申请一个医疗室,我负责管理。”一天,李文娜跟徐乃超提出了一个想法。原来,夫妻二人在下乡走访时得知,年逾古稀的蒙古族额吉(妈妈)敖云高娃患有老年慢性病,每天都得到85公里外的银根苏木去做理疗,来回170公里的搓板路,既耽搁了牧业生产,又加剧了病情发展。李文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徐乃超当即表示赞成,并很快向上级反映了情况。10天后,便民医疗室组建,不仅配备了20件医疗器材,还随车带来3000元常备药品。后来,在李文娜的精心照顾下,敖云高娃的病情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她已经可以骑上小摩托追赶骆驼、牧羊了。

  牧民焦多文夫妇年事渐高,儿女又常年不在身边,家中许多重活都积攒下来。徐乃超夫妻定期到老人家中劳动,从饮羊喂羊到盖圈垛草,小两口练就了一身干牧活的本领。牧民们竖起大拇指:“小徐警官干起活儿来,就是个牧民的样子嘛!”

 

  “便民商店成立了,都是米面粮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有需要的随时联系我。”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便民快递点开通了,谁需要寄快递来警务室,大家的快递我也帮着签收,下乡时带过去。”

  “警务室新来了一批图书,主要是牛羊防疫和沙生植物种植的,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来看看。”

  徐乃超和李文娜不断延伸着服务群众的触角,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小小的警务室变成了阿拉善左旗北部边境地区的“文化中心”。而他们也成功完成了由“外来户”到“自家人”的转变,牧民家里有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连做顿好吃的,也一定让小两口来吃一口。

  徐乃超还将附近群众纳入群防群治组织,牧民在放牧的同时,自愿当起了哨兵。徐乃超这边有任务安排时,哪怕家里的活儿再忙,大家都会二话不说受领任务。用牧民的话说:“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土地,必须要守好!”

  斗转星移、日升日落,大漠边境的岁月里,徐乃超、李文娜奔波在边境一线,耕耘着夫妻俩共同的事业。每一次和丈夫共同巡逻踏查边境线,在庄严的界碑面前,李文娜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她变得坚强勇敢。“和爱人共守边疆,用脚步丈量祖国土地,这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李文娜说。

  2023年5月,徐乃超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结束后,不爱拍照的他专门请别人给自己照相:“这枚奖章里有妻子一半的功劳,我想拍一张最好看的照片发给她。”千里之外的李文娜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是我的骄傲,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

  如今的徐乃超,依旧会给李文娜讲故事,不同的是,听众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2023年6月7日,徐乃超和李文娜的女儿出生了,夫妻俩给孩子取的小名叫漠漠。徐乃超说,是为了纪念他和妻子守护的这片沙漠。徐乃超计划着,等到明年,就让李文娜带着孩子来边境,一家三口一起戍守边疆。他说,在边境成长的童年,更有爱国情怀,也更有责任感。

  眼下,徐乃超的工作还有很多,帮牧民们的阿拉善奇石找销路,想办法出售牧民们的羊和骆驼,为群众安装净化水设备……他一直在忙,忙着他所热爱的边防,忙在祖国和群众需要他的地方!

上一章 拓展青春校园题材的创作空间 随风拾遗最新章节 下一章 蔚蓝的天空,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