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衿上一世就认真研究了自己上课的风格:激情满满,方法不够。这一世,她想要发挥特长,争取在讲课方法上有突破。
接下来,李子衿一连几天都在潜心学习,她想每一课都让孩子们耳目一新,上完一课,就想着下一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边是冯骥才的名篇《挑山工》,这一课和前边那一课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上课的重点自然也不同,关键在于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人物的品质。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让孩子们熟读课文,理解课文里到底写的是什么。
怎样能让孩子们既能主动开动脑筋,还能喜欢这样上课呢?
她决定把上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积极参与的动力。
早自习,李子衿来到教室,把读书任务写在黑板上:
1、课文读三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解决。
2、试着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读课文,在你的印象中,觉得挑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孩子们很认真地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批注。
李子衿在教室里转着,看着。
“老师,我们能不能在一起讨论一下?”高个子芳芳提出要合作学习。
当然可以!李子衿马上表示同意,并且在班上进行推广。芳芳看见老师这样,禁不住有些洋洋得意。
“老师,我来做学习小组组长,行不?”
“行!”李子衿二话不说,答应。
芳芳他们四个人小组立刻开始合作学习。其他人看样子,也分组坐好。
这样的课堂太新鲜了!大家都笑嘻嘻的,不过,谈论的时候,还是很用心的。他们好想每节课都有这样合作的机会。
李子衿知道,小组合作在前世,已经是提前了差不多十年。因为十年以后,教育系统才会在改革的过程中,推广这样的做法。
很快,孩子们的小手举起来了,像空气中呼啦啦飘扬的红旗。
“老师,我来汇报主要内容!”
“老师,我想读课文。”
“老师,我有想法要说。”
……
“老师,叫我!”
“唉!又没叫到我……”
教室里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叹息……
连平时最不喜欢发言的立立也举手抢着要回答问题。
孩子们整节课都很兴奋,浑身是劲儿,热血沸腾:再不是老师一个人在那儿念,大家搞记录了!
我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啦!哇!好喜欢这样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使不完的劲儿,你答你的,我谈我的。
教室里像开了的锅一样,沸腾起来了。
李子衿看着着热气腾腾的场面,唇角上,干脆安排大家谈谈想对挑山工说什么
想说的太多了!敬佩啊!仰慕啊!学习精神啊……太多了!
这一次的尝试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结果,李子衿有了信心,她要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即使目前只有她一个,她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她一起,走到这条路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