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分类指导。作文分类指导
一、自我
让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写自我,写什么呢?综观各地有关这方面的命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写如何自强、自信,二是写自己的成长过程。这不仅切合中学生的实际,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有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是自信的丧失。关于自信,人们做过许多实验。美国哈佛大学一教授,从学校随便找了一百名学生和三名教师,把他们组成三个班,说他们是全校最好师生的组合。一年后这三个班的考试成绩果然居全校之首。还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从一班大学生中找了一个被认为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要求同学们改变对她的看法,让大家向她献殷勤,假作真地认为她是最漂亮最聪慧的姑娘。不到~年,这姑娘果然出落得很好,连她的举止也跟从前判若两人。这些都证明,树立一个人的自信,对于他的发育成长,乃至以后的成就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成长,主要是指思想、心理的成熟和能力的增强。成长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怎样甩掉幼稚无知,怎样克服自卑、胆怯,怎样战胜懒惰、马虎等等。要让这个变化明显,就要把变化前后的情况写充分。
二、家人、家事
对于十几岁的初中同学来说,接触最多的人是自己的家庭成员,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命题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因为要考虑到每个考生都有内容可写,通常只要求写父母,而写母亲的命题又占绝大多数,如 母爱 、 我和我的母亲 等。近两年有些话题作文并没有限定写父、母,例如“发现”、“书”等,有不少同学也把话题扯到父、母身上来,因为我们熟悉父母, 有内容可写。
学写这类作文,可参考课本里朱自清的 背影 (写父亲)、** 回忆我的母亲 (写母亲)。
写父母当然会写到父母公而忘私的品格,父母对自己的教诲。例如,星期天,当教师的母亲要带学生去参加某些活动, 而不能照顾自己;卖冰棍的老人多找了自己钱,自以为沾了便宜,反而受到母亲的责备。这些都应当写,但是光写这些还不 够。成功的作文,大都能写出两代人的差异和矛盾。子女对于父母一些疼爱他们的做法,常常感到迂腐、好笑,对于给他们 的谆谆教诲,常常感到哕嗦、厌烦,甚至有的把父母的严格要求,误解为不够疼爱,等等。误解一旦被解除,就会激发出感人 的亲情。
写事的作文,写家事也占很大比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写家庭生活小事,要反映时代特色和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 题。例如 漫谈家事 中妈妈、姐姐的变化,都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特色。 、
家庭问题是很复杂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不和,婆媳矛盾,常常很难简单地说清谁对谁锘。能够说清的,例 如父母不和是因为父亲嗜赌,应当有鲜明的倾向,批评父亲;如果说不清原因,就要避难就易,改变角度,例如从对儿女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来写。这样写会更显得符合青少年的实际。
三、老师、同学
除了家人,同学们接触最多的人是老师和同学。写老师和同学不难,但写好写出特色来却不易,因为千千万万考生有着大同小异的学校生活。
那么,怎祥才能写好呢?
这类作文写得好的大致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是写出新的时代特点、新的教育思想在师生身上的反映。例如,物质生活提高了,审美观念转变了,有的男老师打了红领带,女老师穿了白色连衣裙,留着瀑布似的长发。内地的学校,有的老师羡慕沿海地区的高工资,丢下学生走了;有的老师却宁愿过艰苦生活,坚定地留下。有的老师抛弃师道尊严,和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劝老师戒烟,老师就真的 接受劝告。写同学,更写出了一些与家长与老师认识不同的新观念。
二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并用一些与众不同的新鲜事来表现。例如后边例文 三十五根蜡烛 中的三位同学都很有个性,做事常常与众不同,但让人感到妻实、可爱。
四、读书、作文
读书、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中考命题无论是否要求写这方面的内容,不少同学都会往这方面想。
写读书、作文,如果只想到语文能力的培养,眼界就窄了。正像一些优秀作文里所说,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读书可以排解苦闷,驱除孤独,可以带来愉悦。作文是情的感悟,美的升华,可以倾诉内心的委屈,可以抒发美好的愿望。总之,读书和作文可以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发许多曲折的故事和丰富的情感。
写这类作文,既可以向内写,也可以向外写。向内写,就是写读了什么好书,受了什么影响,或者有什么感想、认识;怎样学习写作,产生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等等。向外写,就是重点不写读、写内容本身,而写其他。如购书、借书的故事,读书的情趣,写作投稿的苦与乐等等。
和其他类作文一样,此类文章也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写读书,如果命题没限制,最好写其他考生很少读的书;写作文,也尽量写出其伯考生,少有的经历和体验。
五、课余、爱好
课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既包括上课之外在学校里的活动,也包括放学后和节假日在社会上的活动。有集体的,也有个人的。可能和同学在一起,也可能和家人、亲戚、朋友在一起。可以是读书、弹琴、打球,也可以是参观旅游,探亲访友。因为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写课余生活要注意题材的独特性,以题材新颖取胜。要选取那些我有人无的题材,例如后边例文中的去广播电台做社会调查,自己上街摆摊卖书,星期天自己模拟当市长视察等等。
在正课学习之余,人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爱画画,有的爱集邮,也有的爱上网。写爱好一定得写自己真正的爱好,切不可因为考虑什么更有积极意义,而写自己并不非常热爱的东西。真正热爱的,才真正熟悉,才真正有感情,才真正,解它的意义,写出来才会让别人受影响,长见识。从后边例文中的爱集邮、爱篮球,都可以看出作者是真正的爱好者。
写课余生活要写出情趣。有的作文题目就标出了这一点,如 我的兴趣——弹古筝 。因为课余不像课内,课内的知识技能是必备的基础,不论有没有兴趣,都必须学习。课余活动,应当发展同学的爱好和特长,一般说都应当是有兴趣的,要把其中的乐趣写出来,才好让不了解的人了解,让不爱好的人也来爱好。后边举的一些例文,大都做到了这一点。
六、第一次
人的一生,始终处于了解、适应、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所以会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青少年时期就更多一些,如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进学校,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见大海,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做检讨,第一次戴上团徽,第一次得到稿费,第一次失眠,第一次接到男同学的信,等等。有见闻,有经历,也有感受。“第一次”新鲜,留下的印象深刻,因此作文题目常有 第一次_______ 这类形式。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类作文呢? 一般说,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抓住第一印象或第一感受,进行分析,确立中心思想。在复杂纷纭的客观事物中,首先给你突出印象的,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使你受到感动的地方,写出来才可能感动人。作家冰心写文章就常常从这一点人手。她把这第一印象、第一感受叫做“初念”,她的一些佳作就是从“初念”入手写成的。我们作文也可以抓“初念”,你第一次戴上团徽是怎样的心情,什么时候心情最激动,你看到想到了哪些才热泪盈眶。紧紧抓住这些,发掘它的意义,写出来就会感人。
(2)要写出怎样克服困难。“万事开头难”,去做从未做过的事,常常会感到困难,第一次做饭会把饭做糊,第一次得了稿费不知该怎么花,第一次做检讨张不开嘴,第一次接到男同学的信不知该怎么办,等等。人们在第一次做某件事时,常常需要克服精神上和实际经验、能力上的困难,要注意把这些写出来,才有教育意义。
(3)要注意对比。也就是说要和这“第一次”以前的情况对比。例如 我第一次做检讨 ,就写了以前的情况,正因为作者是个好学生,是班长,从没做过检讨,这次才暴露出从未暴露过的问题,才会使自己受到震动和教育。再如写第一次做饭,正因为过去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当大人不在自己想做饭吃时,才会闹出种种笑话。
最后还需要注意,“第一次”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新鲜的,但对于读者来说就未必新鲜,第一次做饭之类的事,同学们就写的比较多。所以写“第一次”也要注意题材的新鲜, 我第一次接到男同学的信 的成功,首先得益于题材敢闯“禁区”。
七、心声、愿望
这一组文章都是写自己的想法的。这些想法很正确,愿望很合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不能变为现实。写这类文章,首先得把这个矛盾写出来,才能打动读者。例如 心愿 无非是想和老师谈谈话,得到老师的一点指导。这愿望太简单、太平常了,可是“应试教育”逼得老师只关心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这位同学的愿望变成了不能实现的奢望,这也是突出的矛盾。想将来当医生、当科学家,自然不会有人限制,但现在还不行,现在必须学习好,打好文化基础,这也是矛盾。
这类作文又多是记叙文,不能只靠直接议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必须找到恰当的形象的表现形式。 心愿 生动地描绘了三个片断,同学一个个被老师叫去个别辅导,“面授机宜”,老师只关心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而把她冷落在一旁;她鼓足勇气走进老师办公室,老师和其他同学谈笑风生,却没有顾到她;在晚自习时,老师向她走来,她认为老师来找她了,“心怦怦直跳”,“她忽地从坐位上弹了起来”,却原来不是找她,而是问她的同学为什么没来上课。这三次对比,一次比一次加深,最后推阳了高潮。写志愿、理想一类的作文,容易犯空泛的毛病,较好的作文很少见;写得比较好的,都是想象作文,也就是通过想象,写许多年以后,自己做了什么事,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例如10年后自己做了科学家、军事家,或者当了人民教师等等。这样写可以描绘具体的人和事,就表现得形象、生动。
八、感受、体验、启示
这一组作文写的都是接触外界事物受到的影响,有的是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有的是认识上的领悟。这些都是人生的宝贵经验,写出来可以给读者以启发。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态度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对于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面对贫困,有的同学自卑、苦恼,有的同学却能感到贫困也有好处,能够安贫乐学。写这类作文,要在真实的基础上,选择个人独特的更有积极意义的感受,给读者以好的影响。
写这类作文,往往需要细致的心理描写,把真实、细致的心理活动写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你的感受和体验。
这类作文大多有叙有议,叙是感悟产生的事实基础,要写得具体、充分,议是感悟得出的结论,要写得精要。留心一下后面的几篇例文,大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九、回忆、惜别
回忆性的记叙文,所写的内容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见闻,因此一般都用第一人称。
回忆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在选材上有非常广阔的天地。但是回忆的内容一定曾经深深打动过作者。例如 太阳升起的方向 中所写的那次国旗下的演讲,是自己由懦弱自卑到勇敢自信的转折点,怎么会忘记呢?
回忆的事大都是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问了,刚刚发生的或者过去不久的事,一般不用回忆的形式写。例如 我在笑容里为你祝福 一开头就说“三年了”. 太阳升起的方向 也在头一段说“面对此景,我不禁又想起儿时的自己”。
写回忆文章,一般都需要有引起回忆的事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太阳升起的方向 是触景——旭日下盛开的向日葵。这种引起回忆的事物,最好能和打动自己的中心事件相关,只有这样才显得自然。
惜别,就是舍不得分别,不愿分别,按说写的是眼前的事。可是为什么那么留恋、不愿意分别呢?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和老师、同学,或者母校建屯了深厚的感情。说起这些来又必然会回忆起许多往事,而这些往事又都是亲身经历的,并且曾经深深地感动过作者。从这些地方看惜别与回忆的写法又是相通的。可参看例文 我在笑容里为你祝福 ,体会惜别与回忆的异同。
十、社会见闻
后面一组作文,写的都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人和事。因为初中生除了学校和家庭以外,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所以中考命题限定写社会见闻的很少,限定社会的如“我生活的地方”“他(她)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等。而有些题目,特别是近两年的话题作文,可写的范围很,一些同学就写了学校家庭以外的人和事,拓宽视野,以题材新颖取胜。
作文的材料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亲身经历和见闻;二是书报资料和其他新闻媒体。写学校和家庭的事,多取自前者;写社会见闻,则多取自后者。后面的例文 生命之歌 、 两岸三地一家亲 的题材显然取自报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看报、看电视,多注意那些感人的人和事,并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