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十三的离世,面对胤禛时,我庆幸往后余生中有彼此,有晖凝,无比珍惜地过着我们的日子,摒弃身外的一切。
踏入雍正十三年,我开始终日惶惶不安,胤禛只以为我胡思乱想,反倒要我回到身边日夜相伴。
没有十三日理万机的相助,胤禛更是加倍地辛苦。我有时想劝,甚至以闹脾气来逼他休息,可身为一国之君,又如何敢怠慢半分?
八月二十日,胤禛病,仍亲理朝政。是日夜,他疲惫万分地靠在椅子上,牵我挤坐在一起,拿出一卷诏书。
“若我有不测,你便赶紧带着晖凝离开京城,有多远走多远。若有人胆敢阻拦,这道圣旨可助你离开,包括弘历和禧妃也不可违抗。”
我心中痛极,反淡笑道:“我不要!你好端端地在这儿,我要这东西做甚?”
他佯怒道:“拿着,你不为自个,也该为女儿着想!”
我立着不动。
他盯了我半晌,忽然伸手揽紧我,轻声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想都别想!当初你生晖凝时险死还生,向来不信命运的拼命十三妹怎会如此轻易放弃自己的性命?!”
我忍住眼泪,拥紧他:“谁说我会想不开了?我才不会。”
他深叹道:“不会最好!”
二十二日夜胤禛病情加重,二十三日接近子夜,他用尽仅存的弱弱气息,叮嘱我许多事。我微笑都答应了,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我面上,那样怜惜,那样留恋,那样悲伤……
在禧妃带着一大帮人进来前,我悄悄地离开了。
不久传来皇帝驾崩的消息,生前立有秘储遗诏,弘历即位,是为乾隆。
胤禛驾崩后第二日,我偷偷去见了弘历。
看着眼前与胤禛有着几分相似的脸庞,我想着多年前街道上的那个勒马回首。此时的弘历与那时的胤禛年龄相当,却是全然不同的性子。
“你找朕有何事?”
我缓缓地行了一礼,说道:“求皇上准许我与先帝同棺入殓。”
弘历惊道:“此话怎讲?”
我从袖中掏出小小的明黄卷轴,淡然道:“先帝已经不在,我也不会苟且活于世上。这是先帝留给我的密诏,让皇上听从若曦之意愿,不可违逆。如今遗诏给你,求皇上准我与先帝一同入殓,这就是若曦的意愿。”
弘历伸手接过,展开看完,盯着我看了半晌,最终叹息一声,说道:“你何必如此?!”
我抬头看着他,微笑道谢。
巧慧早在胤禛驾崩、宫里宫外乱成一团时带着晖凝离开了京城。我已做好安排,他们会在周翀的护送下到江南投奔邬思道与闵芷柔,从此隐姓埋名,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的来历。
是夜,景山灵堂里灯火通明,忽然有人大喊“走水”。众人奔出门去,却不见火光。
空无一人的殿内,我喝下整瓶鹤顶红,拼尽全力推开尚未上钉的棺盖,躺到棺椁里,拥着胤禛早已冰冷的身体。眼前掠过我与他的一切:初始时的躲避计较、若即若离时的怦然心动、互相倾诉恋慕时的甜蜜相拥,以及无数个或亲密、或离别、或痛苦的瞬间,全在脑里闪现。笑意始终挂在唇边,意识很快模糊远去......
弘历带着人匆匆而来,往棺椁里看了一眼,颤抖着手扯起黄色锦缎寿被盖住紧紧相依的两具遗体,命人立即盖棺。所有在场人等,只觉惊奇,没人知道究竟发生何事。
此后,关于雍正帝驾崩及死后情形的传言,数百年来纷纷攘攘传了无数版本。但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而知道实情的,也只有一人!
一段旷世奇恋,就此落下帷幕。当中有许多荡气回肠、许多遗憾无奈、许多纠纠缠缠,全都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
—————————
乾隆元年四月,若曦生辰当天。
允禵府邸,院子里满树桃花开遍,微风吹过,花瓣簌簌而落,彷若一阵红雨飘下,落得满身都是,衣衫上点点嫣红。
漫天飞舞的绯红花瓣下,允禵手心里握着金钗,纹丝不动地坐了良久,脑子里想起二十多年前八贝勒府上湖中花榭里身穿红色衣裙的少女,婉转地唱着新学来的《麻姑拜寿》,那是他第一次见识了女子的灵动妩媚。
此时,不知何处传来胡笳,呜呜咽咽,偏又伴着忽强忽弱的藏歌缱绻回荡在桃花林间: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允禵缓缓而起,把金钗埋在了桃花树下……
(和谐版大结局完结,感谢读到这里的读者们!作者在这里祝愿大家幸福!和,不再见!)