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揭露宇宙科里·古德与大卫·威尔科克秘密太空项目揭秘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宇宙真相以及如何修行

揭露宇宙科里·古德与大卫·威尔科克秘密太空项目揭秘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心能转境,否则,心必被境所转。我们想脱离苦海,不就是想转苦海为极乐之境吗?我们想脱离六道,不就是想超越轮回之境吗?觉者为佛,不觉者为凡夫,“觉”是心的“觉悟”,而不是身和境的觉悟。这就为我们修行点明了回归本性的奥秘,修行必须修心。

纵观六道及十法界的成因,瞋恚心对应地狱道;贪心对应恶鬼道;愚痴心对应畜牲道;良心对应人道;傲慢心对应修罗道;善心对应天道;慈悲心对应菩萨道;清静平等心对应佛道。各法界对应的都是一个“心”字。

许多修行人虽然也知道修行既是修心,但“知道”不等于“悟道”。悟道不等于“得道”,得道不等于“了道”。口上说修心,但在行动上仍然是在向外找,向外求。行为总是与修心联系不起来,整天身在外跑,心往外驰,心驰则神往,心又怎能清静?执着于一些表相的修行。如:放生为了自己治病消业障;捐钱印经、建寺为了自己积功德;跑山拜佛为了保佑全家平安得福;长期研究经典,功夫用于字面上的理解,谈论佛法时,能说会道,似乎懂得很多,但实际又不按佛说的去做,仍然在执着文字相。这些外求法虽也有些作用,但仍未回到修心的根本上。因此,长期修行虽也诚心,但不见效果。问题正是由于偏知偏见而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几年以前,我曾对一些执着跑山拜庙的修行人讲:“不要到处乱跑,越跑心越乱,应在家里修清静心,清静入定之后才能开悟,开悟之后才刚刚开始修行”。但当时听不进去,跑了几年毫无长进,这才承认我没有骗他。这一个小小的障碍就障碍了三年。每个人都有无数的障碍,如尘沙之多。如果每个障碍都需要三年才能认识和突破,一生才能突破多少障碍?如果无人点化,有时一个小小的障碍就会障碍你一辈子。因此,修行的过程是漫长的,需多生多劫才能成就。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需要多生多劫才能成就。任何事情都是有捷径的,那就是必须真正地回到修心的本源上。许多人正是由于执着外求,在外圈转得时间太长了,才误了自己的修行进程。如果你不从修心入手,即使修上千万劫也难成就。

许多修行人都知道修行是修心,但又不知道怎样才算真正的修心。修心是要按照宇宙的本性,修正自己不符合宇宙本性的认识和习气。那么,要想进入正式修行,首先必须开悟,先须明白宇宙的本性是什么。如果不明白宇宙本性,当然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认识和习气是违背宇宙本性的。这个问题放在后面再谈,在本文里你需要明白的是心能转境,修行必须修心。

二、修心要修什么心?

在“宇宙生命层次概况表”中,已经明确了各道的心理成因。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出离六道,了脱生死,成佛得道。那么,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六道的心理成因。六道分别为“三恶道”和“三善道”。由此可以分析出“善恶”二字是六道的基本特征。继而分析“善恶”二字又是怎么来的?宇宙本性是如如不动、无作无为的,因此,宇宙本性中没有善恶之分别。善恶是由人的分别心造出来的。

几乎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修一个“善”字,但修行人恰恰又被这个“善”字所障碍,难出六道的原因也正在于此。从阴阳根本律的角度来分析,善与恶是一对阴阳,是互为存在的,是一不是二。只要你心里还执着一个善,另一面又必然造下一堆恶。因此,你的心只要还在善恶之中,你就符合六道的特征,这就是你多生多劫修不出六道的根本原因。其实,古人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善”,并非“善恶”之善,此“善”是指宇宙本性,“人之初”是指刚有人类之时,人的心很单纯,离道(性)很近。而后人却把“人之初”误解为刚初生的婴儿,把“性本善”误解为善恶之善。这些都是人们分别心的造作。

因此,善恶都是人的分别心造出来的,宇宙本性里没有善恶、是非、对错、好坏。

例如:辣椒的本身不分好与不好,爱吃辣椒的人就说它好,不爱吃辣椒的人就说它不好;大家都爱闻香味,不爱闻臭味,但是臭豆腐、臭干子都非常臭,爱吃的人就吃着很香。

由此可见,万事万物的本性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好坏是由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出来的。而且是越急于需求的越认为好。因此,由于人们多生多劫养成了分别心的习气,对一切事物都要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分别和捡择。这种念念都要分别、取舍的习气,在人们的第六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定式思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所知障,如同烙印一样,并牢牢地输入在第八识的程序库里。既然已形成了习气,才会使这种违背宇宙本性的分别心习以为常,难以察觉。因此,分别心是人们最难改变的习气。

正是因为念念分别的习气,才使你难离六道的束缚。为什么?修行人应该都知道,宇宙中的生命由圣入凡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由凡入圣应该是逆炼归元:万物归三,三归二,二还一,一还道。根据此理形成的程序,我们分析一下形成六道的分别心在哪个层次上。显然,只要还有分别,你的层次就还在二、三、万物的层次中。六道里还分别有善恶、是非、对错、好坏,正是在二、三、万物的层次里。你只要还有分别善恶之心,怎能不在六道里轮回呢?分别心离“一”尚远,离道还有十万八千里,又怎能成佛得道呢?

因此,你要想出离六道,首先要断掉分别心。不要遇事总爱分别个好坏、是非、对错,随缘做事而不要执着修善。许多修行人,生生世世都在修善,但又被“执着”二字束缚在六道之中,还一直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当你随缘做事而又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你的心自然从枝稍末节的万事万物上逆反归元,从万物、三、二归还到一。此时菩萨的慈悲心,佛道的清静、平等心才能油然而生。

但是,佛为什么又教导众生“诸恶莫做,诸善奉行”呢?佛并没有说错,这话是针对六道众生所言。因为六道之内的众生都有贪、瞋 、痴三恶道的习气,要改掉这些习气,就要“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这样才能断掉三恶道之因。诸善奉行是在修三善道之因,而只有达到了三善道的标准,才有资格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因此“诸恶莫做,诸善奉行”是六道众生修行中必须经过的台阶。对于那些已经出离六道的罗汉、辟支佛、菩萨来说,此处的“善”字又非彼“善”的涵义。这时的“善”是指符合宇宙本性的为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而此处我讲的不要分别善恶,是指虽随缘修善,但又不动念,不执着。如果执着修善,则同时又在造恶,不正是在造六道之因吗?。然而要想出离六道,必须断掉善恶,是非、好坏的分别之心。修行人万不可偏解、误解,以免给自己修行造成障碍。

在本文中,要使你真正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修行主要是修自己的心。二是修什么心?要断分别心,修清静平等心。三是要明白修善是修行某一阶段的法船,而不是目的,不可执着在法船上。只有心里无善无恶之时,才是真正放下了善恶之分别,才能断掉善恶之业,回归于道。

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

——真空妙有

一、宇宙的本性及真相

千百劫以来,修行人都在寻找真理,探求宇宙真相。佛家讲“见性成佛”。性又是什么?没有人能够真正说清楚,而且越说得多,比喻、描述得越详细,反而离它越远。只有真正明心见性的人才能证悟到它的存在。

性有许多代名词,如:真我、本来面目、道、真如、本性、实相般若、菩提、如来、如来藏、法身、涅槃等。纵然用上百个代名词来表达也不够准确,只能说接近它,相似它。正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宇宙的本性只是一种存在,虽存在,但又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万事万物中都有它的存在。但你看到或感知到的只是万事万物的表相,你却感知不到,更看不到性的存在。说它是空无,它连空无也无,故谓之“真空”。一个连空无也无的“东西”(它什么东西也不是,此处只是方便讲),当然没有分别,清净无念,无作无为,只是如如不动。

佛以及古大德们,为了度化众生,引导众生去接近本性,因此,劝众生不要分别,不起心动念,无为,修定等等,都是在让你靠近它。为此,还让你破除障碍,万缘放下。但是,众生由于不明白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有,是可以得到,可以占为已有的东西。因此又怎能真正放下呢?

宇宙的本性虽是真空,但又能无中生有,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宇宙空性中变现出来的。性虽真空,但性又表现出无限的作用。它是通过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来显现它无穷无限的作用。这个万事万物表现出来的作用既是“妙有”。性在万事万物中,因此,万事万物的作用都是性的作用,也只有通过作用才能显现出性的存在。

真空的本性中能显现无限的事物,无限的事物又在永不停息地无限的变化,从而显现无限的作用。难道这还不够“妙”吗?仔细悟来,真是妙不可言。故谓之“真空妙有”。

万事万物虽能显现无穷无限的作用,但它是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一种假相。看上去似是实有,但由于它都是从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俗话说“本性难移”,为何难移?因为“性”与“相”本来就是一不是二,是不可分割的。万事万物既然都内涵着真空的本性,因此,万事万物也是真空。真空也是万物。这就是佛法所谓的“不二法门”。

正是由于万事万物都是真空的显相,真空的本性决定了万事万物实不可得的特性。人们只能用万事万物的各种作用,但实际却得不到它。这正是佛在经里告诉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真言。佛用最简捷的八个字道破了万事万物的真相。又用“真空妙有”四个字道破了整个宇宙的真相,又用“不二法门”道破了本性真空与万物妙有之间的关系。

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虽然在经里明确地告诉众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众生还是疑而不信,半信半疑。原因还是不明道理,只知表相。

由于人类是三维层次的生命,认识和感知一切事物,都是用三维层次的眼、耳、鼻、舌、身去感触。而眼、耳、鼻、舌、身只能感触到事物的表相及现在,而看不见内在的空间和时间。人们的肉眼只能看见现在这一秒钟的事物,而前一秒钟和后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见,过去和未来更看不见。因而只知事物现在的表相,而每个事物都是有时间和空间的。时间和空间又是永不停息地在变化,这些变化过程是肉眼所不能及的。因此,只看事物表相而不知本性,只知表相似有而不知本性是空。所以,生生世世迷惑颠倒,本末倒置,才生出了无尽的烦恼。

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由以下三个原理可以证实:

1、万事万物皆是缘聚缘散

万事万物既然都是宇宙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因此,它本无自性,因缘而生,缘散而灭。例如:种子,只是人给它定的假名而已,只有能发芽生长的,才能称其为种子。但它自己是不会发芽的,要想发芽,必须有土壤(地)、水、温度(火)、空气(风)以及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缘。没有这些因缘的聚合,它不会发芽,也就不能称其为种子。因此,种子只是一种没有自我的假名。

又如:火,也要有四大之缘组成。火不能凭空而生,需有地,木生火,木、油、气可燃,都源于地;木、油、气中都有湿度为水;生火的木、油等物也需有一定的温度,结冻成冰是点不着的;生火需要有空气,无氧不能燃,这就是风。同时也要有时间、空间等因缘。离开这些缘,也无火可言,无火可见。

又如:风,也是凭借各种缘的聚合才能体现出来。通过观察到水被吹动的波浪,树木、物体的摆动,飞沙走石的流动,这都属于地缘;风中有湿度属于水缘,风中有凉热的温度属于火缘;风本身既是空气的流动。再加上时间、空间,才能体现风的存在。

前面三个实例证实了万物由缘而生,对于万事也是如此。例如,“讲课”是事,要有授课老师,听课的学生、场地、设备、讲义、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缘组成,才能称其为讲课,否则就不存在“讲课”这件事。

由此可见,万事万物之名都勉强其名,实无自我和自性。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实物,全是因缘而生,离缘而灭,无缘而不存在的事物。因此谓之:“名可名,非常名”。从以上几个举例展开,你可以对万事万物进行分析,无一不是缘聚缘散,均无自我。而人们认为它有自我,这就是“我执“,是追求万事万物和贪心的起源。

2、万事万物永不停息地变化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变化,没有一样是固定不变的。你说是它,它又已经变得不是原来的它了。虽然不停地在变化,但由于肉眼观察不到细微的运动和变化过程,看上去似乎没变。例如:一个人坐着不动,但他的肌肉、内脏、呼吸、细胞等一切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及整个宇宙的时空在运动变化。

只要随时在变化的事物,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瞬间之相,这种瞬间之相是无法留住的,过去就过去了。人们只能在录像、录音中回忆过去,而不能真实地留住它。只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才是真的,但宇宙间只有本性是如如不动的,是永恒不变的。它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一粒树种,它的变化过程是:芽、苗、小树、大树、原木、方木、木板、新桌子、旧桌子、糟木、灰、土。又如:你今年如果是50岁,你曾经有过20岁、30岁、40岁,但是,那时的你如今又在哪里?留住了吗?等到老时,如今的你又在何处?今生你是谁?前世谁是你?来世你又是谁呢?不仅长远的相无可保留,即使是当天的相也无法留住。一天中的你至少也要有几万个动作,哪一个动作之相又留住了呢?

你所看到的各种相都如同在演戏,你自己也要在这台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戏散之后空空如也。如同你看电视,里面演得红红火火,电视机一关,什么也没有。人生也正是一台戏,每一个人都是戏中的演员,戏中的妻儿母女都是扮演的假相而已,过后什么也没留住,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3、万事万物实不可得

根据前面所谓“缘聚缘散”和“不停变化”这两条原理,决定了万事万物实不可得的原理和真相。万事万物虽是一种存在,而它们的存在,只是在自然地表现各自不同的作用。人们只能用万事万物的作用,但又不可能得到它。即使你错误地认为你得到了它,也只是在欺骗自己的心,你得到的只是一种心理欲望的满足。然而连这种心理欲望的满足也是虚假的。你的心理欲望和满足也是缘生缘灭的,也是每时每刻在变化的。例如:当你饮食之时,所谓的色、香、味只是暂时地骗一骗你自己的舌头、鼻子、眼睛而已,刚咽下去,这些色、香、味的感受就都消失了。因此,所谓的欲望满足也是虚空假相而已,实不可得。

人们总想得到和占有更多的东西,但是却不明白,不仅你想得到的万事万物这些客体是一种假相,实不可得,就连你这个想得的主体也是一种假相。你这个所谓的主体能保持不变吗?能永远留住世间吗?显然不能。你的肉体也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缘组合而成,也是一种虚名假象。那么,连你自己的肉体都在不停地变化而不能保持,更不可能得到永不停息变化着的万事万物,因此,万事万物实不可得。

三、宇宙真相的启示

前面我们浅谈了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这些真相为我们提示了什么呢?

1、宇宙的本性是真空,是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空的就连“空无”二字也不能确切地描述它。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它变现出来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在不停地变化,而本性却永恒不变。宇宙及万事万物是相,而本性是体。体和相是一不是二,相中有体,体既是空,故相也是虚空假相。体是永恒不变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体是真空,相是妙有。万事万物从表相上看,它的变化过程似乎有生灭、垢净和增减,但由于本体的如如不动,没有生灭,决定了万事万物这个相也没有生灭。而人们肉眼看见的生灭,只是一个蛹动阶段和某一变化过程,如同水面的层层波浪,当波浪起伏时,水生了吗?当波浪平息时,水死了吗?它既没有生,也没有死,因为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真空和妙有的关系。

2、如果真正明白了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明白了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空,实不可得,但它又有无穷的妙用。这种妙用仅仅是各种不同的作用,而非可得的实体。那么,我们再面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时,就不会再去为了得到某些物质和利益而动念追求。心不动念,心静神安,无忧无虑,无求无欲无烦恼,是何等的快乐。

但是,佛法并不是消极的,虽不动念追求,但又随缘起用万事万物的作用。如果执着空,不去起用它们的作用,则自堵其路,受到空的束缚和障碍,而难以生活和生存。如果执着有,则动念外求,心神不安。贪无止境的欲望会使你生出无穷无尽的烦恼。生活得又苦又累,如同一生泡在苦海里难以解脱。

如能把握好真空妙有的宇宙真相,在遇到任何事物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不再分别和执着事物,不再追求利益和结果。心里很明白,我只是在用它的作用,而不想得到它。心里没有分别,没有取舍,没有欲望,没有得失,没有成败,那么,无论得失、成败,对你来说都是通达的,都是清静平等的。这就是一法不见,一无所求,而又达到一法不舍。这种生活境界是何等的大超脱,大自在。不是极乐,又是何处?

因此,觉者为佛,迷者凡夫。觉者当下就是极乐,迷者当下既是苦海,关键在于对宇宙真相的认识。

照见五蕴皆空

观世音菩萨为我们留下的《心经》,后来又经过释迦牟尼佛的印证,流传下来。《心经》仅260个字,却与《大般若经》600卷其意相同。文字精美,涵义深奥,揭示了宇宙真相,大道之理致精致简。

我们修行人生生世世地精进修行,就是为了求解脱。解脱什么?解脱苦难。苦难由何而生?自心而生。为何自己给自己造苦难?只有迷惑颠倒的人才会如此。被何所迷?被五蕴所障。如能照破五蕴,云散日出,心不再迷,不再造苦,何苦之有?则能度一切苦厄,无苦则极乐。因此,“照见五蕴皆空”是《心经》的核心。

一、何为五蕴?

五蕴又称五阴,蕴是积聚之意,是指五种妄想聚积不散,象阴云一样遮住了我们智慧的光明,使我们本来具有的真智慧不能显现,不能发挥作用。五蕴为“色、受、想、行、识”。

1、色,是指一切有形有相的阳性物质和一切无形无相的阴性物质,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产生的各种法,都统称谓“色”。

2、受,是指人们的眼、耳、鼻、舌、身对万事万物接触后的感受。由于每个人多生多劫以来,对各种事物认识不同,养成的习气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人们把感受分别为苦受、乐受、舍受三种。

人们对某一事物感受后认为是一种享乐,这既是乐受。如果感受后认为是一种痛苦,既是苦受。如果认为无所谓苦乐,则称谓舍受。

例如:爱吃辣椒的人,吃辣椒就是乐受;不爱吃辣椒的人,如果到了四川,样样菜都是辣的,他就认为是苦受。吃辣椒既不认为是享受,也不认为是受罪的人,属于舍受。

又如:喜爱运动锻炼身体的人,就认为运动锻炼是一种享受,不爱锻炼的人,就认为是一种吃苦受累。婴儿刚刚出生时,为什么都只哭不笑?人们都不知其中的奥秘。婴儿当时不会说话,长到会说话时又早已忘了。其实,这就是受。婴儿刚刚离开母体,皮肤突然接触空气,还未适应,会有一种剥皮似的痛疼感。因此,婴儿此时是因皮肤痛疼而哭。但是,这时的婴儿心理并不会分别,却不认为这是苦受。因此,他们此时的哭,只是对皮肤疼痛的一种自然反应。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的本身是没有好坏、苦乐的,而苦受和乐受完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欲望、习气,由分别心里生出来的。

3、想,由于人们分别出苦受和乐受之后,就产生了享乐离苦的欲望,总想少吃苦,多享乐。就这样不断地产生了想。由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想,而且已经形成了习气,使大脑永不停息地想下去,甚至夜里睡觉作梦也在想。

4、行,只有想是办不成事的。办事也须阴阳互根,必须把想的事借助于行动来完成。就产生了争取乐受,避开苦受的各种行为。

5、识,在色、受、想、行的过程中,人们的大脑思维对事物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从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概念和习气。这就是所谓的“识”。例如,最初时,人们看到树上掉下的苹果(色),先尝一尝,感觉红苹果很好吃(乐受);尝了尝又小又青的苹果,感觉有些酸涩不好吃(苦受);想上树多摘一些苹果来吃(想);然后就上树摘苹果(行),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人们对苹果产生了“苹果能吃”的认识和概念,并产生了“长熟的苹果好吃,没长熟的苹果不好吃”的经验,最后形成了识。

二、五蕴使人们产生错觉

由于人们受五官三维的限制,在人们眼里所看到的万事万物这个“色”,认为是实有的,可以得到的,并可以享受的。因此,产生了后面的受、想、行、识都是一种错觉。

前面在“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中,已经道明了,万事万物(色)的本性是空,你只能用它表现出来的作用,但得不到它。但由于人们只看到事物的表相,而不知道它的本性,把缘聚缘散、实不可得的事物,误认为是实有可得的。由此产生的受、想、行、识,都是在追求那些实不可得的东西。无止境的欲望使人们贪心越来越大。当他认为,别人在阻碍他得到那些更大利益的时候,开始憎恨别人。当看到别人所得的利益比自己多时,就开始嫉妒别人,一系列的瞋恚心由此而生。贪、瞋之心又是由于不明白宇宙真相,迷惑颠倒的愚痴心造成的。而贪、瞋、痴的心理,又使你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因此,这一切烦恼之苦,都是由于五蕴的错觉。只看到事物的表相,并去追求表相,反而障盖了事物的真相和本性。由于这种错觉是长期的,多生多劫以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概念和习气。因此,人们生生世世一直在这种错误认识中循环,才导致了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轮回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了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空,实不可得,就应该明白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然色即是空,受、想、行、识都是对色而生,那么,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当然也是空。

三、“受”也实不可得

虽然在前文中道明了“色即是空”的原理,但是,人们还是难以理解。原因在于人们对各种事物都有亲身感受,认为这些感受是实实在在的,并不是空的,实际上这还是人们执于表相的一种错觉。

万事万物虽本性是空,但又显现各种不同的作用,而人们所感受到的也正是它的作用。这种作用也只是一种表相的存在,但是,哪样作用你又可以永远留住它呢?例如:当你吃苹果时,那种香甜的滋味只是在欺骗一下自己的舌头;又大又红的形状和颜色只是在欺骗你的眼睛;“好吃的苹果”这句话只是在欺骗你的耳朵;苹果的香味只是在欺骗你的鼻子。当你这一口苹果咽下去后,这一切色、声、香、味、触都荡然无存,什么也没留住,你在欺骗自己眼耳鼻舌身的同时,只是得到一种心理欲望的“满足”。但是这种心理欲望真的得到满足了吗?你可能会说:“满足了”,既然满足了,你为什么还有欲望?为什么欲望越来越大?说明并没有满足,就连这种暂时的心理满足也是一种虚空假相,在欺骗自己的心而已。

例如:狗啃骨头,骨头上一点肉也没有,狗却啃得津津有味,欺骗狗的只是骨头上的肉味。狗啃了半天,其实什么也没得到,只是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被欺骗的满足。

人也是如此,穷人每顿吃一碗饭,百万富翁也只能吃一碗,让他吃三碗,肚子受不了。可能认为比穷人吃得营养好一些,那只是食物的表相。骗了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及心理而已。反而可能会得更多的病。牛、羊、鹿、马吃的是草,不是长的比人还壮吗?也并未缺什么营养。每个人一生应吃的食物,以及应花的钱都是定数,吃得好,吃得多反而减少寿命。穷人夜里睡一张床,百万富翁也只能睡一张床,让他八张床轮换睡他受不了。你认为比穷人享受了,享受的结果保留住了吗?其结果仍然是实不可得。享受只能使人心理上增添欲望,堕落腐化,来世生命层次向下旋。你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只是在满足自己心理的占有欲,填补自己欲无止境的空虚。

人们把病和死都分别为最大的苦受,最害怕的就是病和死。其实,这也是你被五蕴错觉形成的一种假相所障。认为病和死是真的,不知道这种感受也是空,只是自己心理的一种分别而已,是你的分别心把病和死判定为一种苦受,因此才产生心理恐惧。

例如,爱好登山运动的人,在高山上又滑又冷,空气稀薄,又困又累,腰酸腿痛,还会冻伤或有生命危险。但他们却认为登山是一种乐受,而不是苦受。有些人虽不登山,但稍有腰酸腿疼就觉得苦不堪言,难以忍受。

其实,有病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有它特定的作用。是在提醒你,应该注意些自己的心理或行为,也许是提醒你该锻炼或休息了,或者提醒你该修行了。许多修炼者,不都是因为有病才被迫走上修行之路吗?那些养尊处优的享受者是很难走上修炼之路的,除非他是佛菩萨再来。

每个人都经历过病的折磨,但有些人却毫不在乎,不放在心上,病痛反而减轻。有些人非常害怕,心理压力很大,反而将小病养成了大病,加重了病情。这个关键问题还是在于自己的心,心若有受则苦,心若不受则无苦。《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刮骨声噌噌作响,血流成盆,关公难道不痛吗?首先,他为了疗伤,心理不认为是苦,心有所不受,没有分别苦的概念。第二,他在下棋,运用了精神转移法,思想不去接受刀刮臂膀的痛疼。由此说明,心不分别苦乐,心无所受,则受而不受。病痛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假相,在你无病之前是不痛的,病好之后也是不痛的,病痛只是生理变化的一个过程而已,它不是永久保持的,因此,它也是一种虚空假相。

当一些大因果现前的时候,往往也以病痛表现出来。如果你能悟透“受”也是空,则会以另一种心理对待病痛。

一是明白病痛是一种生理的自然现象,任何阳性物体都跳不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此,有病有痛是很正常的。真能如此想,病痛对你来说,已经减轻了一半。

二是明白病痛是因果现前,自己过去欠了债,如今该随缘还债。晚还不如早还,有何不好?过去欠债时就高兴,现在还债就烦恼,不是平常心,更不是平等心。应该发自内心地忏悔自己的过错。只有切身体会过去给别人造得如此之苦,才能升起慈悲心和平等心。同时又消除了自己过去的一个业障,无债一身轻,有何不好?心理果能如此转化,病痛也必能转化,这就又减轻了一大半。

三是,如能从根本上悟道,一切色受都是空相,无苦无乐,心无所受,何苦之有?佛菩萨也有过去的因果,他们也并非不落因果。但由于他们是觉悟者,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无苦乐之分别,虽落因果,但不昧因果。心无所受则无恐惧。无恐惧则度一切苦厄。这就是一种大超脱、大自在的心理境界。

人们对于死的恐惧是最大的,人们最怕的就是死。正是因为平时执着“有”,总是想贪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得到更多的爱情和物质享受等。认为人一死,一切都结束了,一切皆空,什么都没有了。有一种无限的失落感,这是人们恐惧死的第一种原因。

第二种原因是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不着边际地飘荡,如同大海上飘浮的一粒海藻,身不由已地长期飘流,没有着落,总想抓点什么东西使自己停下来,但又很难遇上有缘的东西。这种过程非常恐惧,并深深地输在了自己的第八识中。正是由于身不由已的飘荡过程,使人产生难以忍受的恐惧,因此,人刚一出生时,手里总想抓点什么东西,而且不愿撒手。

其实,死只是生命变化过程中的一个表相。如水的一个波纹,浪的一次起伏而已。波纹、旋涡、大浪、平静都依然是水的本质。只是这种蛹动起伏的表相,使你错误地认为水是水,波浪是波浪。一次波浪的起伏过去后,波浪死了吗?它还是水的本质,水的特性。

人和万事万物都涵有宇宙本性,宇宙是无限的,不生不灭的,人和万事万物也是不生不灭的。你肉眼看到的生死,只是生命的某一次转化过程,如同一次波浪的起伏。小草冬天枯萎了,从表相上看似死了,第二年春风吹又生。一粒麦种长出麦苗后,麦种似乎是死了,到了夏天又结出麦穗,一棵麦穗又结出60粒麦籽。它也永远不会死,只是一次转化过程而已。人的肉体只是房子,并非真我,表相死的时候,只是房子旧了,主人再换一套房子而已。主人不生不灭,肉体化成灰仍然是基本粒子的组合,肉体和灰土都是基本粒子,只是变化了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科学也证实了物质不灭定律。

人为什么认为自己有生死?还是肉眼所障,肉眼只能看到今生,看不见过去和未来。在大脑里反复输入了这种错误的信息和程序。因此,人们最恐惧死的来临。大多数修行人都相信有六道轮回,但只是一种迷信。如果你真正相信有六道轮回,只有在悟透不生不灭之后才是真信。真正悟透不生不灭的人是不会怕死的,是无所畏惧的,你如果还怕苦怕死,说明你还没有开悟。

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里轮回,如果你只有一生就死了,那么在六道里一直轮回的又是谁呢?你曾多生多劫在地狱里,经历过下油锅、锯分身、割舌、挖眼等酷刑,你死了吗?你曾多世在畜牲道里,惊恐万状地被人和其它动物捕杀,你死了吗?你如果死了,今天的你又是谁呢?怕死的只是你的头脑,只是你五官反映给头脑的错觉,真我从来不怕死,从来就没有生死。因此,生是你的心理在生,死也是你的头脑心理在死,本我是永远不生不灭的。

人们认为有生有灭,是你自己的错觉形成的一种所知障,正是这种畏惧死的障碍,束缚你不能靠近真我。因此,必须超越你头脑思维中种种原定的概念。空掉你的头脑,道才能出现。否则道也被你那复杂的头脑给遮蔽了,被你那不停的错误思维给障盖了。

佛菩萨们就是证到了不生不灭,因此,他们敢于倒驾慈航,又回到六道里来渡化众生。证道以后,无论去哪一道都如同旅游一样,在哪一道里都不着相,都无所住。这就是灵的状态,这就是超越十法界。超越者已无界可言,心中无界,又有何界所障?

这就是从心理上,对病和死等等一切受与不受的觉悟,如果你有所受,就产生恐惧,如果不受,则是大超脱、大自在。这种解脱和超越,其根本是你心的解脱和超越。

四、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前面阐述了色、受是空的道理,但要想明白并非易事,必须亲自照见。

何谓“照见”?并不是我们五官及肉眼的观察所见,也不是大脑思维的想象。相反,真正的照见,首先要关闭五官和大脑的思维。因为五官和大脑的思维正是障碍你真智慧显现的五蕴。“照”,是以无上般若智慧所观照,是指真智慧的显现。“见”,是以无上般若智慧灵悟和证悟到宇宙真相,证悟到五蕴皆空。因为宇宙的本性是空,五蕴也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作用,因此,五蕴也是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五蕴只是一种作用,也不分好坏。只是你在悟道过程中应当先关掉五蕴,启用真智慧,才能入道。如果是平时做事,还必须运用五蕴的作用,离开它还不行。但是,要想靠近道,必须先关闭它,才能使真智慧显现,只有真智慧才认识道。

何谓空?众生对空有各种理解,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1、顽虚空: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谈的有、无之空。东西得到了就是有,没得到就是空。这个空是相对有之空。

2、断灭空:有些初修行之人对佛法的误解。以为佛法是消极的,要想修行,就是把一切东西都空掉,把“放下万缘”,错误地理解为“空掉一切东西,什么都不要,什么事也不做”。这是未开悟者和世上某些人的一种偏解。他们认为,人活时还是有的,人一死什么都没有了,白忙一场。所以活着也不用追求了。是一种对物质的所谓空。

3、析法真空:是小乘罗汉所修。就是把万事万物分析到最后,全没有了,空了。这种认识虽然也悟到了空,但又属于偏空,不能起任何妙用。认为色是色,空是空,色和空是二不是一。

4、体法真空:是大乘初门菩萨所修。他们虽然知道当体即空,但却不知色相本身就是本性的显现。把性、相分离了,所以仍是偏于空的一边。

5、妙有真空:是大乘佛法所主张的。虽然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性是空,实不可得,但妙用无穷。故曰“有而不有,空而不空,妙有非有,真空非空,谓之妙有真空”。彻悟到本性的“体”与万物的“相”是一不是二。万事万物的相正因为内涵着真空本体,故实不可得。而真空之体正是通过万事万物的作用,才证实有真空本性的存在。见性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作用上见。既然有作用,当然是有相,有相才能用,所以体不离相。相体如水和波的关系,水就是波,波就是水,是一不是二。所谓妙有,就不是实有,因为它的本性是真空,妙有只是本性中显现、变化出来的无穷作用。

《金刚经》中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说,我们无论见到任何事物之相,心理很明白这些相都是假相,而显现这些相的本性是真空,这个真空才是真实不虚,永恒不变的。只有透过事物表相,照见里面的本性才是见性,才是见如来。所谓见如来,并不是见到身外和万事万物之外的某尊有形有相的佛,而是见到我们的真我本性,即宇宙和万事万物的本性。佛曾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这里所说的“我”,既是本性。

上一章 外星人的宇宙生命论 揭露宇宙科里·古德与大卫·威尔科克秘密太空项目揭秘最新章节 下一章 漩涡精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