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蓝色
撰文|刘宽
“蓝晒”系列是马秋莎从2017年开始创作的摄影作品。蓝晒法(又名“氰版显影”),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数码输出的传统成像方式。艺术家在对图像进行二次拍摄后,手工用化学药液对图像进行处理,最后在紫外线下长期曝光而得到图像。
受到曝光时间、温度、湿度、药水状态的多重影响,每一次成像都是偶然的,且失败率很高。每一张图像的完成平均需要3-6小时,马秋莎往往只能从几十张图片中选出一张满意的作品。在这个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拍出无数张“在同样审美框架下的照片”的数码时代,这一切都是马秋莎刻意为制造图像的过程所设置的困难。
而图片呈现出的“蓝”,被艺术家形容为“工人蓝”,是她记忆中,父母那一辈富有理想主义的颜色。虽然她在创作的初期只是出于直觉选择了这个颜色,在创作行为之后,她才意识到颜色跟历史的关系。
而在选择作为现成品的图像时,马秋莎选择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八、九十年代的杂志、图书、画册、挂历等各种出版物——那些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最初影响了她视觉系统的图像。
挂历作为八十年代最流行的家庭装饰之一,往往是一个家里颜色最丰富的一角。在那个色彩相对匮乏的年代,挂历像是一个窗口,迅速把她带到另外一个情境当中。马秋莎发现,挂历的主题除了风景名胜、宠物和儿童,还有一个特别强大的主题就是“女性”。她们往往穿着泳衣,或者跟轿车在一起,象征着一种新生活的方向。
而page系列的现成图像来自一组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流行的“人体艺术摄影”,带有明显的软色情意味。马秋莎最初在看到这些照片时虽然感到不适,但并不清楚到底为什么。直到她在美国攻读研究生时,她为创作另外一组作品《暖雪》,在学校招募裸体模特。令她意外的是,包括学校老师在内的很多人都报名参与了。那些模特对自己身体开放、且始终保有“主权”的态度启发了她。她意识到,当把身体作为一个创作对象来处理时,她并没有任何不适;而她当初看到那些图片感到“不适”的原因,是因为她感到那些被暴露的女性就像是她自己,而她们被“物化”成性消费的对象。
她重新翻开那些图像,把自己抽身出来,去看待那些女性。在那些旧的画报中,那些女性的身体可能沾有污迹,也可能已经被撕坏。马秋莎再一次向对待那些裸体模特一样,完全把她们的身体“对象化”,从绘画的角度去再一次涂抹、刮擦、翻拍、曝光,让她们的身体单纯地成为构成画面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她释放了过去那些对身体复杂的情绪,让她们在她的摄影中重新被阐释。
过去马秋莎很讨厌别人称她为“女艺术家“,因为她从未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某种宣称,也不觉得“女性”是她创作的前提,更不愿意因此得到任何红利。但她现在不再反感了,她把这种转变的原因归结于“自信”。这样的自信也许并不来自于女性作为性别的某种“崛起”的幻象,而是来自于艺术家对于创作中某种“真诚程度”的扪心自问。于是性别不管作为一个主题,还是一种视角,都会自然地体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成为艺术家直面生命体验和时代语境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