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媛永远写不完的作业!
媛媛啊!
媛媛全身酸疼!坐着写,躺着写,写写写……
媛媛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个人随便说了一句话,却弄得别人十分不愉快,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瀑布心理效应”。
瀑布心理效应”,即发出信息的人心理比较平静,但信息被他人接收后使得他人心里不平静,从而导致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这种心理效应现象,就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是静静流淌的溪水,下面却波涛汹涌、水花四溅。
历史上的平原君赵胜是个爱才轻色之人,很多贤人才子都因此而前来投奔他。住在他家隔壁的邻居是一个瘸子。一次,平原君的一个小妾在楼上赏风景时,看见了走路一瘸一拐的瘸子,便忍不住大笑起来,还将他讥讽了一番。这位邻居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屈辱,正所谓身残志不残。于是,他找到平原君赵胜,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不满,要求平原君杀了这个说话没有分寸的小妾。虽然很为难,但是十分珍惜贤士的平原君最终还是斩了自己的小妾,并且登门向邻居道歉。
历史上还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在战国时期,楚王宴请大臣们喝酒。就在大家酣畅淋漓之时,烛火灭了。黑灯瞎火之时,一位喝醉酒的大臣便趁机拉住了楚王的一个妃子。慌乱之中妃子在与他撕扯的时候,拽下了大臣的帽缨。妃子向楚王哭诉,要求惩办这个色胆包天的大臣。但是楚王反而对众大臣说:“大家尽情豪饮,何不都将帽缨摘下?”当烛火再次点亮时,众位大臣们都已经摘去了帽缨。后来,这位大臣为报答楚王当日的恩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楚王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个故事中的小妾因为说话不注意分寸,惹来了杀身之祸;第二个故事里,楚王的一句话避免了大臣在众人面前丢脸和受罚,换得了这位大臣后来的誓死效忠。这就是一句话的效果,这就是瀑布心理效应。
《三国演义》中张裕是被号称仁德的刘备杀死的。仁德享誉古今的刘备为什么会杀一个并没有多大过错的张裕呢?就是因为张裕那张臭嘴激起了刘皇叔的“瀑布”心理。
张裕本来是刘璋的手下,刘备去找刘璋,刘璋设宴款待。席间张裕也在场,刘备看到张裕满脸的络腮胡子就讲了个笑话揶揄了张裕一番。张裕就心理不平衡了,他也是个要面子的人,而且在刘璋那里混得也不错,刘备虽然受到刘璋礼遇,但是也不能对自己如此无礼吧。于是张裕开始反唇相讥,他同样讲了个笑话,嘲笑胡须眉毛稀少的刘备嘴上没毛,缺少男子汉气概。这下刘备脸上挂不住了,他怎么说也是“皇叔”啊,这个不开眼的张裕怎么可以如此羞辱自己呢。虽然为了保持风度,刘备表面上并没有发作,但是心里都快气炸了。
后来刘备鸠占鹊巢把刘璋赶跑了,当上了张裕的正主子。于是报仇的机会便来了,张裕的倒霉日子也跟着来了。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备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张裕收拾了,而且连尸体都不放过,来了个曝尸街头!
很多人觉得张裕很冤,明明是刘备自己先拿人家开涮的,最后却如此没有胸怀,为了这么点小事儿而杀人,太不应该了,所以这也成了刘备人生中的一个污点。也确实是,不就是说错一句话吗?可是这句话却是生死攸关的,张裕因为一时失言害得自己死无葬身之地。冤枉确实是冤枉,但是谁让他触犯了瀑布心理效应的禁区,让本来飘飘然的刘备一下子被摔得颜面扫地呢。心理落差如此巨大,平静的表面又怎么能够掩饰住对方已经波涛汹涌、水花四溅的心情呢。刘备要让自己心理再次平衡,自然要找始作俑者去泄愤了!
别说刘备会这样,其实生活当中,我们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就好比一个自认风华正茂而立之年的女子去菜市场买菜,被那个不开眼的卖菜大哥“礼貌”地叫了一声“大姐”一样。想
想看这是对自己自视甚高,把年龄当成“国家机密”的女人多么大的打击啊?她自以为自己保养得很好,掩饰得很妙,可是却被一个卖菜的小贩一语道破。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不形成瀑布效应也很难。这位“大姐”不破口大骂已是表现得相当有涵养了,还指望她再来买你的菜?
在人际交往中,瀑布心理效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就其性质来说,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往往大于积极意义。若要减少和避免人际交往中产生消极的瀑布心理效应,让自己更受人欢迎,就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无心伤人的错误。
作者同情你三秒钟!
作者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