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舒服,就先科普一下前面章节里的一些学术名词。
白垩纪:白垩纪(Cretaceous)是一个地质时代,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
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80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
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白垩纪的缩写记为K,是德文的白垩纪(Kreidezeit)缩写。
同位素检测:所谓放射性同位素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一些最重的元素,会发出三种辐射。而同位素断代法正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周期。
蜕变也叫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即表示衰变的快慢。不同原子半衰期有很大差别。
在考古学上,通过用常规的放射性衰减技术法测量C14的丰度(多少)。
C14的含量与C为标准进行比较,就可推知该样品的年代了。
这就是所谓的碳十四同位素断代法(也称同位素检测法)。
实际上,鉴定古地图可以用超灵敏的加速器质谱技术,其技术也是建立在同位素检测原理上,但要先进很多。
质谱技术测试时间更短,精度更准,相应的测年误差为正负50年。
星云(Nebula)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
它们的主要成份是氢,其次是氦,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1990年哈勃望远镜升空以来的研究还发现含有有机分子等物质。
星云(源自拉丁文的:nebulae或nebulæ,与ligature或nebulas,意思就是云pl.)是尘埃、氢气、氦气、和其他电离气体聚集的星际云。
原本是天文学上通用的名词,泛指任何天文上的扩散天体,包括在银河系之外的星系。
星云通常也是恒星形成的区域,例如鹰星云。
这个星云刻画出NASA最著名的影像创生之柱。
星际尘埃:星际尘埃是分散在星际气体中的固态小颗粒。
尘埃的物质可能是由硅酸盐、石墨晶粒以及水、甲烷等冰状物所组成。
星际尘埃是弥漫在太阳系的行星空间与其它行星系空间的宇宙尘(漂浮在太空中的小颗粒)。
溶洞: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园区内主要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夹泥质类岩石,碳酸盐岩为岩溶裂隙含水层,而其下伏紫色泥岩为隔水层,这样地下水在碳酸岩内储蓄时间长,可充分发挥溶蚀作用,加速岩溶地貌的形成。
钟乳石:当溶有大量碳酸氢钙的水溶液流到某一空敞的地方或受温度影响,碳酸氢钙分解,其反应式为Ca(HCO3)2=H2O+CO2↑+CaCO3↓,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生成钟乳石和石笋的溶洞都是石灰岩构成的。
洞顶有很多的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渗透出来。
每当水分蒸发掉后,那里就会留下一些石灰质的沉淀,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愈多,终于形成了乳头。
以后,乳头外面又包起一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就形成了姿态万千的钟乳石。
历史上的美国百年星舰记划:“百年星舰”计划旨在未来一百年内,探寻到一个商业模式,开发出成熟的长距离载人宇宙方案。
“百年星舰”计划于北京时间2012年9月7日获得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支持,并得到DARPA的资助。
2012年9月13日,相关人员将在休斯敦举行研讨会,开启这一庞大项目。
——转自百度百科。
注:如果您知道Doki或DDLC或许就能理解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