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认为《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并不可怜,甚至自作自受?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一个很基础但却很少有人深入去想的问题——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究竟在伤感什么?
白居易又在伤感什么?
他们怎么就『同为天涯沦落人』了?
高中时,读这首诗,目光更多地是被白居易大段描写琵琶曲的句子惊艳到了,并没有认真去想过这个问题,只是隐约觉得,她在感慨现在过的不如意而已。
前几天,我自己偶然间又听《悲惨世界》中的那首Idreamedadream,结合自己的经历,忽然间感慨了很多。
看看琵琶女对自己年少时候的讲述——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其实,琵琶女对自己的过往生活是怎么看的呢?
自豪,骄傲,追忆,留恋。
我才不是浔阳这种小地方的农家女,我可是出身于天子脚下的皇城,长在车水马龙的喧嚣繁华之地下马陵,是见过大世面的女子。年少成名,技冠京城,是无数富家子弟追捧的教坊头牌。贵重的簪子,唱着歌随手拿来打拍子,碎了就碎了;精工细作的罗裙,打翻酒杯洒上去弄脏了就脏了,洗不干净也没关系,再换一件就是了。年少时候,日子总是那么欢乐,有钱,有才,有貌,有照顾自己的家人,有追捧自己的粉丝,仿佛这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一天,没有终点……
她有后悔吗?没有。
她觉得她年少时做错了吗?没有。
她觉得现在过得很不好吗?也不见得。
她对现在生活唯一一句抱怨就是『商人重利轻别离』——然而丈夫外出也是为了谋生而已,又不是去花天酒地。
那她在感慨什么呢?
—夜深忽梦少年事。
就因为如此?
是的,就因为如此。
Idreamedadream里面的歌词,大概非常符合她的心境了吧。
Idreamedadreamintimegoneby
Whenhopewashigh
Andlifeworthliving
Idreamedthatlovewouldneverdie
IdreamedthatGodwouldbeforgiving
ThenIwasyoungandunafraid
Anddreamsweremadeandusedandwasted
Therewasnoransomtobepaid
Nosongunsung,nowineuntasted
我梦见,往昔时光;
那时,希望满怀;
那时,生命丰盛;
那时,真爱不渝;
那时,大把青春和时光在手,可以肆意挥霍,无乐不作,无酒不饮,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对酒当歌共享人世繁华。
也许,她也曾和某个『五陵少年』暗生情愫爱得轰轰烈烈,但终究无法跨越门第之坎。
也许,她也曾幻想着碰到哪个微服私访的显贵人物,自己也成为民间传奇故事和戏文里代代传唱的佳人。
……
这一切,都随着『暮去朝来颜色故』,走到了尽头,『弟走从军阿姨死』,无依无靠的她,也要自己想办法活着了。
幻想和梦想,在『老大嫁作商人妇』之后,彻底幻化成年少时的泡影。
她终究也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中年妇女的样子了吧?她终究也活成了日日百无聊赖等待丈夫归来的深闺怨妇吧?褪去幻想和梦想的少年时代之后,就是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尤其是对于歌伎,这种落差,简直太大。
她不需要悔过。但凡出身比较讲究的人家,断然不会让女儿去做歌伎。以她的出身,就算不做歌伎,也不过是京城贫寒人家的普通女子,最好也不过嫁一个本地小本生意人,甚至连做这些年少时期白日梦的机会都没有。
她现在的不如意和落寞根本不是年少时候花天酒地导致的“报应”,说不定,正因为她年少时候太过盛名,才能高攀上一个经济条件不错的茶商。所以,她根本不需要同情。
她所有的自哀自怜,不过是因为自己拥有太过惊艳的青春年少——尤其是,她的青春还被梦想和幻想包裹着,只差一丝运气,她就是下一部传奇戏剧的女主角。
这个世界对于人类而言,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我们身体、感官、头脑的巅峰,都在于年少时期。随着壮年不再,我们要怀着对年少时期的记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年一年不如以前,思考能力逐渐下降,记忆力逐渐消退。这本身,就是最容易伤感的一件事了。
那天,我写下这段文字,忽然觉得,好像有点理解琵琶女到底在伤感什么了,然后专门来知乎搜这个问题。
白居易说了些什么引起琵琶女的共鸣了呢?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他写这么多,除了第一句交代了自己的背景,后面全都在写什么?——自己在浔阳,从来没听到过好的音乐,从去年到现在这是第一次如闻仙乐。
为什么琵琶女会“感我此言良久立”呢?
白居易是真正理解她在伤感什么的人。
他从京城来,他见识过帝都的繁华和豪奢,流连过烟柳繁华地的丝竹绕梁,就更明白浔阳这种地方的偏僻,对琵琶女而言是怎样的落差。她引以为傲的琵琶技术,在地僻无音乐的浔阳,也只能一个人在船上随便弹一弹打发时光。
浔阳当地人是不会理解她的——
你一个歌伎出身的女子,现在吃穿不愁,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什么可伤感的呢?你过得比大部分吃不饱饭的人强,犯得着矫情吗?
白居易明白。他跟琵琶女讲的是,我就从京城来,我和你一样,你苦于浔阳没有能欣赏你琵琶的人,我苦于浔阳没有你这样的好音乐。我们真正是天涯沦落人,是知音,是懂弹的人碰到了懂听的人。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名声大振。
这是年少时期的白居易,他初入京师,也曾是长安城中最闪耀的少年。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杜甫
他也曾见过盛世长安的大明宫啊。长安城的气度和威仪,喧嚣和繁华,就在去年,还属于他。
而现在,在浔阳,『举酒欲饮无管弦』。贬谪之人,也不是时时刻刻都郁郁寡欢的,总有那么一两个触发点,让自己绷不住。
要离别的人,饭局上把酒言欢、互诉衷肠,大家说,不如找个地方再尽兴玩一会儿。于是,在小县城的闹市区,半夜一群人挨着找KTV和酒吧,不是打烊,就是停业,连个像样的大排档都找不到。那个时候,会忽然想起以前在北上广打拼时候的热闹吧。
曾经名动长安,才绝京师,醉情声色之中,也恍惚把他乡作故乡。然而,离开之后才发现,长安,谁来了谁走了,依旧繁华鼎盛,不过换了一批又一批充斥着青春和梦想的作乐之人。
真正经历过繁华的人,是很难甘于平凡的。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经历过繁华和鼎盛之后,那份不被理解的孤独感,在这里得到了共鸣吧。
来源:知乎
作者:林为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