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康熙皇帝驾崩后第七天,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
登基典礼当天清早,由担任禁卫军的步军统领衙门的兵马驻守紫禁城各门。内阁和礼部、鸿胪寺的官员在太和殿的御座之南正中间陈设放置宝玺的宝案,
随后陈设放置群臣所进表文(颂贺之词)的表案于殿内东间之南案。
陈设放置诏书的诏案于东间之北,然后
又设放置笔砚的笔砚案于殿内西间,
最后还另设一黄案于殿外丹陛上正中。由銮仪卫的官校陈设卤簿(卤簿即皇帝使用的仪仗。)于太和殿前及院内。
十一月二十号这一天,从太和殿前到天安门外御道两旁,都陈列着庞大的卤簿和宫中乐队,气氛十分严肃。卤簿在典礼中只是陈设,显示典礼的隆重。
另外在太和殿东西檐下,还设有中和韶乐乐队。
这一天一大早,登基大典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礼部尚书奏请即位。身穿白色孝服的胤禛先到康熙皇帝,灵前祇告即将受命,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到侧殿更换皇帝礼服。皇太后也回本宫换上礼服升座。胤禛到皇太后宫行三跪九叩礼。
谁知道到这时候德妃竟然又开始闹幺蛾子。
在胤禛派人去请她受礼的时候,德妃却拒绝接受朝贺,反而丢给来请她的内务府官员们一句冷冰冰的话,
德妃皇帝诞膺大委,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概免行礼!
这话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皇帝继承大统,当然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和祝福。但是你们向我行礼,没那个必要,也跟我毫无关系。
德妃用这种理由拒不接受皇帝给自己行礼,害得登极大典差点都开不了场,
为了能让登基大典顺利举行,朝臣们连番劝说德妃。最后连八阿哥都出面了。德妃才勉勉强强接受了胤禛的跪拜礼。
德妃我亦无可如何。
胤禛道德妃宫中行三跪九叩大礼之后,由乾清门左门出,乘金舆,后扈大臣在前引路,豹尾班、侍卫等随行。到保和殿降舆,先到中和殿升座。在典礼中执事的各级官员向胤禛行三跪九叩礼。
礼毕,官员们各就各位。礼部尚书再次奏请胤禛即皇帝位。翊卫人等随胤禛御太和殿。胤禛升宝座即皇帝位。
这时后,按一般典礼规定,应该由中和韶乐乐队奏乐。但是由于还处在国丧期间,按规定音乐设而不作,只在午门上鸣钟鼓。
雍正帝即位后,阶下三鸣鞭,在鸣赞官(司仪)的口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礼。
典礼当中,百官行礼应奏丹陛大乐,此时也一样设而不作。群臣庆贺的表文也进而不宣。
登基大典最后要颁布诏书,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秉承天地、祖宗意志,君临天下,治理国家,并发布施政纲领及大赦令。因此,颁诏仪式亦庄严而隆重。
胤禛(雍正帝)我大清得皇天之祐治理天下,朕即帝位年号雍正,以后必定效仿皇考,朝乾夕惕、兢兢业业,以期人民乐业海宇生平!
十一月二十一日,雍正皇帝颁布诏书,八贝勒胤禩加封为和硕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
十三阿哥胤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户部三库。加议政大臣。
隆科多袭一等公,授吏部尚书,晋升太子太保、领侍卫内大臣,其原领京师步军统领之职,仍由该员兼任。
大学士马齐着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寻命承袭其祖哈什屯一等男爵,合新给世职给二等伯爵。
召抚远大将军胤祯回京奔丧,西北军务暂由皇亲辅国公延信代理。以辅国公延信为西安将军,署抚远大将军事。
诚亲王胤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上,准之。并特准胤祥无须改名,胤祥固辞。皇十四弟胤祯因两字读音皆同,改名允禵。
命兵部尚书白潢协理大学士。以杨宗仁为湖广总督,年希尧署广东巡抚。
雍正初年到三年,怡亲王胤祥开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处理康熙、孝恭仁皇后丧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
雍正三年底,会考府解散、总理大臣卸任,胤祥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圆明园的八旗禁军,办理胤禛藩邸、陵寝事务,密谋筹办军需,还要承担皇帝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代行祭祀等诸多差务,可谓职任繁多。
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
胤禛(雍正帝)“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