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终于没能熬住而驾崩,朱瞻基决定违背爷爷的意思,把大权夺回来,他不能让朱高煦知道这个消息,于是控制住给朱高煦报信的人,再拟旨让朱高煦他们继续出战瓦剌。
樊忠见朱瞻基拟假的圣旨,生气拔剑指责朱瞻基忤逆,杨士奇只好拿出匕首架在樊忠的脖子上,朱瞻基指出,他是太孙,朱棣的圣旨也是让太子继位,而他这样做是想保住大明的根基,不能让大明再起祸乱。
樊忠感激皇上对他的救命之恩,听朱瞻基和杨士奇一席话后,才觉得应该配合他们,便答应按照朱瞻基的话去做。
朱瞻基下了一道圣旨,让朱高煦和朱高燧继续与瓦剌等部征战,可他们听了圣旨都觉得有些奇怪,便带兵来到皇上的军营想要探个究竟。
于谦到军营门口拦住了朱高煦和朱高燧,声称要进去通传,樊忠则在他们进营时撤掉了他们的兵器。
朱瞻基在营帐外等着,声称朱棣在跟杨士奇谈事情,让朱高煦和朱高燧在门口等着,然后又上演一出杨士奇劝朱棣退兵被赶出来的样子,假装朱棣在营帐内乱发脾气,跟往常一样不停往外扔东西,好让朱高煦他们不敢往里闯。
朱瞻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要朱高煦和朱高燧真的往里闯发现了皇上,就马上诛杀他们,幸好他们怕惹怒皇上,灰溜溜地走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出了军营后,还是觉得事有蹊跷,只是没有任何证据,他们也只能暂时离开。
朱瞻基连夜从边关赶回了京,悄悄地进了孙若微的房间,让孙若微为他打掩护,带他去见朱高炽夫妻。
朱瞻俊正因为父亲的病,觉得十分烦恼,父亲卧病在床,母亲忧伤不已,哥哥在前线生死未卜,而自己什么都做不到,能做到的就是床前尽孝,所以这几天可以说是寸步不离的陪伴着父亲。
胡善祥被朱瞻俊赶去应付,皇宫里那群恨不得太子立刻驾崩的人,胡善祥对于应付这些人,那是颇有手段,再加上她的姑姑胡尚仪,也没多少人敢来太子宫中再寻麻烦。
朱瞻基深夜进了父亲的房间,把皇上驾崩的消息告诉父亲和弟弟,同时将皇上身前的旨意,也如实告诉太子。
太子听到皇上的意思,也觉得皇上的安排非常合适,因为他们确实打不过朱高煦,可朱瞻基却不想这样活着,不想被囚禁在南京一生。
皇上身体差,他没有力气跟朱瞻基多说,朱瞻基则非常激动地,想要逼朱高炽振作起来,准备登基的事谊,朱瞻俊觉得哥哥有些偏激,想要和哥哥反驳一二,朱瞻基压根不管弟弟的想法,下定决心要搏一把。
太子咳得说不出话来,朱瞻俊反驳哥哥,反被哥哥训斥,胸无大志,太子妃只能帮太子说,表示她会教训朱瞻基,让太子放心养病。
太子妃把朱瞻基叫出去,想要教训朱瞻基,朱瞻基则直接跪下磕头,想要求母亲成全他,可这一磕磕得头破血流直接晕了过去。
朱瞻基昏迷醒来,马上就问了父亲的病情,孙若微于是怪责朱瞻基昨晚那一闹,让太子又吐了不少血病情加重了,而且不该那样对待自己的弟弟,要知道朱瞻俊也许没有朱瞻基那样的宏图伟志,但是对待家人他却是全心全意的。
孙若微说了太子的病情之后,又把那一日朱瞻俊要替他从军的话说了出来,看朱瞻基陷入了沉思之后,她把知道的国事全部告诉朱瞻基,好让朱瞻基可以跟她分享心中的苦闷,同时也想告诉朱瞻基,让朱瞻基知道,太子已经同意朱瞻基的决定,并做好了全家人陪着朱瞻基一起承担这一切。
朱瞻基去见太子,朱瞻俊因为昨天哥哥的话显得有些沉默一言不发,只是坐在父亲身边,太子则认真地质问朱瞻基,是否皇上真的驾崩了,得知朱瞻基的计划后,太子只能做好全家一起陪葬的准备,按照朱瞻基的计划执行,同时要求朱瞻基控制住军队之后,一定要恩威并施,不能追究其过失。
朱瞻基想尽快办完父亲登基一事,最好在三日之内完成,因为他还要回榆川去解决别的事情,临出门的时候把弟弟喊在了身边,诚挚的向他道歉,朱瞻俊没有想到哥哥也在为昨天的话反思。
朱瞻俊想了想对朱瞻基说的:哥,昨天你说的话我想了想,也许我真的是胸无大志,我只想全家人和和美美的永远在一起,虽然我不懂哥哥的想法,但是我知道哥哥是为了天下,为了黎明苍生比我这等小爱更加让人值得敬佩,哥作为你的弟弟,也许我帮不了你什么,这让我时常感到十分愧疚,我只能说一句保护好自己,父亲这边有我,放心。
朱瞻基认真的看了看自己的弟弟,也许就像妻子所说这个弟弟,真的在自己没有发现的时候成长了,他在为这个家考虑,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朱瞻基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