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争议,我想说
一、张云雷的成名是偶然也是必然
张云雷的成名效应,似是给相声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这种爆发式的生机也给其他相声演员带来了模糊的认识。以至于一些人盲目跟风,争抢式的扎入其中,抢关注,抢粉丝,抢资源。在心态上,更加注重自己的吸粉能力,而不是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一些年轻演员更是在表演上开始媚粉,作品浮躁中带着不安。他们一边享受着粉丝效应带来的福利,一边又仓皇于粉丝的流失,一边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想要改变,一边又难以放下粉丝追捧带来的心理满足,这种矛盾的状态在于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不足。
张云雷的成名不是他们认为的那么简单,也不是能轻易复制的模板。
张云雷的成名是偶然的。一首改编的北京小曲《探清水河》,在偶然的时机,适合的平台,以点带面的爆发出来,在互联网上形成了极为广泛的传播和轰动效应,也有了张云雷所谓的“一夜成名”。
张云雷的成名是必然的。成名的起因《探清水河》在2018年大火,但这首小曲却是张云雷在2015年改编而成。满怀理想的少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在多少个舞台和演出中唱过,谁又知道呢?这些词一遍遍在舌尖滚过,这个曲调一遍遍用深情熨过,长久的打磨不负这一刻的出彩。唯有耐得住等待,才能看得到成功。
张云雷的成名可谓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如果张云雷只单单靠一首小曲,那么他红不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吸引不了这么多观众。在他的成名之路上,自幼锤炼的传统文化曲艺功底成为了他最大的依仗和优势。
二、张云雷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张云雷的成名与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他自幼学艺,传统曲艺功底扎实。京韵大鼓、太平歌词、莲花落、京剧、评剧等曲艺,都是他的强项。尤其是太平歌词《白蛇传》、《太公卖面》、《鹬蚌相争》、《韩信算卦》等等,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更是被称作“少年太平歌词老艺术家"。
他的唱,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因为张云雷的唱功了得,时常被人夸赞唱得好,而忽略了他相声说的也好的事实。我们不能因为他唱的好,就去否定他的说。好似拉低他的相声水平,就能掩盖大家都不会唱的尴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张云雷的相声水平一直被各种人恶意拉踩着。
1、从听觉之美上来看
侯宝林先生在《相声的表演》一书中写到:“相声演员说话咬字、发音不但要正确,而且要美,不仅使人听得见、听得懂,而且要好听,给人听觉上一种美感,吸引人爱听。”
从德云社的早期视频中可以看到,张云雷从小是在师父郭德纲身边耳濡目染下成长起来的,在说和唱上,更是郭德纲先生一字一句教出来的。
张云雷从小在师父的严厉要求和教导下,打下了十分扎实的功底,在吐字发音上非常讲究。小时候演唱的太平歌词,嗓音洪亮,口齿清晰,韵味十足。就算经历倒仓,他的嗓音虽没有小时候那么洪亮,却多了一份醇厚的音色出来,演唱起来有一种独特的优美圆润之感。
在年轻一辈的相声演员中,唯独他吆喝的《卖药糖》和《十三香》娴熟流畅,韵律十足,悦耳动听。
他演唱的太平歌词更是字字入耳,句句讲究。一张口便让人觉得婉转动听,让人不自觉的想要跟着一起哼唱。他演唱的京剧,易懂易学,音色唯美,连一向不爱听戏的90后、00、10后,都被他的唱腔吸引着,跟着他一起学唱。作为一个相声演员张云雷能把京剧唱的让年轻人“听”进去,然后跟着一起“学”和“唱”,这本身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所以,我们看到了几千人一起合唱太平歌词《白蛇传》和京剧《锁麟囊》的场面。在张云雷的传播和带动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平歌词”和“京剧”被大众熟知和喜欢,并成为当下年轻人纷纷学唱的一种文化新潮流。
张云雷的嗓音有一种独特的,引人入胜的魅力。无论是他演唱的太平歌词,还是京剧、评剧,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大规模的学唱热潮。在微博“跟张云雷学曲艺”话题中,阅读量高达8亿次,讨论量高达32.3万次。更有贴心的网友整理出张云雷的传统唱段合集,方便大家学唱。这种由张云雷引起的,粉丝自发组织的大规模对传统曲艺的学唱,难道不是张云雷为传统文化传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吗?
张云雷除了作为传统曲艺传承人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歌手。从他2019年1月份发布的第一首歌曲《毓贞》开始,一直截至到目前,在国内数字平台的销售额上排名第九位,可以说这个成绩是非常喜人的。听张云雷演唱的歌曲总能给人以触动,很多人在听过他演唱的歌曲之后,都给出了相同评价,就是“共情”。演唱者唯有“融情达意”,听者才能“共情”。
2、从表演之美上来看
郭启儒先生谈相声表演经验时讲:“相声演员的舞台形象必须给人一种美感和亲切感”。侯宝林先生也讲到:“相声表演要讲究美”。
在相声行业里,一直以来被分为四种表演风格,即“帅、卖、怪、坏”。
侯宝林先生在《相声的表演》一书中对相声演员表演风格中的“帅”做了这样的表述:“帅”的意思是潇洒、漂亮,给人一种美感。比如,一出台演员走路落落大方,没有丝毫造做的感觉,说话俐落,动作干净,态度亲切,声音悦耳,从这许多方面,给观众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在《相声那些事》一书中也有相同的阐述:“帅”即是表现美的反映形态,经过艺术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演员,表演起来形体潇洒大方、语言谐趣横生、声音运用自如、表情自然生动,给人以美感。
从以上理论来看,张云雷的相声无疑是“帅”的表演风格。
因此,那些从“卖、怪、坏”的角度来诋毁张云雷相声水平的人,就显得有点可笑了。
如何塑造“帅”的舞台形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表演上不能低俗,不能媚俗。即使是立意美的作品,如果没有形式美体现,美也能转化为丑。
在这一点上,张云雷却做到了恰到分寸,恰到好处。
张云雷对舞台有一种极致、完美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他对舞台表演的把控和角色塑造的一丝不苟上。
在相声舞台中,《汾河湾》作为一段传统相声,主要考验的是演员腿子活实力。在这段相声中,很多年轻演员在造型上大多采用的是以手绢包头,或以手绢勒头,来塑造柳银环这个女性角色。用“丑”或“滑稽”的造型,给观众一种反差的人物形象来达到“笑果”。在表演上,也仅仅是以男性的形体夸张和搞怪动作来进行笑料的延续。
张云雷在这段传统相声中,去掉了舞台上已形成的“丑态化”表演形式,重新对柳银环这个女性角色赋予了“美”的诠释和演绎。在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恰到好处、恰到自然地表现了柳银环的女性美。
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曾说过:“美”最可怕的敌人是“媚”。张云雷在对女性角色塑造的把握上,真正体现了他在舞台表演和角色塑造上的天赋。这种天赋来源于他对艺术方向的感知,对艺术创造的极致追求和分寸感。所以,在相声舞台中,他所塑造的女性角色,让人看后既不觉得媚,也不觉得俗,清新艳丽中带着优美,如初雪后的梅花,娇艳中泛着清冷,自有一番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疏离之美。
张云雷结合自身的条件和气质,通过恰到好处的舞台表演和角色塑造,给观众呈现了一种高级趣味的审美欣赏。
可以说,这是张云雷对相声舞台做的最大的改变和贡献。他在传统相声以“听”为主的语言“笑果”上,又赋予了相声舞台以“美”的表演和欣赏。他的相声真正做到了让观众脱离“审丑”,走进“审美”。
美学家张世英先生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
我们知道,在相声舞台上,很多演员以“丑”或“自损”的形象表演和恶搞,来满足观众瞬间的发笑快感。但快感并不等于美感,快感只是人们感官上的刺激。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却热衷追求这种低廉的感官刺激。为什么?究其根源是因为人们对于审丑是本能,而审美却需要去学习。学习审美,需要个人通过对审美知识的积累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去提高的。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审美,学习审美?因为人们长期的审丑,带来的只会是低到毫无底线的下限,越来越难以满足的猎奇心态,以及对美好事物再也提不起半点兴趣的心理疲倦。所以,我们不能过度的去追求这种畸形的快感。著名诗人、作家蒋勋先生说:“这个快感可以有刹那的爽,可是结束之后往往会产生落寞跟空虚的感觉,那种空虚会变成无法弥补的黑洞。”
所以,相声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应当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创新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作品。或许,这就是相声演员为适应时代发展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当然,对于传统相声的改变和创新,很多守旧的人对此会抱有很大的抵触心理和恶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相声的改变和创新呢?
戏曲剧作家、曲艺作家何迟先生曾这样讲到:“我以为对于传统相声,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所谓入乎其内,就是要吃透传统相声是怎样以它的特有形式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熟练地掌握传统相声留给我们的那些技巧。所谓出乎其外,不受传统相声内容和形式的束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表现新内容的同时,创造新形式。”
由此可见,在对于传统相声的创新上,我们要怀着包容的心胸去看待,给其创新的沃土,而不是纠错批评的去抨击,把幼苗扼杀在摇篮里。
3、从人格魅力上来看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魅力的重点是“人格”。什么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在格局、胸襟气度、负责精神等方面的体现。
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态度和高度,一个人能不能走的长远,走的扎实,主要看他心中的格局。
在今年4月份的采访中,张云雷谈到复出时的目标时,说了这一段话:“我觉得不上品,我就不要了。以前觉得这些能让观众笑,我舍不得,但今年我必须要把这些割舍,宁可观众不笑,我也不能要不上档次的了。”从他的这段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格局和认识高度,即是对“上品相声”的追求。
在年轻一辈的相声演员中,张云雷是最先认识到相声舞台中存在的弊病,即演员在演出中过于迎合媚俗,迁就低级趣味。
常连安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让人想起来美,别让人乐完了后悔。”在《相声那些事》一书中对此做了这样的解释:“要让人想起来美”,乐完以后回味无穷。“别让人乐完了后悔”,感觉器官突然接纳致笑的刺激,虽然做出了笑的表情反应,可回味起来有失身份,有厌恶之意,要观众认同赞赏,乐完不后悔,得让人笑得会心,别让人笑得恶心。
在大多数相声演员还沉浸于制造低廉笑料博观众一笑的时候,张云雷已经清醒认识到演员如果只一味媚俗,将就市场的低俗趣味,相声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越走越没有发展性。所以,他明确了自己“上品相声”的追求,以发展的格局和目光穷途思变。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胸襟气度。格局大的人,往往心胸比较开阔,看待问题比较长远。相反,格局小的人,往往心胸狭窄,锱铢必较,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在张云雷追求“上品相声”的道路上,质疑有之,谩骂有之,拉踩有之,他却从来不去计较。就像他在采访中说的:“有那个时间,我还不如多琢磨几段相声。”因为格局大的人,心中往往有着远大的抱负,从不在细枝末叶上计较,只注重自己的真才实学。所谓"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一个人只有拥有宏阔高远的胸襟气度,才值得被人追逐。
一个追求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往往具有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
但是,又有多少人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呢?俗话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不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也不把他人的成就视为自己的功劳,即敢于担当,又勇于负责,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具有高贵人格魅力的人。
张云雷就是这样一个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人。因思虑不周,他在2018年的某部作品中不当使用了“唐山、汶川、玉树”等地名。经媒体指出错误后,他立即第一时间进行了诚恳的道歉。在全网的恶言恶语中,不逃避,不推卸,敢于自我承担,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左传》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不怕犯错,而是犯错之后没有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勇于负责,勇于改正是一个人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更是一个人心理强大的表现。
张云雷在此次事件中,完全由他个人担负起来自社会的所有压力,独自承受了所有显性或隐性的网络暴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他难得可贵的担当和负责精神。
“言必行,行必果”就是负责精神的一种体现。勇于改正,贵在行动。我们可以看到,张云雷在五月之后的每一场演出中,他的进步之快是所有观众有目共睹的。他在用行动表明,他勇于承认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真正做到了有功从不独揽,有过从不推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谦谦君子之风。
人们总喜欢用“君子如玉”来形容一个男子的美好品质。玉代表着温润、温和,给人一种舒服、放松的感觉。让人舒服,是高级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菜根谭》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让人舒服的人大多本性纯真,待人善良,感情细腻,多念人恩,不道人非,不究人过。
让人舒服的人格魅力,不是圆滑世故和迎逢讨好,而是来自于自身的谦虚、内敛、温情和善良。张云雷就是一个特别让人舒服的人,在小细节上特别注重的人。他很珍惜粉丝的爱和心意,在每次公开读粉丝信的时候,就算隔着镜头也特别注重眼神的交流,让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被重视,被放在心上。让人舒服的人,会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在无形中关爱别人,张云雷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一个眼神或动作,就能让人感受到来自他最真诚的关心。让人舒服的人,从不会让他人难堪,苛责他人,常常在解决问题上善于以柔克刚,化解问题于无形之中。让人舒服的人,在大局上宽容博大,在小事上进退有度。只有做到了宽容博大,才会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豁达胸怀。
在大多数相声演员都在内涵或辱骂粉丝的时候,张云雷作为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相声演员,他却没有把自己的不足归结于粉丝,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调整,带领粉丝一起进步。
张云雷与粉丝的“交心”,真正做到了演员与“衣食父母”之间“不似家人胜似家人”的关系。他与粉丝之间的相处也是所有演员中最让人舒服的一种状态。
郭德纲先生经常说到:“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早年间,艺人在街头做艺吃饭靠得是有君子情怀的观众养活的,艺人累死累活的卖力,就有一些个围观群众看过了,笑过了,该赏钱的时候溜走了,留下来赏钱的人就是具有君子之风的人,此时看得就是自觉,就是人性。只要肯为你买票花钱养活你的就是衣食父母,哪有再往衣食父母身上标注“高低贵贱”的道理!
但我们在公众平台上总能看到一些所谓自我标榜的“艺术家”,“头头是道”的对衣食父母进行三六九等的批判。在《相声史话》一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相声是艺术,可会说相声的人未必就是艺术家。如今被戴上“艺术家”帽子的相声演员实在太多了,如果凡是会说相声的都被称为“相声表演艺术家”,那无疑也是对相声艺术的玷污。“艺术家”这三个字能不能担得起,是基于社会的评价。
但在如今的相声圈,批评粉丝却成了许多“艺术家”用来掩盖自己不足的遮羞布。而张云雷却掀开了这块遮羞布,为粉丝正了名。他在润物细无声中,教会粉丝怎么听相声,怎么学唱戏,怎么去互动,如何尊重传统。在全台演员合苏都凉掉的时候,唯独他的粉丝接住了;在很多演员还不会唱太平歌词的时候,而他的粉丝已经可以全场大合唱了;在很多人骂着粉丝恶臭的时候,他的粉丝张口就能唱上一段国粹京剧。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张云雷有一种传承精神;在对待粉丝上,张云雷有一种责任精神。在这两点上,张云雷做到了和谐共美,而且做的极为出色。我们也从张云雷身上,看到了他心底里的善良和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教养。
但凡有超强人格魅力的人,他们都注重自己在人格上的修养和自律,更注重锤炼自己的真才实学和立足本领。所以,人格魅力不是立人设就能立起来的,它需要甘于奉献的品质与精神,勤学善思的自律意识,高尚理想的人生追求,以及在谈吐举止上的长期修养。“容止可观,进退有度”,说的就是一个谦谦如玉,风度翩翩的君子,不仅有让人赏心悦目的风姿,更有一种洞明世事,却不圆滑世故的修养。
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软实力。
在今年文化遗产日,张云雷作为德云社年轻相声演员的代表参与了“非遗在身边”的宣传活动。从6月7号到9号,他在活动中演唱的评剧《花为媒》选段,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播放量达到1000万+,互动达到48万+。因此,他也获得了此次非遗宣传活动的“最佳传播奖”。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张云雷充分展现了他在传统文化传播和宣传上的强大影响力。
9月24日,张云雷在微博上以#守护野生大熊猫#项目爱心大使的身份,呼吁大家守护野生大熊猫,守望故乡山水田园。在微博“守护野生大熊猫”话题中,目前阅读量高达3.2亿次,讨论量高达55万次,已筹款307,013.23元,在捐榜单上,前五名为张云雷粉丝团。张云雷通过自身的公益行动,向粉丝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激发了粉丝积极参与公益的热情,这也是作为正能量偶像应该做出的榜样力量。
张云雷在人生格局上的追求,在胸襟气度上的宽阔,在负责精神上的担当,以及他在正能量宣传上的影响力,都是他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三、浅谈张云雷的上品相声之路
在很多文章中都对相声这样定义:“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但相声似乎一直和“雅”无关,反而一直被贴着“三俗”的标签,或者更确切的说德云社的相声一直被贴着“三俗”的标签。相声的“雅俗”之别,也一直是被人讨论的焦点,何为雅?何为俗?很多人在争论的面红耳赤之后依旧没有得出明确的定论。如果相声用下品和上品之分的话,无疑上品相声是靠近“雅”的那一方。
那么,到底什么是上品相声呢?上品相声之路又有多远呢?
1、上品相声要符合时代精神
在主流媒体对张云雷的报道中,都提到了“上品相声”一词,在文章中更是对张云雷走“上品相声”之路的决心进行了表扬。主流媒体体现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所以主流媒体对张云雷的客观评价与认同,都表示张云雷的“上品相声”之路是一条积极的,具有时代发展性的,符合时代审美的道路。
现在的相声演出一直是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迁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二是符合主流意识的。这两个方向看似没有冲突,其实却有着对立的矛盾与认识的局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相声不见得符合主流意识,符合主流意识的相声又不见得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所以,“上品相声”之路既是趋势,也是时代要求。
那么,什么是“上品相声”呢?上品相声就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时代精神为核心,继承传统相声中的优秀部分,去除其中的糟粕,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诠释,新的内涵,新的发展,使之成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能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相声艺术需要这样的结合,也需要这样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复兴,人们审美的回归,使传统文化以独特的魅力激发了年轻人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看到《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传统文化类节目大热,《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漫备受好评,这些都显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节目和作品中的独特生命力,更表明了只有挖掘历史和传统中“真善美”的文化精髓,才能符合时代审美,时代精神。而那些只是拿传统文化说事,其本质仍以娱乐至上,愚弄大众的节目和作品都扑了街。这也说明了国人在文化审美和欣赏水平上的提高,不会在为这些粗制滥造的节目和作品买单了。更说明了,任何艺术只要脱离时代发展,背离时代审美,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低俗、恶俗、媚俗的文艺作品得到遏制,文化市场得到了强有力的净化。今后,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在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上只会更加积极。而相声作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项艺术,更需要自我的规范和改进。相声虚假繁荣的背后就是与时代精神相脱离,不符合时代审美的要求,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被相声吸引来的年轻人在过了猎奇的心理阶段后,出现了大量的流失。
2、任重道远的上品相声之路
作为年轻一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相声演员,张云雷的粉丝受众年龄跨度之大,层次之高,范围之广,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这一现象表明了张云雷具有其他相声演员所没有的优势,就是多才艺吸引。有喜欢他相声的,有喜欢他唱小曲小调的,有喜欢他唱歌的,有喜欢他舞台表演的,也有喜欢他唱大鼓的等等,张云雷以不同的才艺吸引了社会各层面,各年龄段的粉丝。而吸引来的粉丝粘性极高,社会价值观成熟,经济能力足,这些都成为了他强有力的粉丝后盾。而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却是很多相声演员想复制却模仿不来的实力。所以,演员对粉丝的强大吸引力,不是靠哗众取宠立人设,而是靠自身优秀的真才实学。
张云雷自身所具备的才华也为他走“上品相声”之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上品相声”不是简简单单地喊个口号就能立住的,而是需要真才实学去支撑。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张云雷说出了要走“上品相声”之路,而其他人却说不出的本质原因。
张云雷的“上品相声”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何走好这条路,需要的正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分寸感。
如,在《国风美少年》中,张云雷改编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在年轻人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让很多年轻人第一次知道和认识了京韵大鼓的魅力。传统的东西怎么改编才能让现代年轻人不反感,又能接受,还不能失去它原来的本味。在对传统曲艺的改编上,既不能丢掉传统曲艺的核心内容,又不能只陷于流行的时尚元素之中,这靠得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和把握的分寸感。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原版是由人民艺术家骆玉笙先生演唱。在原版中,骆玉笙先生的演唱悲壮、苍凉,带着一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沧桑感。更有一种对祖国河山遭受践踏,中国人民为雪国耻而坚强不屈的深沉呐喊。
而张云雷对原版的改编,在保留了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加入当代流行元素。在感情上虽少了那种亲身经历战火的悲壮,却多了一份对祖国情深意长的抒情,更容易把现代年轻人的感情带入其中。
《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改编,将传统京韵大鼓与现代流行音乐融合,呈现了一出传统曲艺与现代音乐的碰撞,让人在燃爆的舞台与音乐中,感受了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让人听后耳目一新,既觉得传统味十足,又觉得时尚活力。也由此,很多年轻人被京韵大鼓的魅力吸引,开始翻找原版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甚至剪出了这两版的学唱合集。
而作为相声演出结束之后的必备曲目《锁麟囊》,张云雷在带领大家学唱的同时,无不时刻强调他只是学唱,没有专业剧团唱的好,更是希望大家多去听专业京剧演员的演唱。正是他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谦逊,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他在每一场的相声演出中都尽所能的去宣传和弘扬曲艺文化,带领更多年轻人愿意听戏、学戏,愿意走进剧院去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他不仅演唱《锁麟囊》,还在采访中告诉大家《锁麟囊》的故事和背景,让大家在学唱的时候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作为《锁麟囊》中的两个代表人物薛湘灵和赵守贞,一个仗义助人,一个知恩图报;一个宣扬了施恩勿念的仁爱之心,一个诠释了受恩莫忘的感恩精神。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与人为善”的中华传统美德。
追求“真善美”,是所有艺术创造的永恒价值。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当代文艺作品的创作中,如果背离时代精神,创作出来的作品只会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更会被这样的作品所扭曲。
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需要我们谨守传统,不忘初心,以追求高远的志向为目标,以崇高的理想为指引,融合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在张云雷追求“上品相声”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走上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路,有别于传统的路。“立足传统,开创流行。一腔孤勇,无畏风雨。”这就是他的相声之路。在这条上品相声之路上,他是以己证道的实践者,更是思危求变的先行者。
多少人在他实践出的道路上一马平川的前行着,成立粉丝后援会、出歌、拍杂志、上综艺、代言等等,这条有别于传统相声演员的道路在张云雷的趟雷下,为德云社其他演员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参考。
张云雷对于德云社来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在张云雷曝光量最大的时间段里,一个月的粉丝增长就达到了一百多万。大量粉丝的涌入,灌溉了德云社这片田,使德云社出现了短暂性的流量爆发,集中体现于德云社各位小角的迅速出名,各个小园子的极满上座率,和张云雷有关的话题频繁上热搜等等。而各个专场的异常火爆,更是让人有一种相声已经进入万象回春、繁华盛世的错觉。然而,随着流量涌入的平息,百花盛开的繁荣之下已然可以窥见一角的零落景象。
乱花迷人眼,欲望乱人心。在这场流量爆发的璀璨烟火之下,德云社又有多少人能够保持本心呢?这场由流量引发的利益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百态。
张云雷不同于德云社其他演员,或者说德云社再难出一个张云雷,更别提张云雷的成名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张云雷对于德云社来说有着转折性的意义。德云社作为民间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相声社团,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相声艺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样一个为传统相声艺术做出贡献的社团,却缺少主流价值观的认可,甚至一再被人贴上“三俗”的标签。而张云雷走的“上品相声”之路或许可以成为德云社衔接主流价值观的一个契机。
对于现在的张云雷来说,他在发展上却面临着诸多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德云社呈现出的非和谐因素,非专业团队,非大局观,都会成为张云雷发展路上的坎坷。在张云雷的定位上,德云社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是张云雷抢占的粉丝资源从来不是来自于相声圈,所以他和其他相声演员不同,更构不成内部竞争。然而,在“妖魔化”张云雷粉丝的舆论上,德云社内部的一些言论和做法却是落井下石的举动。对于刚刚得到主流媒体和社会大众关注的张云雷来说,“妖魔化”他的粉丝才是对他正能量偶像形象的最大打击。为了扭转风评,张云雷的粉丝自发发起了“学曲艺”和“做公益”两项正能量的活动,并以长期的坚持,得到了各类公益组织的感谢和认可,才把“妖魔化”的粉丝形象扭转过来。
张云雷作为为德云社引流最大的演员,拉踩张云雷及其粉丝都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更是不顾公司根本的、长远的、大局利益的行为。德云社内部这种不明智的行为在无形中消耗掉了大量粉丝的热情,所以,当张云雷的引流不再自动溢出时,德云社出现了流量的退潮。这对于德云社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但这种对粉丝情感消耗的损失又是无法弥补的。或许谁也没想到由张云雷引发的这场流量退的如此迅疾,如此快速。
二是张云雷走的不是一条传统的相声演员之路,更不能套用传统的宣传模式,在他非专业化的宣传上存在着很大的短板。多少艺人都是被经纪团队坑死的,粉丝行为偶像尚且买单,更何况是代表艺人的经纪团队。经纪团队是艺人对外工作合作、媒体宣传、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形象担当。就现阶段来看,张云雷还能够以自身的素养和情商来解决非专业宣传带来的拖累问题。但这不是个长久之计。
三是他自身的价值和对德云社的价值都被看小了。
1〉、在社会价值上,由张云雷正能量偶像效应引发的,粉丝大规模参与的“学曲艺”活动,得到了社会广大曲艺爱好者的踊跃参与,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曲艺艺术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由粉丝自发组织的公益捐助和公益行动,更是得到了社会众多公益组织的感谢和表扬,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正能量行动。
2〉、在个人价值上,张云雷作为主流媒体和大众认同的“曲艺非遗传承人”,承担着宣传和弘扬曲艺文化的责任。他具备其他相声演员在非遗宣传上所没有的强大影响力。
3〉、在商业价值上,从他这几次的杂志销量和代言来看,他有着一、二线明星的数据,更有着粘性极高的粉丝支持,这些都会成为他厚积薄发的冲力。
从他的影响效应来看,他的时尚代言和日常私服、配饰也成为了各大时尚博主关注的重点,这对他兼容传统和时尚的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宣传作用。更为他以后在多方面,多层次,高质量的代言上打下了基础。从他代言彩妆品牌稚优泉的数据和客户反馈上来看,在他以后商业价值的估算上可能会有一次全新的提高。
这次对“国货”品牌的代言,也成为张云雷树立正面品牌代言形象和公信力的一个重要点。更警醒张云雷在以后的品牌代言上尽量谨慎选择,以娱乐圈中的众多前辈为前车之鉴,不碰虚假代言。那么,张云雷树立起来的正面品牌代言形象和公信力将成为他最大的、且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张云雷在求索艺术的道路上,不仅要秉承虚怀若谷的胸怀,更要有锐意进取的品质。砥砺前行,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