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外界的敌意与批评时常如一团火焰,将我灼伤。
我没有主见,没有意志,缺少与外界对抗的勇气,没有辨别自己的能力。世界于我像一片充满迷雾的森林,我看不清它,也看不清自己。行走的路途中,任何微小的事物都能将我绊倒,此后便是陷入自我怀疑,久久挣脱不开。
学校是一个热闹的地方,但它同时也盛产孤独。
初中时期是我最彷徨无助的时期。内向程度胜过任何人,心扉难以向外界打开。那会儿说话甚至还有些结巴,上课回答问题也很难。别人轻而易举从嘴中吐出的字,我得花很大力气才能说出来。
老师上课点名回答问题,班里最紧张的恐怕永远是我。并非问题有多难,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话使我紧张。虽然我小心翼翼地说了,但说话结巴仍旧带给我窘迫。
一下课我便假装趴在课桌上睡觉,因为我害怕别人谈起我,害怕面对下课后教室里的热闹。
热闹都是他们的,不是我的。
曾经无数次听到别人的嘲笑。
曾经无数次听到别人把我的窘事作为活跃气氛的段子。
有人在班级春游的时候模仿我,模仿我说话时的样子。那种吃力的样子、磕磕绊绊的状态、狼狈不堪的模样,都模仿得全然一样。
他模仿得越像,我便越悲伤。
当所有人都把我列为嘲笑对象时,我确信我被世界抛弃了。
所以我只能趴在课桌上睡觉,假装听不见、看不见,假装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后来,我遇到了我的语文老师。
她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她从不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她也是那时唯一真正理解我的人。她会给我的作文写很长的评语,有时是写作建议,有时甚至是她的观点和感受。每次看到她的评语,心里都很温暖。
有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她觉得我写的东西很细腻,有灵气,想让我做语文课代表。
从那以后,我便感觉自己有了依附。
年少的心灵,有时候能坚硬如钢铁,有时能脆弱如棉絮,关键看你碰见了什么。
得到老师的认可后,长期风雨飘摇的内心终于获得一丝平静。
她对我说过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越多人讨厌你,你就越要喜欢自己。他们讨厌你讨厌得越彻底,你爱自己就要爱得越充分。要知道,你对你自己很重要。”
当她的这一整句话脱口而出时,我竟然有落泪的冲动。
我开始很用力地活着,坚忍地活着,奋勇地活着,不在乎旁人无谓的目光,只关注自我内心的感受。
人生有一个好的导师,遇到一个有趣的人,何其幸运。
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执着于两件事:一是作文,二是演讲。参加了大大小小的作文比赛,收获了大小不等的奖项。
初三时,终于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散文。
收到稿费的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虽然只有100元,但值得我为之雀跃三天三夜。
我用稿费买了一个大西瓜,放在了语文老师的办公桌下面,她后来还给了我。
那段时间,为了克服说话结巴,我也开始试着当众演讲。
这对我来说格外艰难,但人如果不离开舒适区,就永远无法获得质变式的进步。
后来,我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拿到了中学组的亚军。这个成绩放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一个内向至极的人参加演讲比赛,还拿了奖,人生真是包含着无限未知,成果的滋味也确实妙不可言。
一个人长期做的事情,决定了他能拥有怎样的气质。演讲和作文这两件事,改变了我许多。
一点一点的成就,少年时代的小满足,都给了我自信,将过往的阴影一一涂抹。
嘲笑声没了,厌恶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人际关系的反转,是同学们的拥抱。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历经迷茫期的黑暗,总算能看清一些事物的本质:世界之于我,外界之于我,敌意与质疑,口水与叫骂,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真正明白自己的所求,真正了解自己的爱憎,真正开始喜欢自己、爱上自己,这些事情,才是属于自己的终身大事。
这是一个极易招黑的时代。
人人都在自己的那条路上往上爬,爬得越高,就越会暴露在众人的视野之下。
那些前人都会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做好自己最重要,不要管他人的眼光。
因为大部分时间陪伴自己的,都是自己,从来不是别人。
我曾经收到过一封读者来信,她是一个孤独的女孩,深陷于被他人指指点点的痛苦中。
敏感、无趣、不自信、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这些都是年轻人的通病。
这个姑娘在一所二流大学上学,大二谈了一个男友。初恋的她,把自己最美好的情感与憧憬都投射在了这个男生身上。大约谈了三个月,她才知道,这个男生是有女友的。
在恋爱的人的世界观里,脚踏多条船者往往位于鄙视链里的最下层。
姑娘也很果断,提了分手。让她没想到的是,那女友把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在众人的理解中,姑娘反倒成了破坏他人情感的坏女人。
她一度深陷失眠与焦虑的痛苦,虽然自己知道事情的真相,却又百口莫辩。
在学校里,她无心学习,一些掏心窝的话也无人诉说。甚至连曾经关系很好的室友,都主动疏远了她。
她甚至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她用文字告诉我,她已经好几天没好好吃饭了,一旦想吃饭就暴饮暴食。时常感到周围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所以她开始恐惧社交。删除了社交网站上之前的所有动态,她害怕把自己的面貌与生活展现在别人面前。
她给我写了很多信,言辞中多有激烈之处。那种悲伤的基调与负面情绪,通过纸面也能感受到。
这个姑娘的事,让我想起儿时的过往,自卑的曾经。
面对流言蜚语时,人会有两种反应:一是吸收,二是无视。前者是把他人的看法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后者拥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所以自然可以忽视他人的评价。
前者活得劳累,后者活得聪明。
后来,我给那个女孩回了两封信。第一封,跟她讲了我儿时的故事。
第二封,告诉她,人应该拥有自己的评价体系,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与好恶里。告诉她,无论人生走到哪一步,都不要忘记爱自己。
爱自己,尊重自己,是勇气,也是能力。
所以,那个女孩儿好了吗?
好了,好得很彻底。
半年后,她寄给我一封信,里面还有一张近照。
那张照片上的女孩,长发飘飘,妆容精致,笑容澄静,背景看样子是欧洲的某个小镇。
信上她告诉我,谢谢我的回信。
她经过了那段时间的沉沦,才发现爱自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
刘瑜有句话,说得极为漂亮: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我们的余生已太短暂,人有时需要明辨,哪一种人对你而言是癌症,哪一种人对你而言只是喷嚏。何必把流言记挂在心上,把它当屁放了,当喷嚏打了,人才不容易得病。有时间关心别人讨厌不讨厌你,不如自己活得精致一些,不如积极地去探索世界、去结交一些真诚有趣的朋友,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让平淡的生活可以变得妙趣横生,放大所有的快乐,削减一切烦恼和忧虑。
即使没有遇到一个有趣的人,就算一个人孤独着,也要好好爱自己。就像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的一句话: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用这句话,在此与世间的每一份孤独共勉。
不要为了有趣而有趣,你需要迎合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