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运河旁边晃哒着,看着风轻轻摇着水,让停在岸边的船荡漾,看着游鱼借着荷叶盖着红红的夕阳。路过三两人家,黄昏依偎在矮墙旁边,连蝉儿它也不惊不扰。
他走到一处竹堂旁,看着堂前的婆婆在注视夕阳便说:“婆婆,这竹堂何时建的?”
婆婆回过神,笑呵呵地说:“公子,你可知这竹堂有个姑娘。”
那姑娘酿酒的技艺非凡,娘的最好的应该就是琼花房了。
每次她都会用她那小巧的手撑着材料,等上个几百个日夜,看着河边手拉着手的伴侣,她有一次坐船离开竹萱镇……
忽的,起了一阵风,婆婆不说了。
他想了想就跟那婆婆说:“阿婆,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
阿婆听到这句话,眼睛周围的皱纹舒展开了,笑了。
翌日
他来到竹堂
听阿婆絮絮叨叨……
那姑娘做的酒好喝是因为啊,她每次很细心,还总笑脸迎人,不管她有多伤心。
他看着竹堂外桌子上的酒杯,便问:“这酒杯她的吗?”
阿婆看向杯子说了几句话,但他没听请,大概杯子就是她的吧。
后来聊着,婆婆说,那姑娘当时是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二十八岁。
“每次……那姑娘都要等上许多时日,听说,她酿酒的材料都是自己种的或者是自己到山里面采来的,也不知道她跑了多远,毕竟这竹堂周围也没山。”日记中他这样写到。
阿婆继续说道:“那姑娘那次坐船出镇……
那日
晴光照着荷叶,荷叶载着夕阳,燕子叽叽喳喳飞入了路边书生的诗行里。
她看到此光景很是满足。
忽的,她看见,他拎着一壶酒,撑着一杆风凉,他看向了她,她霎时间脸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问到:“姑娘去哪里?琼花房,要尝尝吗?”
他只是尴尬地一提,却不知她记住了,后来,她又这时路过此地,他还在那里,提着一壶酒,看见她,说到:“姑娘真是巧。”
又一次,这一次她没有走,而是下船,提着一壶琼花房,说到:“公子,尝尝吗?”
他们在一起了,一直到冬天,他说商队要走,他随商队回去,他承诺她,回去一切都吩咐好之后会回来找他。
“那姑娘,很是满足……”婆婆讲到这里。
他扶起阿婆,阿婆走进竹堂,拿出一坛就。
用微颤的手拍了拍上面的灰,小伙子,你与我有缘,来,尝尝,说着婆婆走到桌旁,倒了两杯酒。
他不解,喝酒,不应该先温杯吗?
婆婆递与他,杯子很烫……
婆婆继续说:“她等啊等,琼花房的醇香过了,她还在等。”
说完阿婆又进了竹堂,背影,阿婆似乎在微微地都,白白的头发透露着哀伤,他又品,泛绿的酒杯已然微凉。
“即使如此,姑娘还是含着笑迎着过往的人,她等啊等啊,时光也晃啊晃啊,晃远了琼花房的醇香,她应该还没有等到那个人吧”
他日记又补上这段话。
最后,婆婆说:
“聚是缘应尝散是情应放”
唉,她是琼花,遇你,落成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