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最后的一稿就要舒服多了。最起码层次分明了,主题清晰了。首先,通过与冬雪和夏雨的比较,从听觉上表现出了秋雨的特点。接下来,通过视觉、触觉和心灵的感受表现出了秋雨的特点。最后,直抒胸臆,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秋雨的声音
你听过雷声、涛声,你听过鸟鸣、鸡啼。
你听过秋雨的声音吗?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冬雪微弱的声音吗?不,冬雪的声音是微弱得几近无声的。秋雨却是细语轻声地在你耳畔倾诉着。
像夏雨哗哗啦啦的声音吗?不,夏雨一直是泼辣气大的。秋雨可是一个知心的大姐姐,她总是体贴万分、温柔至亲的。
秋雨的声音,也许不用一味地用耳朵去听,还可以用眼睛去观察。看,秋雨轻轻地落下来,好像舞女轻盈地跳起舞来。这时,你必然会听到她哼的小曲儿了。
秋雨的声音,润润的,似清晨的甘露落在你掌心般;秋雨的声音,有动有静,像是一首完美的乐曲,有起有伏,有快有慢,不禁让你浮想联翩了。一颗心,已经飞到那美丽的仙境!
秋雨的声音,与其说她是活泼的孩童,不如称为“丰收使者”。一旦你听见了这美妙的声音,那么,一个多彩、丰收的秋日就要来了。
秋雨的声音,丰收的奏鸣曲!
赵老师对于女儿的这篇作文也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而言,女儿能修改出这样一篇作文,已是心满意足了!只希望女儿可以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学习了《远行如诗》之后,女儿也仿写了一篇。
传统之美,永恒之美
也许你会认为:美在清晨时分的暖暖问候,亦或傍晚时分的袅袅炊烟;美在此起彼伏的风吹麦浪,亦或江上渔者的渔歌互答……我却认为,没有什么比传统文化更适合诠释美了。
传统文化之美,美在诗词之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澄澈漓江宛若仙子罗带,青翠千峰恰如玉简瑶簪,秀丽奇绝,无怪乎“桂林山水甲天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夏风轻拂,碧波微漾,驾一叶之扁舟,泛于清江之上。溶溶月色洒落于江面,淡淡舟影飘忽于江中。抬望眼,水天相连,浩渺无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若羽化登仙”;于“接天莲叶无穷碧”中,我沉醉于“映日荷花别样红”;值“会当凌绝顶”时,我慨叹于“一览众山小”;秋至“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传统文化之美,美在诗词之间,她携我同行万里之路。
传统文化之美,美在名著之间。“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隐约之间,大圣腾云驾雾,驱魔降妖,教我坚定信念,顽强勇敢,坚持不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从“桃园三结义”到“周瑜打黄盖”,我遇见了千古忠义;从“单骑救主”到“单刀赴会”,我折服于盖世豪气;从“隆中之对”到“火烧赤壁”,我见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三顾频繁天下计”到“两朝开济老臣心”,我铭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传统文化之美,美在名著之间,她助我明晓人生之理。
传统文化之美,美在节日之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总让我想起“年”的来由,总让我期盼那砰砰之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总让我向往那火树银花的狂欢,总让我想象那鱼龙的舞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总让我忆起孤蓬万里征的游子,总让我珍惜身边的亲人……传统文化之美,美在节日之间,她教我珍惜世间之情。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谁说我们身边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没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没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
我发现,真的没有什么比传统文化更适合诠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