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色映影,霞光满天,一支支麦秆随风摇曳
祖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有一门小手艺,编麦秆。
别户人家的麦秆是用来烧火的好材料,祖父不同他们一般,冬天用来烧火,夏天一部分便用来编麦秆,蒲扇,用它扇出的风清凉之于还有几丝秋天的气息。祖父编的蒲扇又大又轻,有时还能当晾晒的板子来使。雨中漫步田间,有种别样的情感,看到那一支支麦子,在雨中毅然挺立,好奇的心思涌上心头,为什么麦子不会被雨水打弯呢?伸手扯了一根麦秆,里面是白色的浆一样松软的东西,是因为没有养分积蓄的缘故,它源源不断的将养分与水分运输给麦穗,自己却毫无保留,它用它自己当做养料的管道,无私无畏。
平日里街坊邻居互相送礼,祖父都会带上一把亲手编织的麦秆画,或虽不贵重,但心意很足。时间久了,每逢秋天,不乏有慕名而来来求蒲扇的,祖父会在小院里拿一把马扎,慢慢的编,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一编便是一天,你若不去喊他回家,他似乎眼里只有一根根麦秆和未成型的麦秆画
为此祖父的手上多了不少茧子。
不少人来劝祖父去开个小店,还能挣点钱,祖父每次都只是笑笑,摇摇头便继续编他的麦秆画,他这种无所谓的性子导致求张画还要预约。城市里的年轻人听说了祖父的麦秆画,用金钱来买一幅祖父用时2个多月的画,祖父直接拒绝了他们,感叹道:现在的年轻人啊,只想着用金钱来换取,却不知这是另一种情怀,麦秆生命的二次呈现。祖父虽不是非遗传承人,但这手艺却也会不少,此后他便经常在小院里放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开始教附近的人非遗麦秆画,场地虽不是那么华丽,但那手艺却是精美的。至今为止,他也没有停下他的教学之路,“这种文化遗产不可以停在我手里”便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麦秆坚韧不拔,用自己做管道,一生默默奉献,无私无畏。祖父教人编织麦秆,以自己为输出点,源源不断,为的就是麦秆画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也许祖父的手艺不是最好的,最精美华丽的,但他那颗心是晶莹的,饱满的。祖宗用他平凡的一生,用朴实的方法,传承着中华的文化遗产。
橘色映影,霞光满天,祖父与麦秆,朴实与平凡,伟大与奉献,都在这满天的橘红下默默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