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无悸无忌兄弟展开始跟随杨潇学习。
之前那位老太傅,总是要求他们背诵林林总总的典籍,主要是知识上的培养,还有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然而杨潇的教学方法却十分特别,纵然他满腹经纶,却不是从学识入手,而是一开始便和两位皇子一起研习琴棋书画。
这令兄弟俩十分奇怪,虽说很多文人都精通这些技艺,可这都只是闲时自娱,以玩乐为主,所谓“勤有功,戏无益”,虽然不用一上来便正正经经的读书,可以玩些有趣的玩意,他们是求之不得的,可是对杨潇为何有此做法,他们都不明所以。
张无悸“老师,我们不需学习些典籍吗?像四书五经之类的。”
虽然兄弟俩都满是问号,但胆怯的无忌不敢质疑老师,只有无悸大胆发问。
杨潇对他这一问非但没有不悦,反而十分欣赏,勇于质疑,不会随波逐流,不会盲目接受一切,每件事都会深入思考,也是作为君主不能或缺的素质。当然,他并不主张沉迷玩乐,荒废学习,于是用一个问题切入,向无悸解释了用意:
杨潇“殿下,作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无悸“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最重要的,当然是能受人民支持爱戴了。” 无悸也不用多想,便很流畅熟练的答道。
杨潇“那若想受人拥戴信服,该当如何?”
张无悸“当然是心怀仁德了。”
无悸向来举一反三,听此一言,已立即想到杨潇的用意了:
张无悸“学生明白了,老师是先要我们以书法静心修德。”
杨潇“殿下果然聪颖过人。”
这孩子心思细密,善于暗地学习,积极追求新知,无时无刻都能吸收知识,一点即通,也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想到这里,杨潇充满赞赏的笑了。
起初阳顶天极力邀请他进宫,委以太傅重任,此乃不知多少人都渴望得到的千载良机,可杨潇却是犹豫不决。他深知朝廷的黑暗,即使胸怀大志,却没想过要为官。若非情势所逼,需要赚钱维生,也要养育逍儿,他实在是千万个不愿跟最爱的弟弟分开,甘愿走进这个富丽堂皇却危机四伏的黄金囚笼。
但当跟两位皇子见面后,他却有了新的想法,他出身寒微,纵有壮志也无能力为天下做些什么,现在机缘巧合下成了未来天子的老师,这不是一个让他一展抱负,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吗?他可凭自己一点绵力,为天下培养一位才德兼备的明君,这不是比任何官职都有意义吗?
而无悸这个孩子正是一位成为明君的可造之才,杨潇虽与他相处不久,但经细心观察,深觉他是个可造之才,除了欣赏喜欢,更是寄与厚望。
得到老师一个赞美的目光,已令无悸如能上天的兴奋激动,虽然深宫的险恶把他逼得老练,但他始终是个孩子,充满孩子心性,在亲密可信的人面前会真情流露,更何况,他对这位像大哥哥一样亲切的老师又敬又爱,能获得他的肯定,比得到天下最珍贵的奇珍异宝更要高兴。
无悸于是执起了笔,问道:
张无悸“老师,我们会学习哪位大书法家的手笔?”
杨潇“不需跟随别人,随心所欲,一挥而就,一切都由心而出,想写什么便写什么,想怎么写便怎么写吧!”
兄弟二人闻言都十分开心,他们从没遇过这种奔放自由,行止由心的老师,更没试过如此充满趣味的学习方法。两人高高兴兴的执起了笔,无拘无束的挥舞起来。
杨潇也跟他们一起写字,字如其人,他的字很清秀潇洒。无悸的如龙飞凤舞,笔笔有力,尽显皇者之风。无忌的字明显较为含蓄,整齐而规规矩矩。三人不同的个性,在字里行间可一目了然。
沉醉于笔墨之中,无悸只感到心情也顿时变得舒畅宁静,本来压抑心里的郁结一扫而空, 因处处受敌而生的戾气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平和。
而在心境平静了后,也是阅读典籍的时候了,杨潇挑选了很多有关仁德的典籍,而且教法也十分特别,他没有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也没有花很多时间讲授大道理,却要求两个孩子表达对书中所说是否认同,激发他们的思考。
张无悸“我很赞成‘人之初,性本恶’一说。”
先表达意见的也是无悸。
张无悸“人一出生便心存恶念,每人心里皆有不为人知的黑暗和丑恶一面,是善是恶,就取决于良知能否战胜恶念。”
张无忌“皇兄,无忌反而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人一出生,本如一张白纸,人人皆有良知,皆有恻隐之心,人出生本为善,全是后天所致才有善恶之分。”
兄弟俩各有不同观点,在交流中既能表达意见,也能尊重对方,虽然并没最后结论,两人仍持有不同意见,但从辩论的过程已获益良多。
杨潇对此十分满意,他的教学就是为学生营造学习机会,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
杨潇“其实无论性本善及性本恶都不重要,只要心怀善念,做任何一件事也问心无愧便可以了。若结果是善,那本性是善还是恶又有何重要?”
杨潇微笑着作了总结:
杨潇“是善是恶,与其说是由本性而定,不如说是取决于自身修为。”
张无悸“老师所言甚是。”
无悸深表认同,的确,他对杨潇也越加崇拜了,他本就是个尊师重道的孩子,面对这位亦兄亦师的少年,更是发自内心的敬爱。
张无悸“老师今天辛苦了,学生已命人准备了点心清茶,我们一起享用吧!”
杨潇也很喜欢这两个孩子,笑着点了点头,牵着他们的手,一起到后花园去,与他们共度课后闲暇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