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发文案或句子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古风  可爱     

丧散文

发文案或句子

飞歌我有一个看似努力但很丧的朋友,她认为自己想法很二,但我不觉得,所以叫她“不二”吧。 不二是个开朗热情的女孩,在一个三线城市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也没什压力。 只是最近几年,随着年龄增长,人也变得越来越“不对”了。 当不二看清自己工作性质与晋升前途后,就开始在走和不走之间犹豫不决。但没十足把握的事她不敢做。 所以她决定先“曲线救国”:开启了考证之路。希望这样赚点钱。 从最开始的一年考一个证,发展到一年参加两个证的考试;从建筑类的证书到环境类的机电类的;从分数差距很大,到勉强能通过一门。但,5年多的考试经历,始终没有一个证书。 去年考完,她哭了。因为对比正确答案后自己还是过不了。 她说:“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努力了,结果还是一无所有。” 是啊,她的课本和习题集都写的满满的,封皮都掉下来书都要翻烂了,真的和那些随便看两眼就去考试的人不一样,按理说不应该啊。 我心疼她,但不知道怎么帮她,只能默默地摸摸她的头,告诉她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 然而,今年的消息是:禁止考证挂靠赚钱。 在她工作的这几年,穿插在考证之间,她还做了很多努力,目的就是扩充点收入,不至于让自己太拮据。 毕竟她希望能让自己和父母生活变得更好。 她利用节假日给一个摄影工作室做助理;她争取过去北京选调工作的机会;她给一些写作平台投稿;她参加过当地电视台举办的选拔形象大使的比赛…… 但,都是以失败告终。 不是最初就失败,是在努力过几个月或者经历了几轮筛选之后,止步在最后一环。 看着她周末早晨五点出去干活、凌晨一点仍在修改、早午饭就在奔波的路上拿个面包边走边啃……很心疼,但还是会告诉她:努力去做,我相信你。 还有一件事,成了她的心病:至今未婚。 一个30+的女人,在三线城市未婚,意味着什么? 亲戚们着急就罢了,领导同事朋友同学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统统来劝。言语从开始的讲道理摆事实,到训斥、指责、批评、讽刺……什么都有。 一次我去找她,她在接电话,电话那头一个老女人的声音很大:你再不结婚就对不起你爸妈,就是不孝你知道不! 她捂紧了电话,草草挂断,扭头抱歉地看着我,回头偷偷抹掉眼角的泪。 她说没关系,习惯了。 她说她一直在相亲,没找到合适的确实不想忍着。 她说她曾因为结不了婚焦虑到去医院看心理医生,觉得嫁不出去的人生太失败了…… 但,依旧单身。 …… 这次,我只能心疼她,什么都做不了。 亦舒说,我亦只有一个一生,不能慷慨赠与不爱的人。 我其实很赞同不二的想法,不合适的人,要怎样忍一辈子? 但那个三线城市,那些守旧的思想,那些平庸又八卦的人,她身处其中,确实很难划清。 可是,就算她跳了出去,一线城市的压力,还是会导致很多人单身,她就一定能找到另一半么? 我不知道,也不敢说。因为我也很怕。 其他人我了解的没有这么仔细,但相信像她这样一直“失败”的绝非个例。 我们一次又一次努力,为之付出,没有回报。可我们为何还要继续呢? 也许就是这句: 我举手向苍穹,并非一定摘到星月,只是想保持这个永不屈服的姿势。 既然已经失败了,还怕再来一次么? 尽管,下次还会是失败。 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也许一直沉迷于自己的悲哀。 “我可是很了解真正的自己,相信我,不会有人爱的那种。” “卡洛琳:你就像是一坨屎吃着另一坨屎,吃完还拉出了一坨屎。 波杰克:等等,那我看起来到底像哪一坨屎? 卡洛琳:第三坨。 波杰克:什么?那坨最丑了。” --《马男波杰克》 我为我的无力改变而愧疚,不过可以送她一句话: 加缪在《异乡人》里说:“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大家都是第一次活着,谁能比谁高尚到哪去?

飞歌每天在生活中寻找快乐的人是真的快乐吗?如果真的快乐,又何必用所谓的“小确幸”来证明自己的幸福呢? 最近很迷李现,是十分沉迷的那种,沉迷到有些出不了戏。每天在微博上无数次地搜索“李现”,视奸他的每一条微博和ins,似乎这样就能知道他每天在干些什么。 我觉得自己很危险,因为身体里总有一些我控制不了的情绪,比如真实地喜欢上一个明星,比如那些对自己未来的幻想,比如时不时地就很丧,丧到不能自已。 有时候不知道应该先满足自己那些乱七八糟的欲望,还是应该先做那些理性控制下的事情。比如明知道第二天要早起,却还是在前一天晚上刷剧刷到视线模糊。比如明知道自己应该学英语,却还是在微博上一遍一遍地搜着李现的名字。比如我现在应该去睡觉,却心血来潮地开始码字。 幻想唤起情绪,驱动欲望;对现实的认知是谓理智,表现为控制和约束。所以自控力大概就是幻想多大程度上能屈服于现实。 理性的躯壳里装着一个异想天开的灵魂,这就是我常常觉得痛苦的根源。人到底应该怎么活着,追逐自己的那些幻想还是说服自己放弃心里的那些冲动,靠寻找着那些“小确幸”支撑着麻木地过完一生。 曾经以为自己与众不同,后来发现自己那些引以为傲的才能其实也都上不了台面。梦想能在一个领域做到最好,却发现做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好奇心被很快消耗殆尽后,就开始不求甚解,注意力又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站在二十岁的路口,未来似乎方向很多,仔细看看,理智下的选择又没有几个。在这个看似年轻的年纪,却总觉得在之前的几年便已经错过了选择未来的机会,现在不管怎么选,都是上了“人生”这条贼船,想“快乐地养活自己”是多么难以实现的事情。 人生总得有个奔头,偏执也好,极端也罢,至少也是个撑着自己越过那些沟坎,不断向上的理由。有人为了金钱,有人为了地位和名声,有人为了世界和平,有人为了家庭幸福。不管是什么,这些都是好的,至少给了我们一个人生不虚此行的错觉,最后能心满意足地死去,想着自己这辈子还做过点什么。 人最终都是归于泥土,应该趁着这几十年,看看作为人类这个物种,我们生存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体验家的职业,把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都体验一遍那种。原来想过当一个背包客,走到一个地方,旅费花光,就打一份工,攒够路费就继续上路。但我不久就戳穿了自己的虚伪,因为我并不想去那些贫穷的地方,还是用观光客的心态玷污着背包客的名号。 能够自我蒙骗的人是值得羡慕的,欺骗自己是一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本事。而时常分辨出自己的虚伪和逃避是令人痛苦的。看过一篇文章说,自以为自我剖析得很透彻的人,往往最不自知,他们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我也真心希望自己有些什么未发掘的能力,然后又自我审视了一遍,一无所获。 然后在不断的质疑中失去了对自己的定位,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白天努力维持着正常的样子,一到晚上情绪就脱了轨,丧到不行。 有很多想法不敢说出口,因为无法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只敢做自己有把握做好的事情。一些小小的自矜,小小的幻想,对于自己来说是那么真实、严肃而真挚的东西,却无法正经地说出来,因为知道没人会认真地对待,甚至会嘲笑。其实并不是责怪他们的嘲笑,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只是每次心里还是会难过一下。于是听了很多别人的建议和规劝,自己终于迷失了所热爱的东西,也丢掉了寻找所爱的勇气。 所以朋友圈里朋友越多,能说的心里话就越少。所以我从来不在朋友圈里发自己的照片,却会发在ins上。 如果抛开所有现有的约束,我很想当一个歌手或者演员,被搞职业测评的老师定义成“孔雀型人格”。我确实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很多很多人,然后得到鼓励和赞赏。可能说穿了,我只是一个想得到糖吃的小孩。 自我封闭,到了夜里,熬成这样一篇文字,就当作发泄吧。​​​

上一章 人生哲学 发文案或句子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两种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