廾柒哈喽~
廾柒大家好
廾柒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会说情话的人
廾柒他呢就是——朱生豪
廾柒他有他爱的妻子,正所谓“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廾柒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们的爱情故事吧!
在这个时代,有的人可能会学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感慨于王小波和李银河相爱一生却不能相守到老的悲情;
也有的人会说沈从文对他亲爱的三三说的“我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体悟热恋期男女的柔情蜜意,甚至还有很多人推崇总理的“纸短情长”,感慨总理与夫人的情比金坚。
今天要说的一个人,也是一个情话高手。他白白净净的,身体经常看起来弱不禁风,话也不怎么说,但是在遇到自己喜欢姑娘的时候,却拥有着无尽的热情。他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之中,给爱妻写了足足有540封信。
他就是朱生豪,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
“之江学社的开始的不解情缘”
朱生豪出生在1912年浙江嘉兴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家里在朱生豪出生那时也还算个小康之家,朱生豪顺利地上了学。同时,地域也赋予了他传统江南才子的温婉的性格。
但是随着1922和1924年母亲和父亲的病逝,家里的生计一下子难以为继。后来在姑妈的帮助下,朱生豪才得以继续学业,在嘉兴的秀州中学里读书,后来因为成绩优秀,被校长保送至杭州当时最有名的之江大学继续读书。
在之江大学,朱生豪的天赋一下子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之江大学当时的“之江诗社”里,朱生豪曾经发表了一篇议论唐代诗人的文章,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国近代著名词学家夏承焘的目光,当时还是中年人的夏承焘对这个年轻后辈给予了充分的赞美,说他是“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朱生豪也用自己后来的行动,证明了夏先生所言不虚。
在之江大学,在之江学社,朱生豪上面的事迹只是小场面,真正轰动的还是朱生豪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宋清如。
朱生豪当时大学四年级,宋清如当时大学一年级,都是诗歌爱好者。宋清如在当时,几乎可以说是之江大学女神级别的人物。家世好,来自于常熟的名门望族,并且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对当时社会上对女性的偏见有着自己的看法,并且还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新诗,这也在后来,为朱生豪和她之间牵了一条红线。
本来宋清如上完初中之后,家里人是希望她回家嫁人的,但是在她的抗争下,疼爱女儿的母亲最终同意了她“不要嫁妆要读书”的惊世之言。
当时之江学社有个社规,入社是要交自己写的一首诗歌的。宋清如当时交了一首《宝塔诗》,朱生豪看了之后,对这位小学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三天之后,给这位小学妹回了他们之间的第一封信,还附带了三首诗歌。几天后,宋清如回了一封信给朱生豪,并且也附带了自己的几首诗。
两个年轻人的情愫就在这一来一回中慢慢地生成了。
宋清如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其实对旧体诗的平仄懂得很少,专精于新诗,就连当时著名的主编施蛰存读完她的新诗后,都认为她有着“不下冰心之才能”,但是认识朱生豪之后,她也渐渐开始做一些旧体诗,弄得之后施蛰存还因为她不写新诗了而遗憾了很久。
诗歌就在这一封一封的书信和见面中,为两个人牵起了一道爱情的桥梁。
“鸿雁传书,两地相思,一处闲愁”
朱生豪快毕业了,毕竟他认识宋清如的时候,他都已经大学四年级了。
1933年,朱生豪毕业去了上海参与编撰《英汉四周词典》,而此时宋清如仍然在上大学,在临别之前,天性木讷的朱生豪也开始暗暗地着急起来,想要给自己和宋清如一个确定的关系。
诗人的表白,从古至今,就没有简单的。朱生豪给宋清如寄了三首《鹧鸪天》来袒露自己的情谊。他在诗里说自己“一笑低头意已倾”,想要“平生心绪诉君知”,还没有离开就想着宋清如了,所以他说“刻骨相思始自伤”。
你们看看,这家伙多会说情话。本来对他就有好感的宋清如哪里能禁得住这么猛烈的攻势,自然是红着脸答应了。
关系确定之后,朱生豪也开始把自己心里的那些小情绪来仔细地说给这个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听。朱生豪在他的书信里,经常流露出一丝郁郁不欢和对世界的悲观情绪,这和他从小丧父丧母有着深切的关系,只有宋清如的信,才能缓解这位不善言谈的才子的内心苦楚。
宋清如是最懂他的人。
他会在每一天醒来的时候,看看外面升起的太阳,然后突然感觉自己更爱宋清如了,然后写一句“我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寄给她;
对于现在很多男生面临的死亡问题:“我老了你还会不会像现在这么爱我”的死亡问题,朱生豪更是给出了最经典的答案(标准答案快来拿笔记下来):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朱生豪本以为异地恋只要等宋清如毕业了就好了,没想到1937年随着日寇的入侵,江浙沦陷,宋清如也只能流亡重庆成都等地,而此时朱生豪仍然被困在上海。国家动乱,又怎么能够让小我感到幸福呢?这一对鸳鸯只能继续凭借一纸书信来疏解自己的相思之苦。
当时政治思潮澎湃汹涌,但是朱生豪却对宋清如开玩笑的说他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有的时候,外面的雨下的淅淅沥沥,他也想仿照李商隐给宋清如写些什么,结果写来写去,还是只能对相思情屈服,他承认:"我想作诗,写雨,写夜的相思,写你,写不出。"
这种相思之苦,足足煎熬了朱生豪10年,要知道,朱生豪一共就活了32年。但是长时间的异地相思并没有让这段感情有丝毫减弱,反而一天比一天的热烈起来了。
“给宋清如的足够分量的礼物”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翻译界的经典之作。
中文和英文,在他手下转变出了最美的色彩,我们中国学者,对于莎士比亚的最初印象并不是“Tobeornottobe”,而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一段出彩的翻译便是来自于朱生豪。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都给读者撒了一把狗粮,他说过“我要给宋清如一件足够分量的礼物”,而他选定的足够分量的礼物,就是当时国内没有翻译家去尝试的莎士比亚的著作。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是正儿八经的中古英语,并且莎士比亚还是英语词汇量最大的作家,有的时候甚至还会自己造词,翻译莎士比亚的难度对于朱生豪来说是可想而知的了。他也因此过多的损耗了自己的心血,从而英年早逝。
从1935年到1944年去世之前,朱生豪的翻译工作经历了两次译稿丢失,说好的《莎士比亚全集》也只翻译了31部半,命运巧合下,正是宋清如翻译完成了朱生豪剩下的5部半的莎士比亚。
等到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在1942年,朱生豪去世两年前,书信传情十年的他们终于在亲人朋友的见证下,结成眷属。他们的好朋友夏承焘也当场送上婚联:“才子佳人,柴米夫妻”,成为一时佳话。
结婚之后,朱生豪专注翻译莎士比亚,宋清如这位当时的才女则心甘情愿地当了一段时间的家庭主妇,曾经写书信的芊芊擢素手也开始洗手做羹汤,宋清如后来笑称那段时间是:“他译莎,我烧饭”。
常年费心劳力地翻译莎士比亚让朱生豪的身体急转直下,再加上物质条件艰苦,1944年便因为肺结核卧床不起,在当年12月便匆匆离世,留下了宋清如和不满一周岁的儿子。在临死前,还不舍的握住妻子的手,盘算着自己还有五部莎士比亚没有翻译结束,去世的那一刻,手里还是抱着《莎士比亚全集》不放手。
宋清如失去了这辈子重要的人,也曾一度想要随着朱生豪而去,但是看到她嗷嗷待哺的孩子,便毅然绝然继承起了朱生豪未竟的事业。
朱生豪去世53年后,宋清如也去了。
临走前,她命人将自己与丈夫合葬在一起,她还让人在墓上留下这段话:“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夜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夜里失眠,那也是何等的有味”。
廾柒他为人木讷
廾柒却为自己喜欢的姑娘写足了情话
廾柒所以
廾柒没有不会说情话的人
廾柒只是他还不够爱你
廾柒这里是竹笺林
廾柒欢迎下次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