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桓食不知味的吃完了午餐,然后跟妈妈说“想出去走走”就走出了何公馆。
边走书桓就边思索“依萍到底去了哪里呢?还有谁会知道她的消息呢?连方瑜都不知道,可见依萍走得是多么决绝了?自己今生还有可能找回依萍吗?不行,一定要找到依萍,否则自己这一生都不会快乐了。”
这一路,书桓就走到了夫子庙,正好赶上了每月一次的庙会,夫子庙前面人潮攘攘,各种小摊小贩似乎都集中在了这里,招揽客人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所以这天可以说是这里每个月最热闹的一天了。
书桓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波逐流着,此番热闹的景象他似乎一点都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回忆第一次和依萍上街时的情景。
那个时候,他和依萍刚确定关系,依萍带着他去李副官家,正好遇到可云状态还不错,于是他们便带上可云一同上街去了。
第一次和依萍上街时正好赶上了上海大型的民俗节,他带着依萍和可云,看着一路上街上走过的身着各种民族服装的人在表演,他帮依萍和可云个买了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帽子,又买了两个手镯,一个送给依萍,一个送给可云。
然后送给依萍的那个帽子和手镯,现在在自己的手上,因为依萍不要它们了,也不要自己了。
现在想想,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认真送过礼物给依萍。
记得当初如萍过生日,作为朋友,自己都买了个十字架项链送给她,虽然跑遍整个上海不过是自己说的是外交辞令,不过自己确实是找了几家百货公司才找到那个项链的。
对待一个朋友的生日礼物,自己都会如此用心,还帮如萍戴上了项链,或许身在外交官家庭的自己从小随父母出国,看多了外国女子的开放,当然也就不觉得自己对如萍做的是多么暧昧的事情了,更何况自己对如萍根本无心。
可是现在是在中国,中国或许已经在跟国外接轨,在不断地进步,可是中华5000年来对女性的束缚,还是不可跟国外同期而语的,也难怪依萍当时看见那些照片会误会自己是如萍的男朋友了!
就在书桓沉思的时候,马路的对面走过一个女孩子的身影,仔细一看,赫然就是依萍。
原来依萍在孤儿院正神不守舍的做着手边的事情,被傅文佩赶了出来,说:“我的女儿原来是个多么热情的女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所以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吧,等回来就要还给我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儿哦!”
依萍就这样走出了孤儿院,来到了夫子庙。面对夫子庙如织的人流和旁边摊贩的吆喝声,看着这些人因为买到或者卖出一样东西时高兴得发亮的脸庞。
依萍内心却是波澜不兴的,她也在想着那次和书桓可云一同出来逛街的情形。
虽然那次逛街的结果是以可云发病最后终结了,可是她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收到了来自书桓的礼物,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头箍和一个手镯,来南京前,自己将这两个东西连同两张电影票一同丢在了上海的出租房里,想必已经被房东太太把它们都清理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