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当我们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要懂得后退一步。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无道理。
明朝冯梦龙在《广笑府》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倔强,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也不让人,且不后退半步。
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市场买肉。
儿子拿着钱在居夫处买了几斤上好的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让,也坚决不避开,于是,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久很久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做父亲的不由得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处,有现儿子还倡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
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了,性格刚直如此;又大怒:你算老几,竟放在我父子面前如此放肆。
他癣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我站在这儿与他比一比,看谁撑得过谁?”
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经目金则程提立不动。
越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故事很可笑,它告诉我们:懂利退步,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夫·托尔斯泰和居格涅夫的友情曾中断了17年。
就为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争执,两位大作家一则1878年,托尔斯秦在经历了长期的内收和不安后,主动写信给居格涅夫表示道歉。
他写道:“近日想起我同您的关系,我又惊又喜。我对您没有任何敌意,谢谢上管,但照您也是这样。我知道您是善良的,请您原该我的一切!”
是格涅大立即回信说:“收到您的信,我深受感动我对您没有任何敌对情感,假如说过去有过,那么早已消除了,只剩下了对您的怀念。”
一场积聚多年的冰雪终于化解了。
不过,此后不久,另一件事又差点使他们的关系再次陷入危机。
幸运的是,吃一致长一智,他们这次都知道如何避开了。
这一年,在托尔斯泰的盛情邀请下,屠格涅夫到勃纳注园做客。
有一天,托尔斯泰请客人一起去打猎。屠格涅夫瞄准一只山鸡,“砰”地开了一枪。
“打死了吗?”托尔斯泰在原地喊道。
“打中了!您快让猎狗去捡。”
屠格涅夫高兴地回答。
猎狗跑过去之后很快便回来了,但却一无所获。“说不定只是受了伤。”
托尔斯泰说,“猎狗不可能找不到。”
“不对!我看得清清楚楚,‘啪’的一声掉下去,肯定死了。”
屠格涅夫坚持说。
他们虽然没有吵架,但山鸡失踪无疑给两个人带来了不快之感,仿佛二人之中有一个说了假话。
可是,这一次他们都意识到不应再争执下去,便把话题转向别处,尽量在愉快的消遣中打发时光。
当天晚上,托尔斯泰悄悄地吩咐儿子再去仔细搜索。事情终于弄清楚了:山鸡的确被居格涅夫一枪打中了,不过正好卡在了一枝树权上面。
当孩子把猎物带回来时,两位老朋友简直开心得像孩童一般,相视大笑。
可见,人与人出现矛盾时,正确的做法应是“求大同,存小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互谅互让的态度而不是用争辩的方法去处理。
有争执时,让步是一种修养,让步是一种虚拟的退却。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尤其是在与人讨论、交谈时,对于别人的见解,我们不应轻易否定,即使其见解与你相左。
如果能够做到理解别人、体贴别人,那么就能少一分盲目。
要善于发现别人见解的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地看问题,就会发现固守自己的思维定式,有时显得多么的无知和可笑。
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
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也许错误在你这一边,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与事实相符。
在人际交往中,让步是一种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它不是懦弱、失去人格的表现,而是一种修养。
让步其实只是暂时的、虚拟的退却。想进一尺,有时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
主动让“道”是一种宽容,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
曾有一位青年与长辈发生争执,结果不欢而散。
后来,他说:“真希望这件事情从未发生过。假如我稍微有点警觉性,觉察到他对这个话题多么敏感,很可能就会婉转地说:‘我们看法不同,那也没什么。’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不愉快。”
凡有争论,双方几乎都各有言之成理的论点,因此,如果你显然无法令对方改变心意,对方也显然无法说服你,就应该立刻罢手。切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以免造成无法补救的伤害。
心灵感悟:
想避免出现僵局,一种有效的办法是说句“我们两人都是对的”,然后再转向比较安全的话题。
不管什么情况,无谓的争执就是浪费时间。只要能避免徒劳无功的争执,人人都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