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阳光明媚,湿漉漉的小街喧闹的人群只加不减,麻雀和燕子在树上打成一片,黄土中凸起的小洞,一只只叽歪叫的蝉眺望着春天,享受着春风的沐浴。
领家也是热闹,还没到大年三十就把电视大的灯笼牢牢钉在墙上,隔着一道墙都能闻到领家厨房的那顶大钢锅正煮着紧实的牛骨头。切菜碰撞声似乎在说:
“嘿!今天要给牛骨头当新衣服哩。”
可不只是领家这般热闹,出门向东二里地,一张张对联,一盏盏油纸做的灯笼,一条条店铺家的礼品,正向人们宣告今天都主角。
隔着一条河,过了桥就是一家门口飘着白色热气的餐馆,门口站着正值芳龄的姑娘,正吆喝着路人。那是正宗的包子店!
今日春光正好,天也早。便打算过了桥尝几个包子填了这空落的胃,我便踏上了“过桥路”,一步两步...四五六七步。走到桥正中间,被蜷缩着躺在地上的一位老者吸引过去。因为我并未问他姓名,就先称呼他桥老先生吧。
离大年三十很近喽,可这桥老先生却和这高架的新年格格不入,泛黄的衣领,带着微微的褶皱,衣角还留有无法擦洗的残渍,原本身显修长的衣服,也已经便得宽松,衣袖口边,隐隐有着破旧的影子。桥老先生见了我向他走去,他露着一口不错的牙齿,只是有些泛黄了。
桥老先生似乎在说:“想当年啊,我也是你这般英俊。”整齐的衣领,透着龙纹的衣口,白色衬衫打底,套了一件古铜色的外衣,显得古老而又滑稽。
桥老先生说:“真是年轻人呢!老夫这般模样,你不仅不懂的施舍却还板着个臭脸,你这是要整哪样?”
微风卷起尘土,从桥头吹到桥尾。
我揉着被沙子迷了的眼,说:“我并未板着脸,只是被这尘土迷了眼,一时难受便出了洋相。”见桥老先生不语,我又说:“您在这有何贵干?怎么不去家里或寻亲过一个春,也快到新年了。”我看了看左手腕上精致华丽的瑞士表。
桥老先生绷着脸,看不出是严肃还是憋笑。我也不知如何将对话进行下去,我们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如那教堂的牧师,日积月累练就了一口七寸不烂之舌,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更不缺达官贵族的朋友。而桥老先生则像一个迷了路的孩子,也有他的“七寸不烂之舌”,但和我这类出生名门,文化水平高的人来比,就如同蚂蚁嘲笑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