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喔喔…喔喔喔…!”艾草被家里的公鸡吵醒了,躺在床上听着远处传来一声接一声的打鸣声。
抬头看看窗外的亮光,大概早晨五六点左右,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多少会一点看天气、看时间。
纪老娘老爹他们差不多要起来了。
艾草头天几乎睡了一天,很精神,也不准备偷懒,也起来去帮她老娘烧饭。
进灶间还没看到纪老娘,就直接拿番薯到井边摇水洗番薯,反正都是一成不变番薯粥,没什么好选的。
烧火、加水、番薯切一切、再放几粒米(真的只有几粒,有数的)进铁锅,盖上木盖,井然有序地完成后,纪老娘就过来了。
“怎么这么早起来?不多睡会?”纪老娘有点奇怪地问道。
艾草年纪小,起不来,一般都是纪老娘自己烧的早饭。
“昨天睡得太多了,就早点起来。”艾草一边添柴一边看着纪老娘道。
“娘,你再去睡会,我来烧就好。”看着纪老娘精神不是太好,心疼道。
“不用了,起都起来了,再躺回去像什么样子。”纪老娘在柳条上沾点海盐(从小叶村翻过三座大山就是靠海,所以这一带海盐比较便宜,村民们常用),拿着毛巾,端着洗脸的木盆,准备去院子里洗漱。
“娘,我在汤罐里加水了,差不多已经热了,我倒点给你洗洗。”艾草叫住纪老娘说道:“早上还是有点冷的,用热水洗洗,舒服点。”
“不用,年轻那会没条件冬天什么都是用冷水洗,洗了一辈子,哪有那么娇气。”纪老娘没往心里去。
“可我想用温水洗啊!哪有女儿用温水,当娘的反而用冷水的,那女儿成什么样子了,还要不要做人了。”撒娇得拉着纪老娘手道。从“她”哪里知道,保养身体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特别女性要注意保暖。
也知道纪老娘不会听话,早想好拿自己当借口了。
“就你事多!”纪老娘瞟了一眼艾草,无奈的没有再拒绝。也知道这是女儿心疼她,对她的孝心。
“爹呢?”艾草看着饭差不多了就问道。
“他起来就直接去后院自留地了。我去叫四虎起来,你直接把饭端出来。”纪老娘说完就对着后院喊道:“他爹,饭好了,先吃饭。”
艾草也打了热水端到院子,给纪老爹和四虎洗漱。
每个人一碗番薯粥,再从酱菜缸里捡了一盘老藠,还有昨天剩下的虾皮炒红酒糟(其实就一点点虾皮,吃个香味)一起端到饭桌上。都是下饭的,已经很不错了。
——————
雍县是南方一个小山县,是由一个个小山村组成的,四面环山。以前也是有名的红色根据地,打游击的好地方。只不过实在太小了,交通又不方便,不好发展,所以抗战胜利后队伍都撤走了。
红旗公社青山大队小叶村生产队是位于雍县偏远地区的一个小山村。虽然稻田少山田多,土地贫瘠,但因为人少地多,人们披星戴月地劳作,所以每年也是硕果累累。
不能勤劳致富,但也可以自给自足,饱食暖衣。
当初纪老爹带着弟弟妹妹逃难到小叶村——一个村子难免会有些排外,但因为村里缺劳动力,也可怜他们年纪这么小就要逃难,很顺利就在小叶村安家了。
村子里的宅基地一般都是有主的。纪老爹就把家落在村外溪滩对面油茶山山脚下,虽然有点危险——野兽下山,纪家首当其冲;但胜在安静,没有村里的是是非非,对于当时的纪家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纪老爹小时候有条件时也读过几年书,当时因为兴趣还学过一段时间木工。
小叶村林木葱郁,纪老爹也是难得地心灵手巧,在不缺材料下,自己慢慢摸索下居然也出师了;后面还跟叶外公学会了编织竹制品。
纪父就靠着做木工和卖竹制品,一点一滴地养大弟妹,还都培养成才。
纪三叔遗传了纪家祖上的天生神力,初中毕业后就偷偷跑去参军了,想着可以减轻一下他哥的负担又可以趁机寻找一下他们的亲人。
一个既有文化又肯拼的军人,短短20年已经是师长,38岁的大校“。
纪三婶是个护士长,纪三叔老领导的女儿。纪三叔在一次打仗受伤时,上面安排了纪三婶照顾。
都说美女爱英雄,更别说纪三叔长得浓眉大眼,五官端正,身材高大,是时下最流行的硬汉长相。因此缠着她爹介绍,后又经组织保媒成的婚。嫁给纪三叔后,结婚11年已经有三个儿子。
而纪小姑一直读到高中毕业,毕业后组织分配到文市纺织厂财务部,现任财务部副主任。刘姑父是三叔的战友,文市本地退伍军人,现任公安局局长。结婚16年,有二子一女。
自从纪三叔和纪小姑出息了以后,纪老爹就因为有两个争气的弟弟妹妹,使村民们都高看一眼。前几年村里的老会计退下来,生产队更是定下了让纪老爹担任村会计。
村里的都说纪老爹熬出头了,当初谁都不看好纪老爹,弟弟妹妹年纪小,吃饭都成问题还劳心劳力地赚钱给他们读书,如牛负重。没人愿意嫁给他,就叶外公独具慧眼,排除万难,让纪老娘嫁了过来。
纪老娘嫁过来时,真是家徒四壁,住的是茅草屋,还有个小姑在上学。但纪老娘什么也没说,每天心甘情愿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靠着娘家的帮衬,一点点的把日子过起来了。
纪家现在住的这座农家小院还是近几年刚刚新盖的。整个院子带自留地大概有1亩左右大小,三间正房上加盖了半层阁楼和左右各两间厢房。
雍县这边每年在梅雨季节时,家家户户的屋子多少都会进点水,严重的时候溪滩决堤都是很正常的。所以阁楼就是存放粮食和柴火的最佳场所,但住不了人。
中间正房有两扇门,正门通往前院,侧门则是连着灶间,门后还有一个竹梯通往阁楼,纪老爹老娘就住这间。
左边正房是大哥大虎的房间,现在他在军校没回来,今年毕业后肯定要从军的,回来的几率更是不高了。刚好艾草长大也需要一个单独屋子,就给她住了。
纪老爹几乎算是孤儿,而纪老娘娘家就是小叶村原住民,家里难得有客人需要留宿。而且家里孩子们也都大了,索性把家里厢房给直接分配了——左边厢房二虎三虎住,右边厢房则是四虎加一间杂物间,纪三叔纪小姑他们回来时再大家挤挤就好。
右边正房就是灶间,从前院进门就看到一张八人座的四四方方大饭桌摆在那里,四条原木长凳围着饭桌,这边也算是堂屋。
再往里中间是个石头砌的四方形柴灶(这里的柴灶是指放柴禾的地方,坐在灶台边烧火方便取柴),灶台砌在最里面。
尽头还有一个小门通往后院,纪老爹在靠近小门边砌了个猪栏。平常在灶台煮好猪食,提去喂猪,很方便;小门的另外一边有个小小的茅房,里面就放了两个马桶和稻草堆;猪栏的墙角下还有一个小小的鸡舍给小猪们当邻居,臭都臭一起,大家也有个伴;纪老爹还勤劳地在整个后院都种满各种各样的应季蔬菜和番薯、玉米等高产杂粮。
每年炎热的夏天,前院中间都会摆上一个大水缸,里面装满清水,在烈日下暴晒,晚上下工回来直接有暖水洗漱,既方便又省柴禾。
左边墙角有一棵枝叶茂密的柚子树,十几个果实疏疏落落挂在上面;这还是纪老爹在刚到小田村落户时种的,盖新房子后又重新把它圈了进来。靠近柚子树旁堆满了在那里晒太阳的柴禾,经过暴晒后再收到阁楼排队等待使用;树下是一口清澈甘甜的地下水井,井口上有一个老旧的木桶,旁边是一块一米左右硕大的石头,方便洗洗刷刷。院子右边是两颗果实累累的葡萄藤,藤子下放着一把竹躺椅和两把小竹凳;晚上坐在葡萄藤下,吹着凉风,拉着家常,再惬意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