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同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高考语文考纲变化的通知,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节气知识点牵扯广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显现。小小的一个节气题,背后却反映出学生对天文、地理、民俗、民谚、诗词等等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曾有一道题目就这样考到:
考题展示:
明代有一秀才,某日夜宿山中,次日晨起,见茅屋上一片白霜,随口吟出上联:“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_______”此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若干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请填入一个最恰当的节气,把上联补充完整: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_______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小雪】,这其实不仅考到了孩子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还考验了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熟知程度,一下子难倒了不少考生。而孩子平时在课堂上,涉及到节气文化常识的教学并不多,所以许多家长都曾反应孩子在节气这一块的知识掌握十分薄弱。
二十四节气知识点全梳理,这样教孩子有趣有效
因此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学往往无暇对节气知识进行系统性地梳理,而节气知识往往又涉及多个文化命题,这就大大增加了节气题的中考难度。
二十四节气知识点全梳理,这样教孩子有趣有效
家长收藏:节气知识图表
在这里,我特别整理了一些节气的知识图表,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记忆节气知识,家长们记得收藏哦~
1.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知识点全梳理,这样教孩子有趣有效
2.二十四节气歌诀图
其实记诵节气并不难,掌握了节气的时间点,再学习一些节气歌诀,孩子背诵起来才能记得又快又牢:
二十四节气知识点全梳理,这样教孩子有趣有效
1.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2.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3.
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
4.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5.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6.
过了中秋节,一夜冷一夜。
7.
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
8.
冬雪年丰,春雪无用。
9.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10、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二十四节气种地谚语
首先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春秋年代就已经有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后面不断完善改进,到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全部确定。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为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相差只有一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