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截了当式
伦德尔的小说《女管家的心事》中的开头:
“尤妮斯帕切曼杀了科弗代尔-家,因为她不识字,也不会写字。”
小说把本该在结尾揭示的一切提前告诉了读者:谁杀了谁,为什么。但它反而增强了整个故事的悬念。当然,这种写法现在早已不算新奇,甚至说有点太过普遍。但是它对于悬疑氛围设计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视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营造气氛式
用营造一种悬疑诡秘的气氛来设置悬疑,给小说设置-个看上去真实自然却暗藏危机的环境,然后通过这个环境开始故事,把主角抛进这个环境中。如斯蒂芬金《闪灵》中的大酒店,《鬼店》 里的漫长公路等。这些一定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所,甚至是我们曾经居住过,行走过的地方,这样才会有强烈的代入感,你设置的悬疑气氛才会感染到读者。(但不要过于多的在开头描写景物,抓紧时间让你的主角出现在这个环境里才重要)
“那是白露之夜,孟田放下厚厚的《本草纲且》,走出实习生宿舍,去医院后花园散心。当时上弦月已移至东南方,秋风飒飒,花木间不是掠过- -团毛烘烘的东西,令人心里也毛森森的。"--摘自秦园悬疑小说《孔雀昙花》
3.动作场景式
就是序章以大场面开场,而且最好牵涉到死亡,这是很古老的一种设置悬念的方式,但行之有效。如此一来不但马.上确定叙事风格,也提高了主角要付出的代价。
4.倒叙设疑式
先叙述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新颖、奇特或者巧妙的情节本身就是悬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它必须可以让读者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需要有比较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冲突的结果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需要最后产生的结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性,为什么这么说?只有一种可能性的结局,读者猜也猜到了,不用再追文;另外就是需要有限度的让读者领悟到事态可能的发展趋势,不能完全云遮雾罩。
“许多年后,舒雅也无法忘记那个秋风如刀的黄昏,她和四个童年伙伴在铁轨边猜火车。”
--摘自秦园悬疑小说 《魔鬼的南瓜车》(《悚族》杂志封面主打儿
5.梦境引入式
可先大胆描写一段主角 做的光怪陆离的梦,和后面故事有着若有若无的关系那样,让读者用自己的脑洞去猜去吧,你只要负责吸引住他们,后面就好写的多了。要知道不只是你在"输出”,读者自己也有"接受”和"理解”,还有猜想的能力。(这个没找到例子 )
6.怪谈引入式
民间怪谈、风俗、神话,都可以直接拿来引用,越怪越好,没有和你题材符合的就自己造,不过不能太离谱,否则起反作用,让人一听就是鬼扯,并不是悬疑。
推荐参考中国作家秦园的悬疑小说开场白,选摘部分如下:
1、她在河底沉睡了很多年了。
她的尸骸与水藻纠缠在一起,她的头颅骨早已被水老鼠叼到了菖蒲深处,成了水老鼠的窝,她不记得自己的头颅骨送走了多少窝粉色的小老鼠了。她还记得很多动物的尸体从她的头盖骨上方飘过,还记得一盏盏寄托着生者祈念的莲花灯被风雪打落的恐慌,还记得一个七八岁的孩童坠入水中时挣扎的声音以及放大的灰色瞳孔。
--摘自秦园悬疑小说《丧钟》(《悚族》杂志封面主打)
(综合第二条第三条)
2、张小辫第一次听说“红牌 坊是在民国26年初的某个傍晚,当时他在破落的候氏祖祠避雨,一个打更的和一-个赶尸的蜷缩在角落里,借着长明灯的光,依着墓碑说起了那个男人的“销金窟”。
--摘自 秦园民国间谍悬疑中篇《天灯》(《新悬疑》杂志封面主打)
(综合第四条第六条)
3、那座黑色的灯塔耸立在海岸线上,每到夜间,探海灯便会光芒万丈地将碧沉碧沉的大海照耀,那光芒比渔人在大海深处朦胧的光影中寻到的珊瑚枝还要红,曾有个能占得几笔风水的大副说,那灯光很有些"血光之灾”的意思。也是,在别处,谁见过血色的灯光?
--摘自秦园悬疑小说(首发《悬疑志》杂志)
(综合第二条第六条)
4、这件诡异的事端埋没在野史里,鲜有人提及,它涉及到满清皇室”龙脉”的畸形分支,以及一项至今难寻科学根据的人体裂变--然而它确是真实的,-切的-一切, 让我从一张夹在野史中泛黄的旧照片说起。
清宣统三年(1911年) 秋末黄昏时分,槐叶飘零,几辆华贵的马车碾着晚霜,入了北海,在九龙壁下打住。
--摘自秦园悬疑小说《梳洗》(《悚族》杂志封面主打)
(第六条)
5、那个灰云拉得比裏尸布还狭长的黄昏,周沫死也不会想到,她将遭遇- 件极其诡异的事。
--摘自秦园悬疑小说《沉香》(首发《胆小鬼豪华版》)
(第二条)
6、悬兰寺本是香火极其鼎盛的,它沦为狐狸和蝙蝠的窝,源于三年前那一宗骇人听闻的“星座连环凶杀案”。
--摘自秦园悬疑小说《罪星座》(首发《悚客》)
7、那是个菖蒲初凉之夜,一-条 乌篷船靠向了清水码头,下来了-个头戴斗笠的女人。月光下那女人姣好的面容显得异常苍白,身形瘦弱,背部凸起,形如鬼魅。那女人上了岸,绕过草木灰"飒飒"飞扬的谷场,纸人一样飘忽着孱弱的身子,拍开了镇子里有名的赤脚医生胡医师的门。
--摘自秦园悬疑小说《众生相》(入选2012出版的《十二星座诡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