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娘
今儿是春儿姐出阁的日子,时辰是找县里面最好的大师提前掐好的,天气也很好,连阴了个把月这会儿倒是罕见的放晴了,婚礼是中式的,婆家比较传统,但在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所以场面很是壮观。一切准备就绪后春儿姐穿着一身大红的喜服在巧儿姐和小七的搀扶下坐上了大红花轿,八个汉子一猫腰将轿子稳稳地扛在了肩上,伴着震天的唢呐声朝前走去。
春儿姐微微挑开帘子,有些痴痴的望着逐渐远去的那些熟悉的景物,今夜一过她将斩断和这里的所有羁绊,告别她长了十几二十年的地方,告别她熟悉的亲戚朋友……告别她的爱恨情仇。
唢呐声在熙攘的街道里曲曲折折,曲儿是《百鸟朝凤》,春儿姐还记得那是辉哥最爱的曲子,他从树上摘下新鲜的叶子在身上蹭了几下含在嘴里轻轻吹起来,他总说要给她吹个《百鸟朝凤》,她就这么静静坐在他的身旁,眯起来笑的眼睛像两个弯弯的月牙儿。
春儿姐想,如果不是爹去世的早,弟弟又要娶媳妇她或许就不用迫于生计早早嫁了吧。
结婚对象她见过几面,文质彬彬的挺腼腆的一个小伙,这就是她日后要搭伙过生活的人了,听说还在外地上过两年大专,后来退学回来后被家里安排在了保险公司上班,一个月工资三千五,这可比春儿姐家老老实实种一年地还要挣得多,家里也正是因为看上了男方的条件才这么痛痛快快将春儿姐嫁过去的。
彩礼二十万,五金婆家给买好,刨去家里翻新房用去的十几万,娘再给添点就够弟弟娶媳妇了,娘这算盘倒是打的稳赚不赔呢。
只是她呢?她和她的辉哥呢?一桩好姻缘就这么被生生拆散了,辉哥走了,她的辉哥再也不会回来了!
他们打小相识,结伴走在这被阳光晒得龟裂的土地上帮家里收麦子,偷偷爬上阿梁家的果树摘果儿,夏天的时候在河里摸小鱼儿小虾,那时候她跑得慢,辉哥在前头跑着,牵着她的手,从那时起她就认定了这辈子非他不嫁。
再到后来呢,到了上学堂的年纪,辉哥不爱学习,每天总是和村里那帮混小子混在一起,到了她下学的时候就跑到门口吓她,她却不恼,自己在一旁咯咯笑着,反倒是辉哥不好意思了,其他的臭小子就趁哄在边上“大嫂、大嫂”的叫了起来。
上学那会春儿姐的成绩还不错,初中毕业以后考上了城里的幼师,娘说女娃子不用读太多的书,早点回来帮家里干干活还能省点钱,等到十八九岁就给她张罗,找个好人家嫁了,春儿姐没有反对,辉哥没有学上后早早就帮着他二叔往县里上货,她想和辉哥呆在一起,她不想离家太远,她的根在这儿,她离不开小义村!
一次辉哥白天送了货,趁着天半明把春儿姐约了出来,两个人站在石桥上看着对方,杨柳青青垂进河里,撩的湖水不住荡漾,两个人的脸红得比这快要落山的夕阳还红,辉哥微微侧过脸,有些紧张的从牛皮纸袋里拿出一条碎花围巾来。
“春儿,我给你带上。”辉哥手心捏着汗小心翼翼的摆弄着,仿佛在置弄一件稀世珍品一般,反倒是春儿姐止不住笑了出声,辉哥也笑了,为了给春儿买到心仪的礼物他可是跑遍了县里不少的大超市,最后在一家快要关门的店里发现了这条围巾,老板娘说这是今年最时髦的款式,卖的很好就剩下这一条了,十八块钱虽然有点小贵,抵得上他好几天的饭钱了,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回来的时候,舍不得那点油钱的他硬是咬牙跑了四十多里路才回来。
辉哥像小时候那样拉着春儿姐的手在桥边的石墩上坐了下来,春儿姐把头偏在辉哥的肩膀上,看着夕阳慢慢沉在远处低矮的山丘下,天一点一点抹黑,几颗星星孤零零的绕着又明又大的月亮,四周静悄悄的,鸟啊虫啊也都不叫了,只能听见两个人轻轻的呼吸声。
多年后的春儿姐时常在想,如果时间能够一直停留在那一晚该多好,就这样,静静的,静静的。
如果不是弟弟做了错事,对秀儿不负责,她现在估计还在过着她甜甜蜜蜜的小日子呢,秀儿父母带着大着肚子的秀儿找到了家里,吵吵闹闹的要个说法,当春儿姐看着娘赔着笑将一家三口送了出去时就知道娘有了她的盘算。
娘算了算娶秀儿前前后后得花十五万还多,房子也得加盖几间,办酒席花销也不少,家里实在是拿不出来这么多钱,春儿姐半大的人放在家里就是赔钱,邻村的王家是十里八村的大户,早在两年前就有意向催媒婆上门提亲,春儿姐日后跟了小王也算是享清福了,只待生个大胖小子就一切都圆满了。
春儿姐觉得这一切就像是在她初春的苍原上划过的一道晴天霹雳,劈碎了表面的风和日丽顶上了灰色的天穹,她不想就这样草率的嫁给一个自己不甚了解的人,她嫁了,辉哥怎么办?
娘说要是辉哥拿出十万娶她,就不让她嫁给小王,只是辉哥要去哪里凑齐那么大一笔钱呢?
娘不依不饶的跑到辉哥家里闹,拿着上吊自杀威胁着辉哥放过春儿姐,春儿姐的心里不大好受,她好面子,拉着娘跑回了家中,含着泪应下了这门亲事。
前些天她从小七口中得知辉哥走了,跟着村子里的其他人到大城市去打工了,她还记着辉哥曾经说过以后要去大城市打拼,发达后带着自己心爱的人出去转转,此次一去,怕是多年都不会回来了吧。
红顶儿花轿抬上了石桥,春儿姐看着媒婆领着一个花儿似的姑娘朝着辉哥家里走去,她缓缓放下了帘子,过了石桥过了杨柳就出了村子了,对面迎亲队伍的声音隐约间传了过来,透过了轿子,在春儿姐耳边经久不息。
下了花轿的春儿姐由着巧儿姐和小七搀着,张灯结彩的门前站着她等候多时的新郎官儿。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
注:小说的灵感取自于多年前自己乡下辍学的玩伴,不久前迎娶了他只谋面了几次的妻子,两个人尚且年幼,今后却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这是他们的不幸也是广大农村辍学青年的缩影,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无法率先选择爱情就已经步入了婚姻,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年龄远低于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奉行着第一年成婚,第二年生子,之后补办结婚证的路线,从此开始忙碌的一生,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可能无法去客观的评价这件事,但是我还是在心中由衷的祝福他们可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