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奖品美美地回来,足足花了十五分钟炫耀她的成就——迷你电动小风扇属于小家家浪漫情调,摆着胖丁小熊造型的磨角半圆型改正带则属于这个月市场上的实用新型。面对老婆的夸奖,仔仔只甜甜一笑。
仿佛没有什么值得夸奖,有父母陪伴已经足够。
“仔仔有没有什么烦恼啊?”
“烦恼啊……”对我这种突如其来无厘头的问句,仔仔一般是保持警惕。
难道真的没有所谓的烦恼?仔仔的回应就是稍微抬抬下巴,两只眼睛友情支援迅速而及时地扩展到脸部70%表面积,水汪汪而狡黠有力地开始红绿灯般闪烁,伴随而来的“嗯……嗯……嗯……”声就像深明大义的主板故障报警一样可以报一年。
考试至上的应试教育真是害死人啊!小学生而已,有必要考虑那么多AABB吗?
今晚的“六·一”亲子活动安排了太多幼齿(抱歉用了日语)类的节目,比如抢板凳、滚呼啦圈、掷小环套玩具……这些都是仔仔以前挺乐意玩的,现在都表示不参与。看到了好几个输了比赛拿不到奖券气鼓鼓或哭啼啼变红眼小白兔的小朋友,仔仔表现得很淡定,一个人原地跳绳,要不就是要求她爸爸和她妈妈一人拿跳绳的一头一起挥动起来——还是跳绳。
最后终于等到了仔仔愿意参与的亲子猜谜游戏。当然,老婆也很棒,配合仔仔拿到心仪的奖品。
“我们可以回去了。”仔仔如是说,“有这两个就足够了。”
三年级以后,家庭作业明显增多,放学后的仔仔基本上都被作业包围了。老房子拆迁之后,仔仔的爷爷奶奶也没住一起了。SO,仔仔学习之余的游戏也从挨个抓壮丁玩“大老虎”成功转型为独自一个看手机漫画网跟着画美人图了。老婆每每看见,就会跟我念经:“你女儿又在画菩萨了……”我回答也是固定的:“就是画画嘛,有什么关系?”仔仔画的美人图我看过多次,应该给予“一直在进步”的合理评价。在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我与老婆的态度存在明显的分歧。我的态度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重点是随心所欲和随遇而安,在做完作业的前提下,通常会放任仔仔玩。而老婆的态度是“培养”,重点是“重点培养”。于是,本来已经拥挤而零乱的家里又塞进了相对体积庞大的钢琴。仔仔本来就没有多少时间玩,现在又得练钢琴了。随着叮叮当当的琴声,我的不满情绪逐渐升级,唠叨,挑错,争论,斥责,到后来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神经衰弱了,把自己定在电脑面前抽烟不断,最后连睡觉都睡不着了,胡思乱想中猛然想到仔仔一直在默默承受这一切。
孩子长大,竟然是在不知不觉之间。
回想自己儿时,那时的我,多么希望家庭和睦!为了这个目标,甚至不敢在父母吵架时跑出去清静。
“她有好多烦恼呢……”老婆如是提醒,“比如……”
老婆排行老三,自小在农村长大,应该不懂单位家庭孩子的烦恼。爱,不是这样的。
爱这个道理,是我毅然离开家庭与同学合住单位分房凡事都要自己动手亲为之后才明白的。从此我在网上谈必大爱。
流水歌去的是孩提的记忆。
我清楚记得的是这样的仔仔:从温暖的襁褓掉到这个冰冷的世界而愤懑的啼哭、被包裹得太浑圆一旦后仰过度倒下去就再也翻不回来的恼怒、被苹果吸引意外学会了走路的欢愉、执拗地把玩具搬来搬去的勤恳、喜欢坐在澡盆里玩泡泡洗手洗肚子的讲卫生规则、给娃娃打针的坚定、勇攀两米“高峰”的勇敢、喂兔子的爱心和打兔子的狠心、对水牛等大型动物的害怕、对着镜子左摆右看的臭美以及对“羡慕嫉妒恨”的理解……
然而,过去的时光就是一把似曾相识的旧提琴,不管会不会拉,也有样学样执拗地拉着,永不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