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写给上帝的有问号的信
回国以后,南念时不时会收到一些奇怪的信件。
有时,信封里只装了一张薄薄的纸。什么纸都有,从旅馆的半透明便笺到商店的复写纸,从拆开的烟盒背面到匆匆撕下的报纸一角。
信的内容往往很简短,苍劲凌乱的字迹显示出寄信人写作时的匆忙,短短的无厘头的话语。
“三明治”
“夜雨。枕在潮湿中想你”
“经幡”
……
“月色很亮,遮蔽了星星”
“北去的路上”
有时只寄来一张明信片,或者照片。明信片的空白处只签他的名字,飞扬跋扈的“唐晓翼”三字,照片背面则标注日期地点,从高原极地到热带雨林,他的地理坐标随时都在变换,他在这广袤而渺小的地球上周游。
南念从不回信,她不知道该如何写收信地址,时间一长就忘了,直到下一封信件抵达她手边。
有一次,她打开信封,从里滑出一张照片。他手掌摊开,掌心放置一枚琥珀色的卵石。
这枚卵石并非如寻常石头一般,是不透明的质地,它微微剔透,在阳光照耀下,内里流水般的沉积纹路清晰可见。边角圆润,水流的长期冲刷已经磨平了它的所有棱角。
它躺在他掌心纵横的三条深纹上,像被他握在手中的一轮不完满的月亮。
唐晓翼在照片背面写到:“在河岸的滩涂上拾得这枚卵石,觉得它很像你的眼睛,遂拍下照片寄给你。”
底下,他又用铅笔写了一行潦草到有点看不清的小字:“……一周只有一夜的梦境,我每个月见你一次。”
大约是单向通信的第三年,寄来的某个信封装着一张从中明到广溪的机票。
便签纸简短地写着:“我想见你。”
于是南念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提着一个小手提箱去了广溪。
在广溪机场,远远地她就看见了唐晓翼。三年不见,他长得更高,皮肤依旧白皙,也许是人种的优势。不再像过去在圣斯丁里那样二五八万地穿中式服装,穿着便装的他完美地融入了人潮当中,可是南念还是一眼认出了他。
出了闸口,随着人流,她走向他。
广溪的冬天与中明的秋天一个温度,南念脱下橘红外套搭在手臂上,内里穿着一件纯白的长裙,袖子长长,袖口扎着丝带。腰间一条皮质腰封,白色交叉系带,脚上的皮质玛丽珍鞋在机场光滑的地板上叩击出清脆的声响。
三年过去,原本及胸的黑色长发早已长长,南念令它保持在及腰的位置。依旧是中分,露出年轻女子皎洁的脸容,眉间一点朱砂痣。
唐晓翼一直都高她很多,现在也不例外。他看着她,猝不及防地,露出一个过于灿烂明亮的笑容。
他说:“好久不见,Bess。”
在晚上,两人去逛广溪的夜市。在喧嚣吵闹的世俗场面当中,于推挤汹涌的人群之间,南念牵上唐晓翼的手,十指相扣,他也收紧手指,掌心相抵。
长期的冒险活动使得他的手并不光滑,而是粗粝。伤痕微微凸起,触在南念的掌心,像是在她最细嫩的皮肤上留下印记。
交流不多,却又好像已说了很多话。
唐晓翼对她这三年来没有回一封信的现实只字不提,南念也不问他为什么坚持三年投出石沉大海一般的信件。
在夜市琳琅满目的摊位上,唐晓翼为她买下一副耳环。
轻薄的圆形金属片,做旧工艺,于金子底色上呈现出氧化后的铜色,像香槟。他亲手给她戴上。
蜜色肌肤的年轻女子偏过脑袋,露出形状优美的耳廓,耳环著上圆润的耳垂,她再晃一晃首,金属光泽在乌黑发丝之间闪烁。
他从喉咙中发出一声含糊不清的赞叹声,指尖略带迟疑地摩挲过南念颊侧线条,于下颌处抽离。
“谢谢你。”南念说道。
该感谢这对耳饰,还是感谢三年来不间断的通信呢。
唐晓翼没有回应。他们重新牵起手,在灯光闪烁夜色悠远当中遨游这座温暖的海滨城市。
“为什么不把那枚石头给我?”南念低声说道,“你说它很像我的眼睛。……我以为你会寄给我。”
“我的私心。我留着它。”他回答道。
共度两天过后,南念要回中明。
唐晓翼送她到机场。她提着那只小手提箱,在登机之前,突然把手提箱交给唐晓翼。
要回到寒冷的中明,南念穿上了外套,脖颈上围了一条浅姜色的围巾。她拉起围巾遮住脸的下半部分,眼神示意他打开这只手提箱。
唐晓翼坐在候机厅的座位上,打开了手提箱。
满满一箱,密密匝匝码放着的是一封又一封信件。它们被雪白的信封包裹着,整整齐齐地堆积在箱中。取出一封来打开,映入眼帘的第一行是“To唐晓翼”。
落款是“From南念”。
他抬头看向南念,围巾依旧遮住了她的下半张脸,那双琥珀般沉静温和的眼眸之中,溢出的奇妙的泪花犹如珍珠。
她说:“再见。”
然后南念转过身,走向闸口。
这三年来关于你的思念,在见到你的两天以后,一并交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