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深的悬崖摔下去,公子弦歌还能活着回来吗?”灰衣男子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要是他回不来,爷的计划不就泡汤了?”
银衣男子淡淡瞥了他一眼,满眼嫌弃之色,“要是这悬崖就将堂堂天下第一公子给摔死了,只怕会成为全天下最好笑的笑话。”
灰衣男子收到自家爷眼底的嫌弃,脑子飞速运转,很快就想通了一些事情。
公子弦歌十二岁便闻名天下,引起各国皇室轰动。
当时不少人想将他招至麾下,却无功而返。
一个能在四国皇室联手施压下无动于衷,且顺利销声匿迹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死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就这么被摔死了,那又如何?
爷的计划也不是非他不可。
想通其中关键之后,他也就不再担忧了,转而问道,“那咱们现在该做什么?下去救人,还是派人截杀?”
这话说完,连灰衣男子自己都愣住了。
果然和爷待久了,他的承受能力也变得很强了,居然能够面无表情地说出这些话。
银衣男子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看了灰衣男子好一阵,才说道,“他是本座的什么人,本座凭什么要去救他?还有,他是本座一枚重要的棋子,怎么还没实现他的价值就被毁了?”
银衣男子说得理所当然,听得灰衣男子直点头。
爷说什么都是对的,他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爷的思维了,瞧瞧爷看他那眼神,跟看个大傻子似的。
突然觉得有点怀疑人生。
既然没准备救人,也没准备杀人,那还呆在这里干什么,喂蚊子吗?
等下一波追兵到了,他们说不定还会被误伤,那还等什么?赶紧走吧。
于是灰衣男子尽职尽责地把自家爷给劝走了。
这时天已经大亮了,瑄城也热闹了起来。
昨晚发生的事虽然被文德帝给压了下去,但该知道的还是一个不漏都知道了,厉王和安乐公主的名声算是彻底毁了。
柳贵妃在洗清嫌疑之后就回了自己寝宫,闭门不出,任外面云波诡谲,她也不动如山。
这件事说来最无辜的就数厉王,原本安乐公主设计公子弦歌文德帝也是默许了的。
文德帝故意让安乐听到他和公子弦歌的谈话,目的就是为了刺激安乐。
自己从小宠到大的女儿,性子如何文德帝最清楚不过。
公子弦歌这明摆着的嫌弃,让心高气傲的安乐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公子弦歌越是推拒,就越能激起安乐的好胜心,再加上公子弦歌容貌绝美,才智无双,到时安乐必定会有所动作,对此他也乐见其成。
但后来事情发展成这样,也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他虽然心里暗恼公子弦歌手段狠辣,毁了他最爱的一双儿女,却也知道此事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厉王身为皇子,出了这档子事名声也臭了,现在只怕那些世家都不再愿意将自家嫡女嫁给他了。
如此一来,对厉王来说无疑是失去了一个很大的倚仗,再要想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只怕会更加困难。
这对文德帝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没了厉王的牵制,依着慕王嫡皇子的身份,和明昭太后对他的宠爱,文德帝再想要像以前一般打压这个儿子,只怕也得掂量掂量了。
至于安乐公主,本就名声在外,如今又出了这档子事就更不好嫁人。
文德帝为了保全皇室颜面,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找户人家赶紧将她嫁出去;第二,将她送去庵堂,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到底是自己从小宠到大的女儿,文德帝也舍不得她从此凄苦一生,也就只能赶紧给她找个人嫁了。
但这人选,也是让文德帝愁白了头。
哪怕安乐贵为公主,身份尊贵,朝中那些权贵也不会让这么个名声又臭,还失了贞洁的女人进自己家门。
好歹是他的女儿,嫁得太差他脸上也不好看。
思来想去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直到户部尚书前来和文德帝商谈国事,不经意间提及户部侍郎穆绍廷,言语间对他大加赞赏,文德帝才注意到自己这个臣子。
派人前去查探了一番之后,他果断下定决心,将自己女儿嫁给穆绍廷的嫡次子穆尧为妻。
要说起穆尧,文德帝对他也是有印象的。
此人年少成名,风度翩翩,恣意潇洒,曾一度成为瑄城姑娘们梦寐以求的夫婿人选。
不过几年前一场意外,葬送了这么个有才之士,文德帝还为此惋惜了许久。
不然,单凭他年纪轻轻就立下颇多战功,前途定是一片光明。
起初,文德帝还因为他的身体缺陷而有所犹豫,但挑来挑去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也就不再过多纠结了。
毕竟穆尧就算闲赋在家,也无可否认他才学惊人,是个难得的将才。
况且他爹户部侍郎虽然只是个二品官,比不得那些权贵世家势大,但好歹是个实缺,还管着文德帝的钱袋子,对如今的安乐公主来说已经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了。
嫡次子不继承家业,就算娶了公主不能再入朝堂,对穆家来说也没什么损失,所以穆家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
但鉴于安乐公主的品行委实算不上好,文德帝对户部侍郎这个忠心不二的臣子多少也有些愧疚,御笔一挥,直接将穆家嫡长子穆昀提到了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也算是对穆家的另一种补偿。
别看大理寺少卿只是个四品官,但对于未及弱冠,身后又没有世家支持的穆昀来说,已经算得上是高位了,想来穆家也应当知足才是。
处理好厉王和安乐公主的事,文德帝又接二连三下了十几道旨意。
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召清王回京,还升了怡嫔的位分。
要知道怡嫔虽然先后为文德帝诞下了一子一女,但多年来文德帝却丝毫没有要升她位分的意思,甚至连清王都是直接取了他名字中的一个字赐下的封号。
如此敷衍,委实看不出来文德帝对怡嫔母子有何感情。
再说了,要不是清王自己能干,自十岁起就随舅舅从军,镇守南疆,立下赫赫战功,怡嫔在宫里的日子还不知道要难过成什么样。
文德帝一直对这对母子漠不关心,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想起他们,心里必定有所打算。
相较于前面的事情来说,文德帝下旨撤了御林军统领的职,大力扶植寒门子弟,又升了萧家二公子的官……这些都算不上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