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今天我们就在聊聊坦领吧。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坦领,又称U领,汉服半臂中的一种,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出的一种短外衣。由于胡文化在当时的唐代各阶层间的广泛流行,使得唐代女性穿小袖衣成为一种风尚。
兴盛时期是在唐代前期,中期以后便有了显著的减少。前期唐代女装大多窄小细瘦,紧贴身体,袖子也细窄紧口,适合在外面套上半臂。唐代妇女爱穿窄瘦服装的风气,恐怕仍然是北朝胡服流行和境外异国风俗的影响。
袒领衣料多为纱罗制品。当时的诗人有的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也有的说“参差羞杀雪芙蓉”;还有描绘曰:“绮罗纤缕见肌肤”。下身则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与自然之美。唐代女子服饰,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袒领服的总体结构也是这样。
坦领半臂有对襟、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多穿在衫襦之外。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唐代敦煌一些文字资料与壁画,亦反映了当时女子确有露乳之风。裸装或半裸装,在当时被视为一种时尚。它不仅表现在女子日常生活着装中,也盛行于乐舞习惯上。对此,《敦煌曲子词》有确凿记载,譬如:“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云谣集·风归云》)“雪散胸前,嫩脸红唇。”(《云诱集·内家娇》)“胸上雪,从君咬。”(《云谣集·渔歌子》)。
小露下面说说关于坦领襦裙的制作。
小露1、裁剪,方式和对襟一样,挖领子步骤不同。领子数据为宽20cm,领深14cm,领子向后再挖2cm。
小露2、接上袖子,袖根22cm。
小露3、用锦带做袖口装饰
小露4、用包边条对领口进行包边,包边条买的现成的。其结构如下,就是一条绸带向内侧折叠好了,我们用的时候直接对折就行。
小露5、衣服两侧缝合。
小露到这里,坦领上襦就做好了。然后做一条八破裙配着穿。
小露和做上襦相同的方法再做一件坦领半臂,大功告成啦~
小露汉服是最爱,能手动做一套自己的汉服感觉是最棒,但是都知道布料的成本可不小,那今天我们用纸张来代替,介绍两种用纸张做的汉服模型!
如何判断一件汉服形制是否正确呢?
汉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形制长短领形服名上着无袖衣/短袖衣直领半臂、裲裆、比甲短衣交领、圆领襦、短袄、衫子、裋褐长衣交领右衽袿衣、襜褕、曲裾袍、绛纱袍、深衣、朱子深衣、道袍、直裰、大袄直领对襟褙子、披风、鹤氅圆领/盘领圆领袍、帽衫、凉衫、皂衫、襕衫、蜀衫下着袴、袴褶、帷裳、裙、马面裙、襕裙、裈、犊鼻裈汉服的款式虽然繁多复杂,且有礼服、常服、特种服饰之分,但是仔细分析,根据其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种类。第一种是“上衣下裳”相连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连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遂”,称之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长衫等,这类属于长衣类。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上下连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时服装,燕居指非正式场合,属于休闲类服饰。深衣普及率很高,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先秦到明代末年,并逐渐形成了深衣制。
小露这些呢?我以后都会给你们普及。
小露汉服复兴不复古。
小露就酱了,我们下一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