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对江照临如此有信心,不是没有理由的。
江照临是月下文化系统负责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教书先生。但也许是因为他“教书育人”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让别人遗忘了,他才是间谍系统上一任负责人真正的得意门生。
也就在不超过十年前,月下上上下下对他的评价还是“狡诈多端,极度利己,很会揣度人心,深不可测……”然而就是这个总叫人感觉“阴恻恻”的家伙,自己三番五次请求想去教书——要知道那可是最没“油水”的地方!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江照临是这么多年就安安生生缩在各种月下建起来的义学里教书育人。于是许多从义学里出来,进入月下的新鲜血液都一致认为潜明先生其人,不仅博学善属文*,而且为人和善,对他们这些义学里的穷孩子十分慷慨,常自掏腰包送他们东西。
直到赵月为了罚楚云孤不得已请江照临重新出山,不少人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位人才。
然而赵月信任江照临,白沓却始终对这个未曾谋面的间谍持怀疑态度
白沓若是不成,敛禥真的投降北燕,或是有口难辩,无法自证身份,我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赵月也无言以对,的确,江照临的间谍身份只有她一人知道,连白沓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却并不清楚他的姓名。而同样,只有他们三人知道司马焕没有投降。在战时,这自然是一种保护,可一旦战役结束,他们很难自证身份。
赵月白帅,尽人事,听天命。
赵月缓缓开口,掷地有声
赵月司马将军的事并不是您的错,事已至此,我等惟有尽力而为,听天由命了。
白沓目光放空,自嘲笑笑
白沓赵监军有所不知,我们这帮武将的命啊,都捏在文官手里。当今圣上已算是明君,但也不可免俗。就拿如今邺关的杨校尉来说,他最初考过文举,因为文章被解读成是“讽刺考官”,经年不中。后来求官无门,只好去考武举,中了进士及第,还娶了丞相之女。所有人都以为他这是官运亨通,该一步登天了,前去祝贺的人真是络绎不绝。谁知道才不到一年,丞相被排挤贬官,他那夫人也病重去世。那些文官把他也划在党争的范围内,饱受排挤,流落到邺关。敛禥也一样,他是司马相公的族侄,这些日子主战与主和本来就斗得厉害,朝里没个安宁。敛禥到时若被连累,那帮文官才不管你是真降假降,说你是叛将你就得死,哪有开脱的机会?
“党争”,是个对赵月而言陌生又熟悉的词。她不曾见过朝堂上兵不血刃,却杀人于唇齿之间的党争,却也在月下经历过真刀真枪,两厢对战的“党争”。白沓说的事她是认同的,但她赵月最大的优点就是从不怨天尤人,更多的时候,无论希望有多飘渺,她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她能做的,这样结果来临,至少没有遗憾。
观念不同,赵月自然不会去置喙白沓的自怨自艾,只是行个礼退出帅府,继续去尽力补救司马焕一事。
找作者的话的卑微作者*博学善属文:形容陶渊明的……拿来用一用
找作者的话的卑微作者然后就是,我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