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难免与痛苦不期而遇,当一个人痛苦时,他渴望诉说,渴望分担,可终究会如辛弃疾“识尽愁滋味”后那样“欲说还休”,只能孤独的、默默的舔舐伤口。
人生如诗,可于极短的几句中包裹无尽情谊,它丰富多彩,却注定孤独,因为无法真正交流,是人存在的本质。
法国作家加缪的《瘟疫》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之中有人想把他自己的担子卸下来,或者稍微谈谈他自己的感触,他得到的回答,不论是什么,通常都会使他受伤”。这就是孤独的原因。那些真实的、锥心的苦痛,那些从胸腔中喷涌而出的血与泪,在倾听者的耳中,通常不过是非常常见的、一般的感慨,是市场上很容易看到的、很廉价的感情。于是,你所收到的回应往往是敷衍,是漫不经心,甚至是烦厌。你的期待会落空,你的伤口会被不屑的人们撕扯得更大。于是,人们往往选择缄口,选择独自承担自己心里的锥心泣血。那祥林嫂不也是这样慢慢沉默了的吗?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正如欧丽娟教授在《孤独的多棱镜》中所言,“从某个意义来讲,人都非常有限,痛苦的人需要分担,可是对方并没有的伤口。伤口不在他身上,他真的不痛就是不痛。”这不是自私,它只是有限,人性本质如此,故而没办法跟别人真正的交流。
人生是一首注定孤独的诗,满腔话语无法诉说,压抑的情绪最终都会由泪水发泄而出,可我们难道真的就这样沉溺于孤独与泪水中了吗?
人生这首孤独的诗,可以像李义山那样描绘出一个“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软弱的、苍白的、无能为力的世界,我们在这首诗里,也可以像他那样,用泪水灌溉伤口。因为李商隐一无所有,他只能从自己心里酿出泪水,反过来滋养、滋润他受伤的伤痕。然而,泪水是有腐蚀性的,由泪水浇灌的伤口只会越来越痛。
人生这首孤独的诗,也可以像陈子昂那样描绘出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天地之悠悠”,我们在这首诗里,也可以像陈子昂那样,用泪水给予自己及后人以力量,像鲁迅的呐喊,用来聊以慰藉那些在孤独里前行、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于是我们流着泪,也可以大步往前走。
人生是一首孤独的诗。我们注定孤独,但未必不能沐浴阳光。面对孤独,你会如何书写你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