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灾区百姓称为“军妈妈”的刘艳芳
刘艳芳,沈阳军区201医院手术室护师,去四川抗震救灾时正在哺乳期,女儿刚刚八个月。在四川共工作66天。
刘艳芳所在的青川野战医院旁临建的一户灾民家里有一个七个月的女婴,妈妈因为地震的惊吓和地震初期物资紧缺,突然没有了奶水,孩子因为饥饿不停啼哭。得知这种情况,作为母亲的刘艳芳,便用自己的奶水喂养这个孩子,直到她有了奶粉。
地震期间,有15个宝宝在青川野战医院出生,其中早期有两个婴儿的母亲没有奶水,家人没办法只好给婴儿喂水喝,术后随访后知道这种情况后,刘艳芳也给这两个小婴儿哺了乳,有了奶粉后才停止。
青川电视台、四川卫视、中央军事频道、中央新闻频道相继做了报道。解放军报、前进报、华商晨报、广元日报、成都华西都市报、辽阳日报、军事之声电台和辽阳电视台也先后采访报道。
在青川,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刘艳芳为“军妈妈”。
四赴抗震救灾一线的院士——卢世壁
卢世壁,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家。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批批医疗队紧急开赴救灾前线,在众多救死扶伤的医疗队队员中,有位年近八旬的老专家指挥若定,挽救无数群众于危难之中。他就是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骨科专家卢世壁院士——灾区年龄最大、级别最高、参加抗震次数最多的医疗队队员。
地震后,卢世璧立即向医院党委申请到抗震救灾一线参加医疗救治工作。院领导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又身患癌症,劝他在北京指导救治工作。女儿卢静也劝他:“爸,妈妈刚刚去世,你一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好,每天还要吃药,就别去一线了。”卢世璧执意要去:“我参加过3次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对地震伤有抢救经验,这个时候,我必须要到一线去,尽最大能力为灾区群众服务。”
在医院尚未答应他的请求前,卢世壁抓紧时间为医院即将奔赴一线的骨科年轻医生上了一堂骨伤治疗课。刚讲完课,就接到医院同意他去一线的通知。卢世壁匆忙赶回家捡了几身衣服,来不及吃中饭就回医院随队出发了。在去机场的车上,卢世壁换上了医疗队的统一着装--迷彩服。到达机场后,他才匆匆扒了几口盒饭。从接到出发命令至赶到机场,卢世璧仅仅用了1个小时。
卢世璧给灾区人民带来的不仅是高超的医疗技术,还有一种心灵的抚慰,以及战胜灾害和伤病的信心。
当有人问卢世壁:"您当初执意要去一线,就没有一些顾虑吗?",他的回答斩钉截铁:“我不仅是一名院士,首先更应该是一名战士!”
救灾第一线的院士——陈香美
陈香美,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肾内科主任
5月14日,内科肾脏病学专家陈香美接到中央军委和总后命令:马上赴四川参加医疗救治工作。军令如山倒。没有来得及回家,也没有做任何的准备,作为一个军人,她直奔机场,飞赴成都。
32年前,陈香美曾作为医疗队的一员,参加了对唐山大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她已积累了丰富的震区伤员的救治经验。
陈香美每天和其他医务工作者都要工作到半夜,并要在都江堰灾区等地展开巡诊。“责无旁贷,非常光荣,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陈香美说。
卢世璧和陈香美遇到的一个共同的难题是,此次大地震造成的挤压综合征的伤员很多,这些伤员肢体被重物长时间挤压以后造成肢体缺血,是否需要截肢,如何防止肾功能衰竭,成为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难题。
卢世璧和陈香美等组成的专家组,联合多个学科,组织优秀的护理队伍,采取多种先进的医疗手段积极抢救病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因伤员肾脏衰竭而导致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