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是2010.01.24,庚寅虎年,腊月初十,王姒梧,郭清淤正式拜师。
郭家一早就起来将客厅打扫出来,将拜师用的新茶,茶杯备好,客厅斜侧面向众人座位的香案上,早早地向关二爷敬上贡品,香炉也备好。
这场拜师礼,不光德云社师兄弟在,还特意请来了几位教好的老前辈们,做个见证。
张国立老师按辈分算是郭老师的师叔,他做的司仪。
仪式开始前,各位老前辈在左侧方,王家老爷子和九爷在右侧方;代大家都落座,郭老师和于老师才坐于上方,一左一右,面容表情,倒真有几分夫妻意味;其余师兄弟一一整整齐齐地站在老前辈座位后面。
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是诵拜师帖,国立老师:
国立老师“生汝者,父母;教汝者,师傅;常言道,投门报来路,请弟子诵拜师帖。”
清淤姒梧身着正红色大褂跪地,双手将朱红色,长八寸,宽五寸的拜师帖举过头顶。
两人双掌托帖,手肘平直,目光微垂,甚是恭敬。
郭清淤“徒弟郭清淤,今日愿拜在于谦师尊门下。”
王姒梧“徒弟王姒梧,今日愿拜于郭德纲师尊门下。”
郭清淤“徒弟郭清淤,诞于丙子鼠年腊月廿,生于天津,祖籍山西汾阳。”
王姒梧“徒弟王姒梧,诞于甲戌狗年七月初七,生于北京,祖籍北京。”
郭清淤“清淤久闻先生德艺双馨,仰闻观止,愿执弟子之礼,拜于门,奉恩师;遵师教,传师才,继师德;若忤逆不肖,天罚犯戒。”
王姒梧“姒梧早知先生德才兼备,久仰山斗,愿投身先生门下,秉承师训,修习品行,恭敬问道;若忤逆不尊,神讨背德。”
郭清淤“情出本心,绝无弄虚,白纸为证。”
王姒梧“话生吾真,毫不作假,朱帖为据。”
诵帖过程中,清淤姒梧一人诵一句,也得亏她们够默契,拜师帖倒是写得像事先对好词儿的一般。你一句不多,我一句不少,对仗也工整,场面很是妥帖。
国立老师“请长者接帖。”
郭老师、于老师离座,很是严肃地双手接过拜帖,放于案桌上的红木匣子中后,才将两人扶起。
国立老师“弟子向师者行大礼。”
国立老师“一拜,师道尊崇,立人立德。”
右手撩大褂,屈右腿,先下左膝,再下右膝,跪地,放袍,左手握拳,右手覆在其上,顿三秒,撤拳,双手伏地,磕头。
一拜礼成,俩人起身。
国立老师“二拜,传艺授业,教化解惑。”
国立老师“三拜,感念师恩,天地为证。”
如一拜,后两拜,姒梧清淤没有偷工减料,一个步骤都没落下,这一套三跪拜简直是行内礼节标本。
国立老师“请师者回礼。”
郭于二位老师,起身将案桌上的盒子递给姒梧清淤。
盒子里装着的是葱、芹菜和龙眼干;
芹菜象征勤劳,葱象征聪明;
龙眼干象征着开窍生智,而相声最要紧的便是开窍,开了窍,离成角儿也不远了。
姒梧清淤上前一步,弯腰,双手接过盒子后,有退回原地;
陶阳和郭奇林这时上前,又接过来,先替她们俩保管着,后边的礼还没有完。
国立老师“请弟子为师者敬茶。”
姒梧清淤各取一盏国立老师托盘里的清茶,双手端茶,跪于郭于二位老师跟前,双手奉茶过头顶,敬上。
郭于二位老师双手接过,端至额头,闭眼,以示敬意,然后左手托茶盏,右手持茶盖,喝上一口。
郭老师率先完成,烧饼栾云平等于老师饮茶完毕,才上前接过两杯茶盏。
接下来就是训话赐名和给信物交换红包。
训话时,郭老师于老师都没有说太多,毕竟都是自己跟儿前长大的孩子,自然从小就知道规矩的;
郭德纲“姒梧在京剧方面已经成就,也算得上角儿,这名儿就叫云桐吧。”
郭老师起身执笔,不一会儿“云桐”二字跃然纸上。
郭德纲“传说古时有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既然你本名带梧,不妨再加上一桐字儿。”
于老师给清淤的是“灵搴”两字。
于谦“《楚辞·九歌》中提到,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搴将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既然有凌云壮志,就不妨日月齐光。”
给的信物也是很别具一格。
都知道郭老师师傅是侯耀文老先生,于老师师傅是石富宽老先生,老先生们是搭档;郭老师于老师是搭档,现在到第三辈,姒梧清淤是搭档,也算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现侯老爷子虽已仙逝,但感念这种奇妙的传承,两位老师就送了早年间得的一块阴阳玉佩。
阳佩在郭老师那儿,给了姒梧;阴佩,于老师给了清淤;也互换了拜师红包。
给完信物,换完红包,再将人扶起来,算是礼成,
国立老师“拜师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