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说话心理学——刘文华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心理学 

沉默也是一种语言

说话心理学——刘文华

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往往一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话,伤害就不知不觉造成了、即使你本意不是伤害别人,却总是处处显示自己,把别人陷于被动、尴尬的局面,那就糟糕了。更何况在错综复杂的交际网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无时不隐藏着杀机和危险,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先例,更有祸从口中出、引火上身的酒桌之言。无心之言、戏言、多嘴之言都会随时带给你这样或那样的结果,造成上下级间的关系紧张、夫妻间关系不和、朋友间的误会、邻里间的矛盾等。所以,话不再多言多必失,聪明人都懂这个道理,绝不会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说废话上。

爱因斯坦在研究出相对论之前,默默无闻的在小镇上生活着,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他一心投入到理论的研究中,从不会为了自己的头发长短或者衣服的搭配而浪费时间。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位久违的朋友,朋友看见他不由边幅的样子十分吃惊,劝他注意一下形象,不要再憨的随随便便就出门,谁知爱因斯坦去回答道:“这有什么关系?反正这里的人都不认识我。”

他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一夜成名,可他还和从前一个样子,宁可把时间花在读书、拉小提琴上,也不愿意收拾一下自己的穿着,仍和从前一样随便、简单。一天,他又遇到了那位老朋友,老朋友看见他这副样子更加惊讶,劝他好好整理一下头发,换两件衣服改变一下形象,可爱因斯坦却说:“这有什么关系?反正这里的人已经都认识我了。”

想想看,如果爱因斯坦不是这么平静的回答朋友的提问,而是一大片的废话,那么出名之前,人家可能会觉得这个人真不安分,总是抱怨现状、想入非非;出名后,人家肯定以为他目日无人、自以为很了不起。所以,与其话太多给人留下把柄,不如沉默下来,给人家想象的空间,也避免授人以柄。

话太多会招致别人的反感,也会招致别人嫉妒。有时候也许你的话无伤大雅,可是为了表现自己而处处张扬的人,也会给人华而不实、聒燥肤浅的感觉。滔滔不绝的把自己的优点、缺点全部暴露,可能也算是实在,算是一个优点,但对那些不熟悉的人或是无关紧要的人表达的过分了,也就失去了神秘感,让人一看到底不仅显得内涵不够,还可能让人怀疑你腹中空空。

有些话可能有些庸俗,但细细想来却是不破的真理,如“做人留三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于张扬,开口便喧宾夺主、口若悬河,即使你真的有真才实学,也难免令人厌恶。不如恰当的沉默,保持内涵,让人感觉你高深莫测,成熟稳重。凡事在心不在口,如果你平时不显山露水,说话不多却思路清晰、言之有物,令人如沐春风。那么,在关键时刻,那些平时吹擂的人反而会各个退后,让你站出来真正解决难题。这时候别人一定非常惊喜,着实佩服你的能力。当然,我们推崇的沉默是忸怩作态,而是拥有真正的内涵,而拥有真正内涵的人通常也明白保持沉默的道理。

过去,心理学家常常认为人们应该把自己的心里话讲出来。但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时更需要忍耐和沉默。沉默不是无奈,更不是软弱。有时候,不说比说更有威力。

狭义的沉默是指一言不发,缄口不语;广义的沉默则是不通过语言,而是运用目光、神态、表情、动作等,间接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沉默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沉默可以避免冲突升级;第二,沉默可以做暗示性表态。正如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所说:“沉默蕴含着一种艺术,沉默也蕴含着雄辩。”

上一章 莫失言,透过现象看人心 说话心理学——刘文华最新章节 下一章 赞美心理,人人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