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叫花乐,乃燕州人士,父亲是燕州县城的一个商贾,积蓄富余。吾乃是家中独女,自小受尽宠爱与官家女子待遇无差,后因战争,与父母流亡来到了长安,那年我十三岁。
长安在天子脚下,此地富庶,繁华非常。在流亡途中,父亲感染风寒,因其年事已高,导致风寒加剧。
到长安之时,我与母亲便在长安城中的小乡购置了一块房地再加上父亲之疾所需,银子所剩无几。
后遇一人,名叫长安,那时候我便在想:在长安,遇长安,这是何等幸运。
长安是本地人士,父母因出海而双双身亡,好在他坚毅,虽时年十六,却早已经历了许多难事。
吾家与长安之屋相邻,我父亲病重之时他常常过来探望,并时常会把其所挣之钱悄悄放于桌上。
我与母亲心存感激,也时常会做一些小菜与他一起进食。
期年
因家中房顶遭鼠辈撕咬,母亲与我力不能及,加之父亲卧病在床,故两手无策。于是母亲便唤来长安请他修葺。
待长安修葺好了,我便拿着一杯茶水想递于他。
我看着长安那双明亮的眸子,竟走了神,不料被他发现,我便匆匆闪躲,将眼神移至别处,当我又看长安之时,发现他耳根竟然染上了一丝绯红,这时我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失态对他打趣道:
“长安哥哥,你耳朵为何而红?”
长安听到我问他的话就赶紧用双手捂住自己双耳,连忙答道:
“没有,没有,恐是花乐妹妹看错了,我还有点要事,就先走了!”。
说罢便匆匆的跑去了屋外。
看着他这般模样,我不禁笑出声来,全然不顾女儿家的形象。
这年我才十三,正是处在情窦初开之时。
我对长安充满了感激,感恩于他在我与双亲初来长安之时的关照,同时也慢慢发觉自己早已芳心暗许。
虽然我本性不似别家姑娘那般温润细腻,可对于面对长安之时我时常会收敛许多。
因为诗经里曾写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虽不是诗经里描述的那般女子,但我也想追求如长安般善良的君子。
忽有一日,母亲拉起我的手问我:“乐儿,你对长安可有意?”,听母亲这番话,我心砰然,又不好直接承认,便回:
“母亲说的哪里话,我年纪尚小呢…我………”,母亲见我支吾不已,又道:
“长安于花家有恩,我倒真想把你许配于他,但恐长安对你无意,加之你年纪尚未到出阁之时…唉…听闻隔壁余婶给长安介绍了一位姑娘,姑娘贤惠,远近闻名,我恐你听闻此事伤心………”,听了母亲的话,我整个身子突然像被妖神定住一般。
心里酸涩,久久不语。
母亲见我这般神情,只能无奈摇了摇头,说道:
“如你真心喜欢,便说于他听,这世上并非男子才能表白于女子,女子也可以向男子表明心意的”。
果然知我者,母亲也。
听到母亲这番话,想了一番,对母亲说道:
“女儿不全然沉浸在古制礼法中,也知道要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倘若长安真想娶了那姑娘,只能证明他对我无意,我又何必在执着于他呢。”
母亲见我如此,便不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