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历史与文明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文化 

浅谈研究阴山文化史的意义1

历史与文明

阴山地域是我国北部一个很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研究阴山文化史要紧紧抓住阴山地域民族融合发展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论述。研究阴山文化史至少有三方面意义:为中国文化史补充新内容,开拓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为多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提供借鉴,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促进阴山地区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术研究也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的史学研究重在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史;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对农民起义的重视,对农民战争史和军事史的研究一度成为热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进程,注重社会状态的文化史研究才日益兴起。近十多年,中国文化史的研究逐步由宏观的描述走向局部的解剖,重视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当代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对阴山地域的历史文化状态进行研究,正是顺应了这种学术发展趋势。

正像没有绝对真理一样,学术研究也没有止境,任何学术成果都是某一特定内容、特定范围、特定阶段的研究总结。因此,研究阴山文化史首先需要对阴山文化的概念与内涵作出界定。

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介于东经106°~116°,西起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的狼山,中段为乌拉山、大青山、灰腾梁山,东段为坝上高原的大马群山。东西绵延长达1200多公里,南北宽达50~100公里,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山脉北麓有乌兰察布草原,南麓有河套—土默川平原。山脉内部的盆地中心及山前地带有数个积水形成的湖泊,著名者有乌梁素海、岱海、黄旗海等。山脉南侧有大黑河、昆都仑河等汇入紧靠阴山的黄河。黄河在阴山之南形成一个大弓形,弓形黄河湾内是属于阴山地域的鄂尔多斯高原。阴山的最大特点是南北不对称,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则较为平缓,仿佛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时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适宜发展农业。阴山山脉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天然分界线,山区本身则是农牧交错地带。

阴山地域主要指今天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盟市,即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西面囊括乌海市和阿拉善盟东部地区,东面包括锡林郭勒盟西部地区。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应该以这一区域地理核心为主轴,但由于文化往往不受时空限制,其历史影响和文化辐射应比地理范围和今天的行政区划范围更广更大。因此凡是历史上与这一地域关系紧密,并深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如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北部,以及蒙古国等部分区域,也应包含在阴山文化史的研究范围之内。

关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较为复杂,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颇为困难,故其定义众说纷纭,据说多达一二百种。一般说来,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学艺术成果、风俗习惯、法律制度、交往形式等等。从狭义上来讲,文化专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而在现实生活中狭义“文化”的使用则更为丰富,如不识字要学文化,“文化”仅指读书识字;不讲礼貌,言行粗鲁,要提高文化素养,“文化”指人的素质修养;考古学中所说“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中的“文化”,是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政府机关有文化部、文化局,主管的“文化”主要指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无论广义还是狭义,实际所反映的都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和状态,只不过是内涵与外延有所区别而已。我们这里使用的“文化”概念,接近于文化广义的定义,即“阴山文化就是阴山地域的人们在数千年艰苦奋斗、发展进步过程中,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的状况”。①阴山地域是我国北部一个很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阴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等众多少数民族在这一地域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现在又是***总理称赞的“模范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心区域。因此阴山各民族数千年的密切交往、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不断交融、团结进步,是这一地域最突出的文化特色。研究阴山文化史就要紧紧抓住阴山地域民族融合的发展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论述,揭示历史上这一地域各民族斗争和融合的状况,展示历史上阴山地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生活图景,发掘这一地域各民族为共同开发祖国北部边疆所作出的贡献和文化精神。

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涉及某一个地方各方面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探讨的重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成果。阴山文化也是如此,其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这里只从三个方面略加论述。

一、为中国文化史补充新内容,开拓文化研究的新领域阴山文化史是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但是目前的中国文化史著作中,涉及阴山地域的内容少之又少,阴山文化还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例如阴法鲁、许树安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史》②,是国家教委“六五规划”

的重点项目,由三十多位各学科的专家,经过几年的努力编撰而成。该书1993年荣获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学术成果一等奖,1996年荣获国家教委评定的优秀教材二等奖,为国家教委向全国高校文科推荐的重点教材。

2008年又修订再版,出插图本。该书用章节体对中国古代文化史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各个专题自成体系,而各专题之间又相互关联,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全貌。书中既有知识性的具体描述,又有规律性的深入探讨,是二十世纪后期中国文化史研究最有影响的代表性成果之一。但是,该书涉及阴山地域历史文化,只有阴山岩画、鄂尔多斯青铜器、九原郡、匈奴、《蒙古秘史》、三娘子等极少的内容,且基本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再如郑师渠总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3】,是“九五”国家重点图书,数十位专家学者历经多年辛勤耕耘完成。全书上限起于中国文化的发端,下限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辽夏金元、明代、清前期、晚清、中华民国等十卷,500余万字,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文化史的通史性著作。但其中涉及阴山地域历史文化,也只有鄂尔多斯青铜器、“新秦中”、昭君出塞、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突厥汗国、辽契丹墓、成吉思汗陵、俺答汗和三娘子、呼和浩特五塔寺石刻蒙文天文图等少量内容。又如萧克任编委会主任编撰的《中华文化通志》【4】,由全国近200 位专家历时8年写就。该书分为序卷和历代文化沿革典、地域文化典、民族文化典、制度文化典、教化与礼仪典、学术典、科学技术典、艺文典、宗教与民俗典、中外文化交流典十典,每典又分十志,共十典百志101卷。该书贯通古今五千年历史,涵盖十大文化领域,包括56个民族文化,涉及文史哲经等十个主要学科,洋洋4000余万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文化通志。其中涉及阴山地域历史文化的内容,与上述二书相较,又在大窑文化、河套人文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北长城、秦长城、盛乐城址、喇嘛寺庙等方面有所增加,但论述亦较简略。其他此类著作情况大体若此。总之,已经出版的中国文化史著作,不管部头大小,其中都会有关于阴山地域的内容,说明研究中国文化史不能忽视阴山文化史;但另一方面,涉及阴山地域历史文化的内容在这些著作中所占的比重甚小,说明阴山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现在对阴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风俗习惯虽有一定的学术探讨,但比较孤立零散,缺乏系统性,目前急需综合性的较全面的阴山文化研究成果面世。因此,应当把阴山文化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课题,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阴山文化史的研究,梳理出阴山地域悠久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现多民族政权交替、各领风骚、相互融合的发展历程,揭示阴山游牧民族冒险进取、勇敢拼搏的优良品质,展示阴山各族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塑造叱咤风云、纵横南北的英雄形象,再现政治变革、边疆开发的社会变迁,进而概括出阴山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风貌。这既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文化史的内容,也是对区域文化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二、为多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提供借鉴,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

阴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域,先后活跃着匈奴、鲜卑、柔然、高车、突厥、铁勒、回纥、契丹、党项、女真、奚族、蒙古等众多少数民族,汉族也从春秋开始就有居民迁入。像阴山这样一个不太大的区域内先后活跃有这么多民族的地区,在我国并不多见。几千年来,阴山地域各民族之间也有矛盾和冲突,而历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具有传承性。文化是在延续中存在与发展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在以往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基础上累积而成的,后人的文化活动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前人发明的文化技术、经验和理论。失去延续性,就失去了文化存在的现实依据与文化发展的前提。因此,阴山文化史研究应上起先秦,下至当代,进行贯通古今的探讨。

阴山文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研究,每一阶段都应紧紧抓住阴山地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突出特点进行探讨。第一阶段为先秦至宋代,主要有土方、鬼方、方、犬戎和匈奴、鲜卑、柔然、高车、铁勒、突厥、回纥、契丹、党项、女真等游牧民族先后活跃在阴山地域,但中原农耕文明已传入,是草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交汇,多民族融合时期。第二阶段为元明时期,主要是蒙古民族对阴山地域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辉煌的以蒙古族文化特色为主的地域文化。第三阶段清代至民国,随着“走西口”移民的涌入,晋陕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交融成为主要特点;此外喇嘛教的进一步传播、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和满族文化也对阴山地域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状态产生了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第四阶段,随着包头钢铁基地等大型重工企业的建设,全国支援边疆大批新移民进入阴山地域,使东北、中原及其他内地文化与当地文化交融,出现了“蒙汉和同”、各民族大团结共同建设富强、和谐、文明的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矛盾不可避免,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存在着许多民族问题。通过对阴山地域数千年民族关系的系统研究,总结民族团结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出其发展规律,不仅对本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有所裨益,而且对于更好地解决我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深入研究一个典型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对于进一步考察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及特征,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上一章 从司马迁故里看弘扬中华文明 历史与文明最新章节 下一章 浅谈研究阴山文化史的意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