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作文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幼儿园,看那些比我大很多的哥哥姐姐,可以写那么多的字,而我那时一句话都很费劲,表达也不清楚,很是着急,在一年级时,我发现其实我也可以写那么多的字啊!一步步的学到今天,我真的很开心的,不会再羡慕别人了,现在看到丫丫学语的小朋友,真的很可爱,看他们就会想起我小时候,渐渐大了学的也多了。
其实,不瞒你说,小时候写作文真的很苦恼的,后来妈妈给我买了两本作文书,《学写一段话》和《日记起步》,自从那开始我就爱看书了,也就有作文水平的提高,以前写作文甚是让我苦恼,我就想该怎么写呢?在《日记起步》里我读过这样一个笑话,那时苦恼的没办法,我差点就那样做了。说有一个小男孩,他有一个狗,叫汤姆,小男孩在家里写作文,后来往下不会写了,老师让写200字呢!他想到了,写到:”汤姆你过来,汤姆你过来,你过来,你过不过来······“反复写着一句话,最后终于把字凑上了。看完,我也想这样了,但是当时想我没有狗啊!也没有叫汤姆的啊!妈妈也告诉我不能这样写,我也就没学。
长大后想想真是好笑,其实,也可以这样写啊!谁管你家有没有狗呢!叫不叫汤姆呢!但如果学了,我可能到现在都不会写作文呢!也就不可能把这件趣事讲给你了。
后来的作文生涯啊!也就一点也不费劲。虽然,有很多需要改正的地方,但我也很快乐啊!谁不是一点一点的,慢慢的,才能学会做事啊!只要是快乐的时候,各种词语都会蹦出来的,给你用的。你也会有千言万语的,写不尽的。
我与作文的感情真是一言难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科目,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英语,有的喜欢美术,有的喜欢体育……,而我,却对作文情有独钟。
说实话,四年级之前,我对作文这个方面一窍不通,有的时候,甚至连流水账也写不出来,因此,我也没被少批过。老师让我们学习学习包安易的作文,,我就经常借她的作文来看,我也尽力去模仿,可我的作文和包安易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根本没法相比。
妈妈认为我应该上一上作文辅导班,看看我的成绩有没有提高,我也认真学习,很快,一个学期过去了,我的作文也有所提高。但是这和妈妈期望的相差太多,于是,她又替我报了一个小桔灯作文。
我虽然作文提高了,但也对作文产生了一些厌恶感。但经过一次,我渐渐开始喜欢作文了。
那是五年级的一次“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每一个人表演地都很卖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表演的《小可爱》,至今令我记忆犹新。而主持人卞孟颖说的十分流利,像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战士。回家以后,我主动写了一篇日记,虽然它只有一页半,但却意外地得了个“优”,我兴奋不已,回家以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知道后狠狠地表扬了我。我当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于是从那天起,我变的喜欢作文了,一个一个的“优”往我本子上“蹦”,有一次,老师还当中表扬我呢!
正是因为这样,我的作文才越来越好的。所以,人们都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不管有多好,没有正真的兴趣,那也没什么用!
所以,我十分喜欢作文,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也可以增强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高考作文素材(1)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高考作文素材(2)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
分析:对科学的执著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与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
高考作文素材(3)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高考作文素材(4)
话题:“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高考作文素材(5)
话题:从莫言到李安――两岸共圆“中华梦”
李安凭借《少年PI的奇幻漂流》勇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大陆作家莫言也一举拿下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给中华文化再添异彩,同时也再次奠定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中不朽的地位。台湾《旺报》今日刊载社评表示,不论是李安、还是莫言,他们能够受到西方社会的肯定,一方面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二方面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向世界扩散。李安莫言已明确指出,两岸正在共圆“中华梦”。
台北最高建筑101大楼顶端当晚打上“李安!”两个大字。几天来,同样不停滚动他名字的地方,还有内地的网络。他在致辞里的一句中文“谢谢”,让所有华人与有荣焉。
李安的获奖让人联想到不久前莫言的折桂。作为先后问鼎世界电影、文学领域最高奖项的两位华人,人们免不了把两人放在一起谈论。事实上,这种比较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两个几乎同龄的人,一个出生在台湾的东部小镇,一个出生在山东农村;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一个祖辈为农民;一个留洋美国,一个土生土长。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他们由隔绝了半个多世纪的海峡两岸分别出发,殊途同归?
从成长经历来看,李安走的是精英路线,莫言则是草根路线。路线不同,但是在前行的路上,他们两人都遭遇过巨大的坎坷,莫言遭遇的是经济上的贫困和身份上的歧视,李安虽未被逼至生存的困境,却也曾经丢失“丈夫的气节”,赋闲在家被太太养了6年。
成功的路上哪能不经历风雨。可是,李安和莫言的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荣辱不惊的温和与朴实,这在当下的文化圈是少见的。龙应台说,李安的眼睛像一只小鹿,纯真、温柔而聪明。陈文茜说,李安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能看见每一个人的灵魂。
莫言也是个温和的人。话语不多,穿着朴素,为人低调。在获奖前夕对媒体封口,因为不想受到攻击。面对围堵的媒体记者,他一边着急地说,请记者做好准备工作再来,一边给记者们煮饺子吃。莫言是不同的典型,他属于道地的中国文化根底,没有留洋,写的也是实实在在中国地方的人物和生活。诺贝尔文学不同于奥斯卡,莫言不必先界闯出名号,只要文学元素够扎实,就有可能获。莫言时代的中国社会也正面临着和经济大步起飞的时刻,也正是社会惊惧于中国崛起的时刻。
温和的人,却喜欢冒险,这是李安和莫言在创作上的共性。从《推手》、《饮食男女》到《理智与情感》、《绿巨人》,再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总是跳来跳去的,他说自己喜欢不固定的状态,喜欢灰色地带。而莫言因为强烈的个性色彩、具有杀伤力的语言,也被认为是中国少有的敢于冒险的作家
【学生作文: 这一次,我真的感动了。【学生作文: 这一次,我真的感动了
今天下午,班上要开始选区三好学生,因为上一年的区三好学生是所以今年要换人。
沙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先说名字,不一会儿,两块黑板被写得满满当当,现在沙老师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当区三好学生的请举手,忽然坐在我前面的和坐在第六组的也举了手,可他们周围的同学不想他们退出,最终她们还是退了出来。
沙老师说现在开始投票,同学们一组一组出去,可我心里任然坦特不安,眼看着的票数越来多,我的呢?丝毫不动。
等同学们投过之后由张老师先投,张老师的第一票投给了□□,老师说:“我其中一个数学课表,每天不□辛苦的楼上楼下抱作业,如果给你一把钥匙,你不一定能打开,连都打不开。”
我的心里特别想哭,因为我很心慰。】
这篇作文我最初的给分是21分。
21分按作文评分标准来看属于三类文中较低的一类。初看到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感觉:内容松散,语句没有条理,文章结构不清不楚,还有许多的错别字和涂改之处。最终也没写出自己感动在哪里。缺少细腻的心理描写。我觉得自己给的分数不高但也算恰当,毕竟这是期中测验,不压低点分数,打击一下学生浮躁的气焰,这怎么能行。大笔一挥,“21”分跃然纸上。
但,随着办公室冯老师的一句话,这篇作文的命运被彻底扭转了。
冯老师改着卷子问我:“你们的作文怎么改的?”我略一思索,回答道:“我改的比较严,分数压得低。我还找了份三四年级的作文评分标准看了看。”
觉得口说无凭,我把自己改过的作文拿给冯老师看。觉得有必要解释说明一番:“你看看我们班的这几篇新鲜事儿的作文,简直是不忍看。最高的才26……”
“你的要求是什么?像这个题目,”冯老师指着其中的一篇,“什么算新鲜事儿呢?”
冯老师说完递过来他们班上一个孩子的作文——题目 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新鲜事——扎小辫 。
我一目十行看完了作文,寻思了一下,“23吧,也许24。”
“这么低,为什么?”冯老师问。
“写的就这么多,一段下来,结尾说一个‘新鲜’就是新鲜事儿了?既然是事情,总该有一个具体的过程吧,事情的经过完全被语言代替。事情经过叙述不具体,没有分段。中心不明确。”我觉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
“什么是新鲜事儿?孩子们觉得新鲜的在成人看来并不是那么新鲜。我觉得这篇文章我会给个高分。孩子们觉得有趣、有意思。在这个孩子孩子心里看来,上课的时间给班上一个头发长的男孩扎上小辫儿,样子像个‘独角兽’,这事儿就挺新鲜的。。。。。。”冯老师说。
“新鲜事儿,应该是以前没见过的,或是初次接触,第一次听说,也许仅仅是知道了一件新产品的发布,这是新鲜。像这样,就是有意思、有趣的事儿了。”我果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冯老师并不认同:“在孩子们的心里,新鲜事儿就是有意思的,有趣的。她能完整的把这件事情叙述下来并写出了自己的想法。这篇文章也许在结构和环节上,语言叙述上不够好,但它也是一篇好文章。”
听了冯老师的话,我还是觉得自己有个弯儿转不过来。
我拿过自己班的作文,“冯老师,你看看我们班的这几篇作文,你给打个成绩。”我把铅笔递到了冯老师的手心儿。心想:“我们班的学生和你们的没法儿比啊。看这字体,这卷面,这语言,每次都让我气不打一处来。”
冯老师细细的看了眼前的第一篇作文,题目是 这一次,我真的感动了 :“21分!看这字体和卷面我就不会给这么低的分。”冯老师一看到我给的分数,立马表态。
看到半截儿她又问道:“这是写她自己也参加选举了吗?”
“是,参加了。可没选上。”我回答。
我心里暗想:正是如此,我就没觉出她的感动在哪里。前面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文采。结尾含糊不明。真不知是在表达什么!
“其实这篇文章选材很有新意,尤其是结尾,孩子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尽管错别字很多,可在这里,”冯老师指着文中的一处片段,“您看,就是老师说的这一番话让她感动,就是这一句话,会让孩子记一辈子的。。。。。。感动有时就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眼神。有些大家写文章,也是在精彩处戛然而止。像这个孩子,前面铺陈的虽然罗嗦了点,但是,在最后她写出了自己的感动,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这样的选材也很新颖。。。。。。”冯老师,大笔一挥,”“28”分跃然纸上。
可我依然觉得这个高分不合适:“就算这个选材好,可她的文章句段结构不合理,表达含糊其辞。。。。。”
冯老师把作文让张老师又看了看。张老师看完作文,意见基本和冯老师一样:“你这样给分的确是有点低,你对学生要求有点太高了。”
我笑说:“也是!我在拿五年级的要求给他们。”话虽这么说,可心里总隐隐觉得漏了点儿什么。也许不仅仅是要求的问题。21和28,要求再高悬殊也不应该这么大啊!
我又把我们班唯一的一个30分拿个两位老师看。这是我们班上唯一的一个满分。心里想:这才是我心里的高分呢!
看到作文,两位老师笑了。“原来,你要求的是十全十美的作文。既要内容、又要结构,还要语言有序、符合主题。。。。。。”
我拿给两位老师的这篇满分作文可谓“红领巾范本作文”。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既有人物描写又有心理活动,最后宣传了正能量,绝对的“高大上”啊!
可现下看来,这样的作文太假。冯老师笑说:“三十年前我们写作文就是这样写的。摆摆手说,我是红领巾。。。。。”
我也笑了,虽然,这孩子的事儿是真的,我还听其他学生讲过,可这样的事儿写出来的确落入窠臼,俗套的很。
“学生作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这样在讲评时才能给学生说明白,为什么扣分,为什么得分。比如这篇满分作文可以从内容结构上予以肯定;像那个孩子写的选举的那件事可以从她的选材和体会上予以肯定。。。。。。十全十美的作文就像十全十美的人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对学生不能太苛求了。”冯老师像在感慨。
我此时方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笑着说:“看来,我得再把我们班的作文返返工了。”
拿过自己班那本厚厚的作文册子,此时的心境完全不同于之前。尽管还是那些作文,尽管依旧有些作文不尽如人意,但我知道,该怎样给他们更公平的评定。红笔落下,不再是对学生的种种不满,而是细细去寻找孩子们作文里迸发的光点,去寻找那差点被我忽视的童心,去寻找作文评定的真谛。
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可以说做的教学工作是最见不到成效的。教孩子说话,教孩子作文,教孩子做人。说着容易,做着难啊!一年级到六年级,要求提了多少,可真正能见成效的寥寥无几。问题在哪里?真是现在的孩子比较难教吗?
现在高科技包括网络对文字带来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明显干不过第二外语。这是客观事实,不是说改就改的。但作为老师,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有心学习自己的母语,有兴趣学习自己的文字,有精力去钻研祖宗传承的学问。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现在静下心想想,是不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要求太高了,小学阶段正是该培养孩子兴趣、习惯的时候,可我们在不经意间就把他们抹杀了。
一年级刚刚入学,有的孩子甚至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我们就要求他来写话了;二年级刚刚有写话得要求,去我们要成段了;三年级能写段落了,我们开始写作文了;四年级,学生始知道什么是作文,我们要求增加了。。。。。。
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是不是正干着拔苗助长的事儿呢?要想学生能写,首先得让他愿意写,要想他愿意写,是不是得容易些。作文,不过是我手写我心的事儿,还是别让它变味儿的好。以此自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