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头肉牛被宰杀,割去身体各个部位去卖之后,还会留下一些卖不掉的部分。为了“物尽其用”,响应“光牛”行动,人们就会把那些参与部分做成肉骨粉,添加到牛饲料里,让它们“落叶归根”,结果牛感染了朊病毒,一种会使许多牛发了疯一般,跌跌撞撞、运动失调、紧张颤抖,并且表现出许多过激行为,这就是疯牛病;不仅仅牛会感染,羊也会被朊病毒所侵袭,当羊被感染后,就会疯了一般找固定的东西去蹭身体,就好像浑身瘙痒一样,因此又被称作羊瘙痒症。同样的,鹿也可以被朊蛋白骚扰。患病的鹿走路时“步履蹒跚”,活像是一个个行尸走肉,因此被戏称为“僵尸鹿”。在鹿的身上,朊病毒更加肆无忌惮,入侵鹿身上的各个角落,包括鹿茸。
如果人类一旦吃到了这种被感染过了的动物,人类也会被朊病毒感染,称为克雅氏症,患者表现出痴呆的症状,绝大多数于一年内死亡。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在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库鲁病进行调查时发现,这种和克雅氏病极为类似的疾病很可能来源于当地的吃人习惯:死者会被部落的人吃掉。
朊病毒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虽然不是真正的病毒,但却被称为“最恐怖的病毒”!朊病毒引起的疾病都是针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直接攻击人体最核心的系统,导致患者死亡,而且死亡率高达100%,目前医学界对此束手无策。
通过研究还发现,朊病毒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惊人的抗性。对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超声波以及160~170℃高温,均有相当的耐受能力;耐高压,消毒用的高压灭菌设备也不能灭活。对化学试剂与生化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并且能抵抗蛋白酶K的消化。在朊病毒面前,普通病毒简直脆弱的不堪一击。因此,目前没有任何治疗手段可以阻止已感染朊病毒的扩散。
所以,千万别吃同类的肉!!!!
用朊病毒命名朊粒(prion)不大恰当,朊粒的生物性状与病毒差异很大,它的发现,提示在传统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之外,又增加了一种全新类型的病原因子,因其构造极为特殊,所以其生物学位置还未确定。
朊病毒与常规病毒一样,有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范围的特异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规病毒还小得多(约30~50nm);电镜下观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且不呈现免疫效应,不诱发干扰素产生,也不受干扰作用。朊病毒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可以导致人类和家畜患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最终不治而亡。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朊病毒病和艾滋病并立为世纪之最危害人体健康的顽疾。
形态
80年代Merz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羊瘙痒病相关纤维是至今朊病毒唯一的可见形态。它是一种特殊的纤维结构,它的存在形式有两种,Ⅰ型纤维直径为11~14纳米,由两根直径为4~6纳米的原纤维相互螺旋盘绕而成,螺距为40纳米不等;Ⅱ型纤维由4根相同的原纤维组成,每两根之间的间隙为3~4纳米,Ⅱ型纤维的直径为27~34纳米,每100~200纳米即出现一个狭窄区,狭窄区的直径约9~11纳米。
性质与结构
朊病毒斯坦利·普鲁辛纳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初步搞清了引起瘙痒病的病原体即朊病毒的一些特点。他发现朊病毒大小只有30一50纳米,电镜下见不到病毒粒子的结构;经负染后才见到聚集而成的棒状体,其大小约为10~250x100~200纳米。通过研究还发现,朊病毒对多种因素的灭活作用表现出惊人的抗性。对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超声波以及160~170℃高温,均有相当的耐受能力。对化学试剂与生化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能抵抗蛋白酶K的消化。在生物学特性上,朊病毒能造成慢病毒性感染而不表现出免疫原性(没有引起免疫系统察觉的原因是,它们的“安全形式”从个体出生的一刻起就存在于体内。“危险”朊毒体与之的差别只是它们的折叠结构有差别),正常表达的朊蛋白(PrP)构象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2%、β折叠占3%;而异常构象朊蛋白的α螺旋占3%、β折叠占43%,具有强致病性。PrP和PrP的一级结构没有差别,正常动物脑中只有PrPc,没有PrPBc。PrPc和PrPBc间由α螺旋向β折叠的转变即朊病毒蛋白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能降低甚至灭活朊病毒的感染性,但使用免疫学技术又不能检测出有特异性抗体存在,不诱发干扰素的产生,也不受干扰素作用。总体上说,凡能使蛋白质消化、变性、修饰而失活的方法,均可能使朊病毒失活;能作用于核酸并使之失活的方法不一定导致朊病毒失活。由此可见,朊病毒本质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普鲁辛纳将此种蛋白质单体称为朊病毒蛋白PrP。
ps:这个世界,似乎有些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