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出世那一年由于天旱农作物收成都不好,对比母亲带我们的时候。在月子里连大米干饭都没有吃,最少没有让老婆吃红薯。
母亲也有先见之明,早就养了一群鸡,虽然不敢跟现在比,在贫困山区,天天有鸡肉吃也就很不错了。自从包产到户,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儿子一出世,母亲又说得起大话了,农村里的老人生儿子就比较拽。三哥也生的儿子,大哥生了两个儿子。第二个还是超生子女还挨了罚款。
80年代到处都在搞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光荣,头一个带的女孩可以生第二胎。还是重男轻女,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能有些人还存在着有。
二哥,因为是上门安家,也可以生第二胎,二哥第二胎也是一个儿子。姐姐也是生的儿子,现在我们5姊妹就有6个儿子。
老人家孙子多也非常的开心,计划生育很严格,男孩只能生一个,满月以后刚7至10天就必须去安环。计生办的对工作很认真,在他们的努力下,人口终于降下去了。
为了防止人口增长,每个月都要去查早孕,那个时段有一句流行语叫摸大肚子。查早孕的妈妈们还有点多,只要有生育能力的都得到乡卫生院去。
带独生子女还是有很多好处,首先减轻家庭的负担,每一个月还要给你家里拿一包白糖。还有一个光荣的独生子女证,每年都有慰问品,还有年画,说明领导很重视。
那个时候天天广播里面都在喊,独生子女好,国家给你来养老。生一个孩子光荣,那么带两个孩子,你就没有这个光荣证书。
大哥就是生的两个孩子,大儿子万兵非常聪明,读书成绩比较好,在学校里面是班主任还是班长,那个年代读初中都要考起才能上初中。
读初中在乡镇上读,初中毕业以后,他又考取了高中,高中就要在区中学去念书。走路去有30多里的路。
那个时候交通又不方便,就是有自行车也无法骑,骑自行车要绕多大一圈?而且尽是山路不好骑。刚开始的时候,万兵是一个人去。
一个人去还有点听话,每个礼拜回家一次,在家里来拿大米和所用的东西。到后来他就认识了同学,每个礼拜回家的时候就能同一段路。
回家一个人还要走七八里路,都认为这个孩子比较听话,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当有一天我们生产队一位老太爷告诉大嫂,你儿子在隆兴打台球。
大嫂有点不相信,等儿子回家的时候,拿着大米背着东西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跟着去,看儿子是不是去上学。
他还真的没有去上学,而是在隆兴茶馆里面,茶馆老板的儿子就是他的同学。
大嫂气得不得了,就只有把他带回家,实在没有办法,就让他去接他爸爸的班。
改革开放以后,好多单位都取消了儿子上班的规矩,好多单位取消了,大哥他们那个厂就没有取消掉,他们厂里面好多老职工都是受过伤,带了残疾。
有瞎了眼睛的,有瘸了腿的,因为他们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那些受过工伤的,就到中央去上访。不给自己安排工作,他们就没有依靠,就批准了,他们的子女可以去上班。
厂里面就允许子女上班,退休不按年龄,只要有20年的工龄,就可以退休。早在一年前大哥就该退休的。
大哥参军以后就去厂里上班,大嫂说儿子还没有把书念出来,就没有打算让他去上班,让大哥再厂里继续上班。
现在他读书读去打台球,大嫂就让他去上班,没有读书,在家里也做不了什么,让他在厂里去吃点苦头。他这个高中生也只读了,两年不到他就去打台球,而影响了他的学业。
他也想去上班了,有工作才有出路,十一二岁的孩子,他知道经常往厂里去,最后大哥就退休回家,让他到厂里去上班。
到厂里面也没有上班,孩子不到13岁怎么上班?厂里面安排孩子,又去念了几年的书。
厂里面还安排他去念书,也算培训,就只有生活费,没有工资。在厂里面他反而学得很好认真,本来他就聪明,在老家读高中,可能受过别人的诱惑。也算还可以。要是把高中念完,再念其它的学校,也可能会错过上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