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校里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很普及了,但在当时,2013年的落后小县城里实属罕见。校长是一个教学思想开放的人,开始斥巨资投资教学设备。
传统的深绿色黑板被换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投影仪和显示屏的的黑板,正式完工的那天,全班同学都很激动,一调皮的男生走到讲台上,先用指甲把外面是塑料布揭开一点小口,然后迅速的撕扯下来。
“刺啦刺啦”的声音猝不及防的进入耳朵,同学们也都边捂着耳朵边声讨搞鬼的男生,原本就燥哄哄的教室更乱成一锅。
之后学校关于设备的使用,组织任课教师们进行了简短的培训,然后就是教学的“新阶段”。
作为文艺青年的刘老师在课堂之外放了好多影视作品,从宫崎骏的治愈系动漫到著名的《狮子王,从我国少林文化的到美国惊悚大片……课余时间各种影视剧充分增长了学生们对外面世界的浓厚兴趣,那些丰富多彩的剧情人生也作为一束光照进了苏如欢灰色的初中生活。
初中之前的苏如欢其实有梦想的,她喜欢画画,喜欢写作,梦想成为服装设计师,还有一个文学梦。但个子矮,成绩差造成的深深的自卑,告诉她你干什么都不行,就是不如人,别挣扎了,做一个平庸的人不好吗?
小学时候,因为喜欢画画,她在班里有一个兴趣部落,也因为画画好,她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获得周围人的称赞。后来才明白,称赞是骄傲和自尊的土壤。小学时因为上课画画被罚站的女孩子,到了初中又因为自卑而冷漠,收起了自己的热爱。
同时用文字记录心情的习惯也给弄丢了,没有什么开心的瞬间,只有表面云淡风轻,内心实则兵荒马乱。不爱说话的同时也放弃记录,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不开心,而且那么灰头土脸,满心伤痕。
刘老师的影视剧作为一种药在慢慢的疗愈苏如欢心中的伤痕,虽然收效甚微。
播放影视剧的同时,刘老师把学校废旧的图书馆清空,书籍全都挪到他的办公桌上,供同学们借阅。苏如欢去找刘老师借书,被留到办公室里接受了一番“审问”,刘老师问东问西,问家庭,问学习,问交际,问生活。骨子里的骄傲迫使她掩饰住自己生活的凌乱,最后苏如欢带走了一本《红楼梦》。
后来知道那是学校给每个班主任的任务,跟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很人性,可苏如欢还是那个样子,像极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黛眉微颦,少有笑语,一拢淡淡的忧愁挥之不去。
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提前早起跑操;课前各种班训、口号满天飞;一名同学跟别班发生矛盾,全班排队去道歉;力保深夜翻墙出去上网的同学……那年的初一班,是整个学校的奇葩一样的存在,刘老师那一年的陪伴,也是苏如欢此后很长时间都历久弥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总会有些新的感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