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年来,我为她写过很多诗词。
我也感觉自己就像是李清照一样,有着同样的与生俱来的忧伤与愁苦。
或许没有人相信一个中学生能写出这种文笔的诗词。但是的的确确,在我伤心时写的文章都是不忍亵渎的。
对于李清照,我并不陌生。
她的词我读过不少,这些词看似在抒发她的离情闺怨,实则字里行间都能体现她内心的顽强。
看似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细腻刚强的心。
她对自己的悲哀与忧愁,往往是轻描淡写,但在平淡的文字下,总能让我品味出她撕心裂肺的痛苦与无奈。
读她的诗,就像在品一杯陈茶,虽然搁置了很久,但总能品出一丝悠长的余味儿,并不是那么浓郁。
我学过她的《如梦令》。老师说,李清照是为自己年华终将老去而感到悲哀。
我则不然,我觉得李清照这么一个传奇的女子,目光不应该只在自己身上。
如果她只是像其他女子那样终日为自己年华老去而感伤,每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画黄,她不会选择去读书,去做诗人。
她的词中其实暗含着她的家国之思。
后来我了解到李清照的遭遇,我不禁又有些佩服这么一个能将亡国之恨、亡夫之痛、流落之苦如此轻描淡写的女词人。
多少事儿,欲说还休。我觉得她的词大多也是云淡风轻的感觉。
她把这些苦痛藏在心中,在词中也不抒发出来,只是化为自己的小情绪,就是我们看到的她与生俱来的忧伤与哀愁。
也有人说过,我像极了李清照,或许我与她一般,身上都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哀怨愁思。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把苦痛埋藏在心里的人,如果要我诉说,我可以喋喋不休地说一辈子。
说她曾经是如何将我心中最后的一点希望,一点点磨尽的。
说她是如何令我整夜整夜难受得难以入眠的。
但是如今过去了一年了,想起来嘴角总是会勾起一丝难看的弧度。
这些事儿,最终也还是欲说还休。
陈年往事,不提也罢。
所以我也觉得李清照与我简直一般无二,谁又能知道我们心中到底还有多少痛?
这个答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如果李清照在现代,我们妥妥地会成为最好的姐妹,不谋而同的性格。
又都有着与生俱来的那种感伤,那种忧愁,给人一种优柔寡断的感觉。
多少事儿,欲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